河津 [hé jīn]
1. 河边的渡口。天河的津渡。
河津 引证解释
⒈ 河边的渡口。
引北周 庾信 《春赋》:“三日曲水向河津,日晚河边多解神。”
唐 高适 《秋胡行》:“誓将顾恩不顾身,念君此日赴河津。”
清 陈梦雷 《黄叔威以古诗八首见赠拟古<妾薄命>以答之》:“回首暗风尘,霜雪阻河津。”
⒉ 天河的津渡。参见“汉津”。
引唐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怀》诗:“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王琦 注:“河津,谓天河之津。”
国语词典
河津 [hé jīn]
⒈ 津,渡口。河津指河边的渡口。
引唐·张九龄〈奉和圣制早渡蒲津关〉诗:「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
唐·高适〈秋胡行〉:「誓将顾恩不顾身,念君此日赴河津。」
⒉ 河津又名龙门,相传鱼跃过此即成龙。见《太平御览·卷九三〇·鳞介部·龙引三秦记》。后世因用以比喻读书士子通过科举考试。
引明·孟称舜《桃花人面·第四出》:「蚤是你到了河津,我留下空庭。」
河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听冰释义:传说狐性好疑,故渡冰辄听,冰下无水乃过。 典出《水经注·河水一》引 晋 郭缘生《述征记》:“盟津、河津 恒浊,方 江 为狭,比 淮 济 为阔。寒则冰厚数丈,冰始合,车马不敢过,要须狐行,云此物善听,冰下无水乃过,人见狐行方渡。”后遂以“听冰”谓多虑或处事慎重。唐 温庭筠《开成五年秋抱疾郊野自伤书怀一百韵》:“激扬衔箭虎,疑惧听冰狐。”前蜀 韦庄《雨霁晚眺》诗:“卧草跧如兔,听冰怯似狐。”宋 欧阳修《猛虎》诗:“穷冬听冰渡,思虑岂不长。”《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狐听冰,鹊营巢,岂不是智。”
- 2.
官仓释义:⒈官府的仓廪。《隋书·食货志》:“﹝ 魏 天平 元年﹞於诸州缘河津济,皆官仓贮积,以拟漕运。”唐 曹邺《官仓鼠》诗:“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明 靳学颜《讲求财用疏》:“今 徐、临、德 州皆有官仓,本为寄囤,至于存积几何哉?”⒉指官粮。宋 陆游《冬夜戏书》诗:“一饱喟然还自悯,强颜垂老食官仓。”清 孔尚任《桃花扇·投辕》:“当官领官仓,一兵喫三粮。”
- 3.
曝腮龙门释义:曝:晒;龙门:河津。鲤鱼在龙门下晒它的两腮。比喻科举落榜。
- 4.
桃花浪释义:⒈犹桃花汛。唐 杜甫《春水》诗:“三月桃花浪,江流復旧痕。”宋 张元干《满江红》词:“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参见“桃花汛”。⒉传说河津桃花浪起,江海之鱼集聚 龙门 下,跃过 龙门 的化为龙,否则点额暴腮。见 辛氏《三秦记》。后遂以比喻春闱。宋 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词:“禹门 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鲍 氏 安国、安行、安世 兄弟,三科连中,故 程文昌 伯禹 赠之诗,有‘七年三破桃花浪’之句。”《古今小说·赵伯昇茶肆遇仁宗》:“来年三月桃花浪,夺取罗袍转故
- 5.
王勃释义:唐代文学家。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父,渡海溺死。为“初唐四杰”之一。以写离别怀人之作较著名,有《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名篇。文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有《王子安集》。
- 6.
禹门释义:⒈即龙门。地名。在山西河津县西北、陕西韩城县东北。相传为夏禹所凿,故名。⒉即龙门。指科举试场。
- 7.
龙津释义:⒈即 龙门。 龙门 一名 河津,故称。《晋书·郭璞传》:“登降纷於九五,沦涌悬乎 龙津。”明 徐芳《城门高》诗:“虾蝤百辈走耽耽,直取 龙津 为窟宅。”参见“龙门”。⒉喻高德硕望。《梁书·陆倕传》:“过龙津而一息,望凤条而曾翔。”⒊喻仕宦腾达之路。《晋书·孙绰传》:“﹝ 绰 ﹞尝鄙 山涛,而谓人曰:‘山涛 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 元礼 门为 龙津,则当点额暴鳞矣。’”唐 李商隐《春日寄怀》诗:“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 龙津。”冯浩 注:“《三秦记》:‘河津 一名 龙门,水险不通,龟鱼之属莫能
- 8.
龙门释义:⒈即禹门口。 在山西河津西北。⒉也叫伊阙。在河南洛阳南。有著名的龙门石窟。⒊地名。在广东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