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草茅 草茅的意思
cǎomáo

草茅

简体草茅
繁体
拼音cǎo máo
注音ㄘㄠˇ ㄇ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ǎo,(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组词】: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草原。草坪。草行露宿。草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组词】:草料。柴草。稻草。(3) 粗糙,不细致。【例句】:草率(shuài )。草鄙(粗野朴陋)。草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组词】:草书。草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草。草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组词】:草拟。草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组词】:草野。草莽。草寇。草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组词】:草鸡。

máo, ◎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组词】: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基本含义

指草木丛生的地方,比喻草木繁茂、蓬勃发展的景象。

草茅的意思

草茅 [cǎo máo]

1. 亦作“草茆”。亦作“艹茅”。

2. 杂草。

3. 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

4. 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

5. 比喻鄙陋微贱。

7. 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草茅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草茆”。亦作“艸茅”。

⒉ 杂草。

《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唐 杜甫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虽无不肖攘民之事,而视民若忘,等於草茅。”

⒊ 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

《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
《梁书·张弘策传》:“英雄今何在?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
《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儿戏,到像 细柳 规模。”

⒋ 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

《新唐书·马周传赞》:“周 之遇 太宗,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
章炳麟 《秦政记》:“建国之主,非起于艸茅,必拔于搢绅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二章三:“﹝ 刘基 ﹞以 贾谊、屈原 自比,怨 元 朝政府不用草茅,不问采薇,自艾自叹。”

⒌ 比喻鄙陋微贱。

唐 陈子昂 《为宗舍人谢赠物表》之二:“自国之宠贵,未闻此荣。草茅孤臣,何以堪处!”

⒍ 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閤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际。”
宋 曾巩 《福州谢到任表》:“草茆弱质,素依及物之仁;犬马微诚,终冀因心之恕。”


国语词典

草茅 [cǎo máo]

⒈ 杂草。

《楚辞·屈原·卜居》:「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⒉ 闲居不做官的人的谦称。

《新唐书·卷九八·马周传·赞曰》:「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若素宦于朝,明习宪章者。」

⒊ 山野乡间。

《后汉书·卷七八·宦者传·孙程传》:「臣生自草茅,长于宫掖。」
《孤本元明杂剧·卓文君·第二折》:「小生草茅,复姓司马。」


草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交浅言深释义:对交情浅的人说利害攸关的恳切的话。 《战国策·赵策四》:“客有见人于服子者。服子罪之曰:‘交浅而言深是乱也。’客曰:‘不然,交浅而言深,忠也。昔者,尧见舜于草茅之中,桑阴移,而受天下传,使交浅者不可以深谈,则天下不传也。’”
    • 2.
      屮茅释义:草茅。指在野未作官的人。
    • 3.
      沓拖释义:⒈相重貌。唐 李白《大鹏赋》:“连轩沓拖,挥霍翕息。”⒉拖拉,不利落。宋 赵长卿《蓦山溪·遣怀》词:“学些沓拖,也似没意志。诗酒度流年,熟諳得、无争三昧。”明 胡应麟《诗薮续编·国朝下》:“不知七言非五言比,格少贬则卑,气少媮则弱,词少淡则单薄,句稍缓则沓拖。”清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七:“学八大家者,‘之’、‘而’、‘其’、‘以’,层纍相叠,如刈草茅,无所择而缚为一束;又如半死蚓,沓拖不耐,皆贱也。”
    • 4.
      猜忍释义:疑忌残忍。《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鲁 人或恶 吴起 曰:‘起 之为人,猜忍人也。’”《晋书·宣帝纪》:“迹其猜忍,盖有符於狼顾也。”宋 司马光《答周源同年书》:“汉武帝 猜忍暴刻,其近臣如 庄助、朱买臣、吾丘寿王 之徒,虽平生所信爱,小有过輒抵死……其视杀人族人,若锄草茅。”
    • 5.
      猥鄙释义:⒈卑劣;低劣。明 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二·进诗献谀得罪》:“嘉靖 十三年,朝天宫 道士 张振通 ……有诗上进,乞赐宸翰序文。下部议,以猥鄙陈凟,僭踰狂悖,希图进用,詔下法司逮繫讯问。”清 方文《题王阮亭仪部像》诗:“其词猥鄙殊可笑,劣得盛名吾惑焉。”刘师培《论说部与文学之关系》:“猥鄙细儒,见闻素狭,钞辑芜陋,言无可採。”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杂谈小品文》:“满纸空言,甚而至于胡说八道,下流的却成为打诨,和猥鄙丑角,并无不同。”⒉用作谦词。明 无名氏《四贤记·请假》:“伏念微臣草茅猥鄙,读诗书苦心焚膏继晷
    • 6.
      箝口释义:闭口。 谓不言或不敢言。《逸周书·芮良夫》:“贤智箝口,小人鼓舌。”汉 杨修《答临淄侯笺》:“《春秋》之成,莫能损益;《吕氏》、《淮南》,字直千金。然而弟子箝口,市人拱手者,圣贤卓犖,固所以殊絶凡庸也。”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三:“世人以饶舌掇祸者多;而 习(习解)迺以箝口丧躯。”《明史·锺同传》:“臣草茅时,闻寺人搆恶,戕戮直臣 刘球,遂致廷臣箝口。”陈炜谟《狼筅将军》:“白棣 靠东坐着,箝口抱膝,像泥塑木雕的菩萨一样。”
    • 7.
      自投罗网释义:比喻自取灾祸,自己送死。宋苏轼《策别十七·去奸民》:“譬如猎人终日驰驱践蹂于草茅之中,搜求伏兔而搏之,不待其自投于网罗而后取也。” 罗、网:捕鸟的器具。
    • 8.
      自疏释义:⒈谓自求与之疏远。《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北史·李彪传》:“臣虽今非所司,然昔忝斯任,故不以草茅自疏。”⒉犹自解。宋 苏洵《六经论·书论》:“伊尹 摄位,三年而无一言以自解,周公 为之,纷纷乎急於自疏其非篡也。”
    • 9.
      草苗释义:犹草茅。比喻鄙野微贱的人。
    • 10.
      草茅之臣释义:草茅:杂草。 比喻在野无权的人。
    • 11.
      草茅释义:⒈亦作“草茆”。亦作“艸茅”。杂草。《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唐 杜甫《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清 唐甄《潜书·柅政》:“虽无不肖攘民之事,而视民若忘,等於草茅。”⒉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梁书·张弘策传》:“英雄今何在?为已富贵,为在草茅?”宋 欧阳修《上范司谏书》:“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清 侯方域《朋党论
    • 12.
      草茆释义:见“草茅”。
    • 13.
      草菅释义:⒈草茅。比喻微贱。⒉犹草野。指民间。
    • 14.
      草莞释义:蒲草。亦泛指草茅。
    • 15.
      陇亩释义:⒈田地。《战国策·赵策四》:“昔者 尧 见 舜 於草茅之中,席陇亩而廕庇桑,阴移而授天下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唐 杜甫《兵车行》:“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吾若迁居植民地,当为其长,尽吾陇亩,为帝植麻。”⒉草野,山野。《史记·项羽本纪》:“然 羽 非有尺寸乘埶,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 秦。”明 唐顺之《告病疏》:“如遂废不可復用,臣亦得没齿陇亩,死无所恨。”太平天囯 洪仁玕《干王洪宝制》:“欲出仕於妖门,动牵荆棘;欲

草茅(caom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草茅是什么意思 草茅读音 怎么读 草茅,拼音是cǎo máo,草茅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草茅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