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学 [shì xué]
1. 犹家学,世代相传的学问。
世学 引证解释
⒈ 犹家学,世代相传的学问。
引宋 陈师道 《次韵晁无斁除日述怀》:“世学违从众,名家最近天。”
世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奏对释义:⒈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唐 郑棨《开天传信记》:“安西 衙将 刘文树,口辩,善奏对,上每嘉之。”《宋史·哲宗纪一》:“﹝ 元祐 五年四月﹞癸丑,詔讲读官御经筵,退留二员奏对邇英阁。”《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圣人﹞问了问他的家世学业,又见他奏对称旨,天颜大悦。”⒉文体名,“奏疏”与“对策”的并称。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盖典生纪传,謨开集议;贡附典而肇记志,范媵謨以启奏对。”
- 2.
家学渊源释义:家学: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渊源:原指水源,比喻事情的本源。家世学问的传授有根源。
- 3.
径易释义:⒈直接平易。 《荀子·正名》:“名有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杨倞 注:“径疾平易而不违拂,谓易晓之名也。”⒉快速便利。《资治通鉴·汉武帝元光五年》:“大司农 郑当时 言:‘穿 渭 为渠,下至 河,漕 关 东粟径易,又可以溉渠下民田万餘顷。’”⒊引申为便当。严复《救亡决论》:“后世学者,乐其径易,便于惰窳敖慢之情,遂羣然趋之,莫之自返。”
- 4.
总要释义:⒈统领;总括。《荀子·哀公》:“是故其事大辨乎天地,明察乎日月,总要万物於风雨。”杨倞 注:“总要,犹统领也。”《大戴礼记·哀公问》:“总要万物,穆穆纯纯,其莫之能循。”《淮南子·本经训》:“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体一,德之所总要。”高诱 注:“总,凡也;要,约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公孙 之对,简而未博,然总要以约文,事切而情举。”⒉谓总揽政事。《元典章·户部一·职田》:“居总要者,政不亲民,惟风宪之司,牧民之官,职当任重。”⒊总归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如今你父亲是没了,
- 5.
绛纱幔释义:犹绛帐。《晋书·列女传·韦逞母宋氏》:“时博士 卢壼 对曰:‘废学既久,书传零落,比年缀撰,正经粗集,唯《周官礼注》未有其师。窃见太常 韦逞 母 宋氏,世学家女,传其父业,得《周官音义》,今年八十,视听无闕,自非此母无可以传授后生。’於是就 宋氏 家立讲堂,置生员百二十人,隔絳纱幔而受业,号 宋氏 为 宣文君,赐侍婢十人,《周官》学復行於世。”
- 6.
起发释义:⒈犹启发。《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高可敷翫坟典,起发圣意,下则抗论当世,消弭时灾。”三国 魏 曹操《请增封荀彧表》:“起发臣心,革易愚虑。”宋 王禹偁《为宰臣谢新雕三史表》:“欲俾详观理乱,起发昏蒙。”朱季海《<楚辞解故>序》:“近世学者,无替旧闻,转相起发,然遗逸多有。”⒉出发。《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晋王 犒设军马了,统大军起发。”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靖康 二年,浙西路 勤王兵,共六千七百五十四人,以二月七日起发,东都 之陷已累月矣。”《水浒传》第五八回:“梁山 人马分作五军起发
- 7.
跨青牛释义:相传 老子 骑青牛出 函谷关 仙去。见《老子化胡经》。因喻指出世学道。
- 8.
隋窳释义:懈怠;懒怠。隋,通“惰”。清 冯桂芬《与吉抚部书》:“某等奉詔以来,三年于兹,虽备用其训练申警之方,讫未改其苶靡隋窳之习,万一有警,断不足恃。”严复《救亡决论》:“后世学者,乐其径易,便于隋窳敖慢之情,遂群然趋之,莫之自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