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声援 声援的意思
shēngyuán

声援

简体声援
繁体聲援
拼音shēng yuán
注音ㄕㄥ ㄩㄢ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yuán,(1) 牵引。【组词】:攀援。援之以手。(2) 帮助,救助。【组词】:支援。援外。援助。援军。援救。增援。孤立无援。(3) 引用。【组词】:援用。援引。援据。(4) 执,持。【例句】:援笔(拿起笔来写,如“援援而书”)。

基本含义

表示支持、鼓励、帮助。

声援的意思

声援 [shēng yuán]

1. 公开声明或造成声势表示支援。

有社会舆论的声援,国民党不敢怎么样,你们可以回家去住了。——杨沫《青春之歌》

[express support for;]

声援 引证解释

⒈ 遥作支援。本用于军事。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 遣人求救于 术” 裴松之 注引 汉 王粲 《英雄记》:“术 乃严兵为 布 作声援。”
唐 王勃 《三国论》:“輜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
清 李渔 《玉搔头·止兵》:“一面写书来上 许相国,叫他只在 南都 卫驾,遥作声援,不用提兵远涉。”

⒉ 用于群众活动。

梁斌 《红旗谱》五十:“据我所知, 保定 周围二十多个县的青年学生,都一致声援第二师范!”

⒊ 今多指公开发表言论表示支援。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大江报>之被封》:“幸得各报声援,两人均判徒刑一年半寝事。”


国语词典

声援 [shēng yuán]

⒈ 应声援助。

《周书·卷一七·若干惠传》:「朝议欲收辑河南,令惠以本官镇鲁阳,以为声援。」
《三国演义·第三二回》:「可发檄使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运粮道;令沮授之子沮鹄守邯郸,遥为声援。」

支援


声援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支持释义:⒈勉强维持;支撑:累得支持不住了。 ⒉给以鼓励或赞助:互相支持。支持合理化建议。
    • 2.
      支援释义: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支援灾区。互相支援。
    • 3.
      援助释义:支援;帮助:国际援助。经济援助。援助受难者。
    • 4.
      救援释义:援救:请求救援。救援人员。
    • 5.
      增援释义: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多用于军事):火速增援。 增援部队。

声援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申讨释义:声讨。

声援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二八武装起义释义:1947年2月27日,国民党台湾专卖局武装缉私员在台北抢劫、殴打小贩,并开枪打死市民一人。 28日,台北市民示威游行,包围了专卖局,遭军警镇压,群众死伤各三人。这一事件激起全省人民的愤怒,爆发了大规模武装起义。起义民众控制了台湾大部分地区。3月8日,国民党政府派大批军队进行血腥镇压,群众被害达三万人,到13日起义失败。这次起义得到全国人民的声援和支持。
    • 2.
      五卅运动释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 1925年5月间,青岛、上海各地日本纱厂先后发生工人罢工斗争,遭到日本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的镇压。15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顾正红,打伤工人十余人。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公共租界宣传,声援工人,号召收回租界,随后集合群众万余人,在英租界巡捕房门前高呼“打倒帝国主义”等口号,英帝国主义巡捕当即开枪屠杀,死伤数十人,造成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这一事件引起全国人民的公愤,各地举行游行示威、罢工、罢课和罢市,形成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 3.
      五四运动释义: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五千多名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示威游行,反对北洋政府准备在损害中国主权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示威的学生遭到镇压,全国学生纷起声援。6月3日,北洋政府又大批逮捕学生,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上海、天津、南京等地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和游行示威,全国各重要城市也纷纷罢市,形成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迫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释放了被捕学生,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运动取得了胜利。这次运动促进
    • 4.
      助阵释义:助战,泛指到现场声援鼓励:一批球迷从家乡赶来为客队助阵。
    • 5.
      形援释义:指军事布局上的声援、呼应。
    • 6.
      捐廉释义:旧谓官吏捐献除正俸之外的养廉银。《清史稿·高宗纪二》:“﹝十四年﹞二月乙酉,唐绥祖 请率属捐廉助餉。”后多指个人捐款。清 黄本铨《枭林小史》:“吴 首创捐廉集义勇,遥应为声援。”郭沫若《归去来·在轰炸中去来》:“因为前方车辆缺乏,陈夫人 自己捐廉,把车皮改漆了一遍,送到前方来使用。”
    • 7.
      援应释义:声援接应。
    • 8.
      斗绝释义:⒈陡峭峻险。斗,通“陡”。《后汉书·西南夷传·白马氐》:“﹝ 氐 人﹞居於 河池,一名 仇池,方百顷,四面斗絶。”宋 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钟阜 之支陇隐隐而下,今行宫据其平处以临城市,城之前则逼山而斗絶焉。”清 顾炎武《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蛮陬地斗絶,极目天茫茫。”⒉孤悬。《后汉书·窦融传》:“河西 斗絶在 羌胡 中,不同心勠力,则不能自守。”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辽东》:“锦州 声援梗阻,必出 石山站 绕 奉天 会城,崎嶇始达。於是 辽阳 斗絶,根本动摇。”⒊犹悬殊
    • 9.
      賫送释义:⒈赠送。《商君书·垦令》:“农逸则良田不荒,商劳则去来賫送之礼,无通於百县。”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秋社》:“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賷送。”《说唐》第十一回:“并指出今奉 唐节度 差遣賷送礼物,赶正月十五日,到 长安 杨越公 府中贺寿。”⒉持送。《水浒传》第一一二回:“次日,中军 从 耿 二参谋賫送赏赐到 丹徒县,宋江 祗受,给赐众将。”蔡东藩《两晋通俗演义》第六四回:“即遣从事中郎 韩博,賷送盟文,直达 江 南,约为声援。”陈夔龙《梦蕉亭杂记》卷二:“题纸发出,率同提调监试两道暨任差官吏、文武员弁约

声援(shengyu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声援是什么意思 声援读音 怎么读 声援,拼音是shēng yuán,声援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声援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