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罪 [táo zuì]
1. 逃脱,躲避罪责。
例你把事弄糟了,还想逃罪吗。
英[escape punishment;]
逃罪 引证解释
⒈ 逃免于罪;逃避罪责。
引《孔子家语·贤君》:“忠士折口,逃罪不言。”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端明入冥》:“汝杀人,何所逃罪?”
惜红馆主 《续啼笑因缘》第二一回:“因此那些要人大老,都把这家医院当作洞天福地,逃罪仙窟。”
国语词典
逃罪 [táo zuì]
⒈ 逃避罪行。
例如:「我们一旦做错事,就应该勇于面对现实,不可因害怕而逃罪。」
逃罪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窜释义:藏匿逃窜。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天子陪臣 盈 得罪於王之守臣,将逃罪。罪重於郊甸,无所伏窜。”汉 贾谊《吊屈原文》:“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鸞凤伏窜兮,鴟梟翱翔。”明 何景明《与何粹夫书》:“子衡 伏窜於海滨,有忧国伤人之思。”
- 2.
供通释义:⒈谓上缴,交出。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酒务官吏﹞往往苟逃罪戾,巧为文致,诱导无知之民,以陷欠负破荡之祸,如许人供通自己或借他人产业当酒是也。”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小民既无他业,不免与官中首尾胶固,以至供通物产,召保立限,增价出息,赊贷转变,以苟趋目前之急。”⒉呈报,上报。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杀妻者》:“﹝从事﹞遍勘在城伍作行人,令各供通近来应与人家安厝坟墓多少去处文状。”
- 3.
姊姊释义:⒈姐姐。唐 司空图《灯花》诗之二:“姊姊教人且抱儿,逐他女伴卸头迟。”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你要走了,叫你父亲带你和小姊姊出去玩一玩吧!”⒉称母亲。《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武成 践祚,逼后淫乱,云:‘若不许,我当杀尔儿。’后惧,从之。后有娠,太原王 绍德 至閤,不得见,愠曰:‘儿岂不知耶,姊姊腹大,故不见儿。’”⒊称乳母。《北齐书·南阳王绰传》:“绰 兄弟皆呼父为兄兄,嫡母为家家,乳母为姊姊,妇为妹妹。”《北齐书·琅邪王俨传》:“尊兄若欲杀臣,不敢逃罪,若放臣,愿遣姊姊来迎臣,臣即入见。”此“姊
- 4.
用钺释义:⒈使用斧钺。指执行军法。《左传·襄公三年》:“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 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鉞。”杜预 注:“用鉞斩 扬干 之僕。”⒉泛指杀戮。唐 杜甫《草堂》诗:“到今用鉞地,风雨闻号呼。”
- 5.
窥道释义:⒈探明道理。 《淮南子·要略》:“凡属书者,所以窥道开塞,庶后世使知举错取捨之宜适。”⒉亦作“窥导”。谓察其意而加以诱导。《孔子家语·贤君》:“佞臣諂諛,窥导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汉书·元帝纪》:“淮阳王 舅 张博、魏郡 太守 京房 坐窥道诸侯王以邪意,漏泄省中语。博 要斩,房 弃市。”颜师古 注:“道读曰导。”王先谦 补注:“窥其意而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