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和 [jì hé]
1. 谓达到太平。
济和 引证解释
⒈ 谓达到太平。
引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将乱也,其政必暴;始於厚俗,方克济和,视今足以知昔矣。”
济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国学释义:也称“中国研究”、“汉学”。 国外对中国研究的统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研究中国的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经济、艺术、语言等各门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指研究中国的文献、语言和文学。在现阶段,中国学的研究重心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2.
中高收入释义:2016年至2020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三个“五年”。
- 3.
人为干预释义:这是相对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而言的,人为干预是指国家政府通过行政手段的方法调控市场经济使其平稳健康的发展。
- 4.
侵略释义:指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财富并奴役别国的人民。侵略的主要形式是武装入侵,有时也采用政治干涉、经济和文化渗透等方式:侵略战争。文化侵略。
- 5.
公有制经济释义: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或部分劳动群众共同所有的经济形式。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它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 6.
公路网释义:由各级公路组成的网状系统。全国公路网分为干道网和地方道路网。干道网有国家干道和省(自治区)干道。国家干道包括国际性公路和联系国内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公路。省(自治区)干道包括联系各省(自治区)内重要城市、较大工矿企业的公路。地方道路网包括联系各县内城乡的公路和农村道路。
- 7.
反倾销释义:进口国对出口国倾销的进口商品采取高额征税等措施,以保护本国经济和生产者的利益。
- 8.
和平共处释义: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争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彼此间经济和文化联系。
- 9.
和约释义:交战国在法律上结束战争状态的条约。内容通常包括:宣告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和平关系,遣反战俘,领土划界,赔偿,惩办战犯,战前条约效力的确定,履行和约的保证以及其他政治、经济和军事条款。
- 10.
国营经济释义: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经济形式。 如国营工厂、国营农场、国营商店、国家银行等。通过国家投资和对私人企业实行国有化的办法而产生。因国家的性质不同,有资本主义国营经济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营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为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
- 11.
国计民生释义: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 12.
大汉族主义释义:汉族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国民党政府推行的民族政策。表现为歧视少数民族,限制和剥夺他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自由平等权利。建国后,民族压迫制度已根本废除,但大汉族主义思想还继续存在。
- 13.
大趋势释义:全称《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面》。美国社会预测家、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著。共十章。从十个方面探讨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发展变化情况。
- 14.
大运河释义:也叫京杭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后经隋、元等代扩建而成。北起北京市通州,经过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 省市,南达杭州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 800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最 早、流程最长、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它在历史上对南北经济和文化交流起过重大作用。现山东济宁以 南河段仍可通航。
- 15.
奥兰释义:阿尔及利亚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人口89万(1984年)。经济和文化较发达。有石油化工、造船、纺织等工业。兼有阿拉伯风貌和现代化城市特色。
- 16.
市中心释义: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中心地区。
- 17.
常住人口释义:全年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
- 18.
慈善事业释义:私人或社团基于人道主义精神或宗教观念,对贫困者或灾民进行金钱、实物捐助的社会救济活动。慈善事业对接济贫困、提倡互助互爱、维护社会稳定起一定作用,现成为社会救济和福利事业的组成部分。
- 19.
持续释义:延续不断:持续的干旱造成粮食大幅度减产。两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已经持续了一千多年。
- 20.
杀富济贫释义:杀掉那些为富不仁的人,向穷人提供救济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