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鳞 [lóng lín]
1. 龙的鳞甲。
2. 《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后因以“龙鳞”指人主。
3. 指皇帝的衮服,龙袍。
4. 像龙鳞的样子。
5. 似龙鳞的事物。指水波,涟漪。
6. 幼竹。幼竹有箨,如龙鳞状。
7. 松桧之属。松桧之皮如龙鳞,故称。
8. 累累垂垂的葡萄。
10. 宝刀名。
龙鳞 引证解释
⒈ 龙的鳞甲。
引《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堊,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
李善 注:“郭璞 曰:‘如龙之鳞彩也。’”
吕向 注:“言众物颜色相照烂然如龙鳞也。”
⒉ 后因以“龙鳞”指人主。
引《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説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於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任贤》:“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宋 梅尧臣 《送马司谏使北》诗:“每逆龙鳞司諫諍,又持旄节使 阴山。”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至江》:“不道龙鳞难逆遭黜降,喜青山正对黄堂。”
⒊ 指皇帝的衮服,龙袍。
引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仇兆鳌 注:“龙鳞,谓袞衣之龙章。”
明 谢谠 《四喜记·双桂联芳》:“鸣鞘隐隐声传,仰见龙鳞日耀。”
⒋ 像龙鳞的样子。
引汉 扬雄 《甘泉赋》:“金人仡仡其承钟虡兮,嵌巖巖其龙鳞。”
李善 注:“龙鳞,似龙之鳞也。”
吕延济 注:“言壮勇之金人饰以龙文,令负鐘虡。”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石琼文而翕赩,山龙鳞而炤烂。”
宋 王禹偁 《和陈州田舍人留别》之五:“道服日斜披鹤氅,药畦春暖步龙鳞。”
⒌ 似龙鳞的事物。指水波,涟漪。
引晋 郭璞 《江赋》:“溭淢濜溳,龙鳞结络。”
唐 厉玄 《从军行》:“战场收驥尾,清翰怯龙鳞。”
宋 梅尧臣 《汴水斗减寄彦国》诗:“深滩鼇背出,浅浪龙鳞斜。”
明 刘基 《摸鱼儿》词:“碧江风过龙鳞起,天际白云如絮。”
⒍ 幼竹。幼竹有箨,如龙鳞状。
引唐 虞世南 《赋得临池竹应制》:“龙鳞漾 嶰谷,凤翅拂涟漪。”
⒎ 松桧之属。松桧之皮如龙鳞,故称。
引唐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宋 梅尧臣 《桧咏》:“龙鳞已爱松身直,珠实还看柏华垂。”
⒏ 累累垂垂的葡萄。
引唐 刘禹锡 《葡萄歌》:“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⒐ 宝刀名。
引三国 魏 曹丕 《剑铭》:“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寸,状如龙文,名曰龙鳞。”
国语词典
龙鳞 [lóng lín]
⒈ 高下相次像龙鳞的样子。
引《文选·班固·西都赋》:「沟塍刻镂,原隰龙鳞。」
⒉ 水波积叠。
引晋·潘岳〈金谷集作〉诗:「滥泉龙鳞澜,激波连珠挥。」
龙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彩释义:⒈见“丹彩”。 ⒉亦作“丹采”。亦作“丹綵”。朱红的色彩。三国 魏 何晏《景福殿赋》:“皓皓旰旰,丹彩煌煌。”南朝 宋 鲍照《拟行路难》诗之二:“外发龙鳞之丹綵,内含麝芬之紫烟。”唐 温庭筠《开成五年秋书怀一百韵》:“粉垛收丹采,金髇隐僕姑。”⒊喻词藻。南朝 梁 钟嵘《<诗品>序》:“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
- 2.
九宝释义:⒈指 禹 铸的九鼎。夏 商 周 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三国 魏 曹丕《铸五熟釜成与钟繇书》:“昔 有黄 三鼎,周 之九宝,咸以一体,使调一味。”详“九鼎”。⒉指 曹丕 的九把刀剑。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魏文 九宝,器利辞钝。”范文澜 注:“魏 曹丕《典论剑铭》:‘余好击剑……以为宝器九。剑三:一曰飞景,二曰流采,三曰华锋。刀三:一曰灵寳,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匕首二:一曰清刚,二曰扬文。灵陌刀一:曰龙鳞。因姿定名,以铭其柎。’”⒊指九方御玺。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中:“古唯六璽,至
- 3.
众色释义:各种色彩。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众色炫耀,照烂龙鳞。” 元 何中 《华盖山》诗:“川明散众色,空碧生清音。”
- 4.
凤尾释义:⒈凤凰的尾羽。 引申为秀美的细纹。唐 李商隐《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唐 皮日休《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鳞。”⒉对科第排尾的美称。唐 黄滔《寄翁文尧拾遗》诗:“龙头凤尾前年梦,今日须怜应若神。”自注:“滔 卯年冬在 宛陵 梦 文尧 作状头及第。”⒊指凤尾草。宋 秦观《和孙莘老游龙洞》:“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明 张宁《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不可胜纪。”⒋即凤尾竹。亦泛指竹子。宋 仲殊《玉楼春》词:“黄梅雨
- 5.
凤翅释义:⒈凤凰的翅膀。 形容笙管排列参差貌。唐 罗邺《题笙》诗:“筠管参差排凤翅,月堂凄切胜龙吟。”《宋史·乐志一》:“昔 轩辕氏 命 伶伦 截竹为律,后令 神瞽 协其中声,然后声应凤鸣,而管之参差亦如凤翅。”⒉美称凤翅形的事物。如塔檐、竹木的枝叶等。南朝 梁 庾肩吾《咏同泰寺浮图诗》:“天衣疑拂石,凤翅欲凌空。”唐 虞世南《赋得临池竹应制》:“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元 刘詵《庐陵十景·神冈晚桥》诗:“两江秋波燕尾岐,千嶂春木凤翅齐。”⒊古代妇女额上所画凤翅形的妆饰。唐 韩偓《无题》诗:“鸦黄双凤翅,麝月半
- 6.
凤翼释义:⒈凤凰的羽翼。有时指凤凰的纹饰。北周 庾信《夜听捣衣》诗:“龙文鏤剪刀,凤翼缠篸管。”倪璠 注:“龙文鏤剪刀者,言剪刀之上刻鏤龙形,用为裁剪也……凤翼缠篸管者,言缀以凤文也。”⒉比喻帝王、权贵或珍奇祥瑞的事物。汉 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三国志·魏志·邴原传》:“所谓龙翰凤翼,国之重宝。”明 许三阶《节侠记·忧国》:“除是麟符谨按观机变,鸞舆反正从人愿,会见凤翼龙鳞庆百年。”⒊比喻女子的佳偶。王闿运《采芬女子墓志铭》:“青罗荐冷,寧待凰妃,紫綺襦分,初无凤翼。”⒋古代博戏名。唐 李肇
- 7.
宝相枝释义:一种毛笔的名称。宋 陶穀《清异录·宝相枝》:“开平 二年,赐宰相 张文蔚、杨涉、薛貽(矩)宝相枝各二十,龙鳞月砚各一。宝相枝,斑竹笔管也,花点匀密,纹如兔毫。”
- 8.
延平津释义:古代津渡名。晋 时属 延平县(今 福建省 南平市 东南),故称。据《晋书·张华传》载,丰城 令 雷焕 得 龙泉、太阿 两剑,以其一与 张华。后 华 被诛,剑即失其所在。雷焕 死,其子持剑行经 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入水取之,但见两龙蟠萦,波浪惊沸。剑亦从此亡去。唐 黄滔《浙幕李端公泛建溪》诗:“更爱 延平津 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金 元好问《换得云台帖喜而赋诗》:“世间曾有 华陀 帖,神物已化 延平津。”参见“延津”。
- 9.
批龙鳞释义:同“批逆鳞”。《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今蒙责其罪名,逼其状伏,批龙鳞,探龙頷,岂敢求生;料虎头,编虎鬚,固知受祸。”清 朱彝尊《兴化李先生清寿诗》:“掖垣竹埤歷八舍,抗疏岂惮批龙鳞。”
- 10.
月砚释义:亦作“月研”。砚名。宋 陶穀《清异录·文用》:“开平 二年,赐宰相 张文蔚、杨涉、薛貽 寳相枝各二十,龙鳞月砚各一……龙鳞,石纹似之;月砚,形象之,歙 产也。”宋 赵希鹄《洞天清录集·古砚辨》:“歙溪 龙尾 旧坑色淡青黑,湛如秋水,竝无纹,以水溼之,微似紫,乾则否,细润如玉,发墨如泛油,竝无声……此亦是卵石,故难得,大者极不过四五寸,多作月研,就其材也。”
- 11.
洪润释义:大恩泽。 《晋书·王廙传》:“廙 奏《中兴赋》,上疏曰:‘臣託备肺腑,幼蒙洪润,爰自齠齔,至於弱冠,陛下之所抚育,恩侔於兄弟,义同於交友,思欲攀龙鳞附凤翼者,有年矣。’”
- 12.
浕涢释义:水波起伏相连貌。 《文选·郭璞<江赋>》:“溭淢濜溳,龙鳞结络。”李善 注:“溭淢濜溳,参差相次也。”
- 13.
玉髓释义:⒈即玉膏。 道家谓服之可成仙。唐 皮日休《以毛公泉一瓶献上谏议》诗:“澄如玉髓洁,汎若金精鲜;颜色半带乳,气味全和铅。”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二·白玉髓》:“玉膏,即玉髓也。《河图玉版》云:少室之山 有白玉膏,服之成仙。”参见“玉膏”。⒉洁白如玉的脂髓。元 汤式《沉醉东风·江村即事》曲:“螯烹玉髓肥,鱠切银丝细。”⒊香名。唐 苏鹗《杜阳杂编》卷下:“上迎佛骨入内道场,即设金花帐、温凊牀、龙鳞之席、凤毛之褥,焚玉髓之香,荐琼膏之乳,皆九年 訶陵国 所贡献也。”⒋喻美酒。明 许时泉《写夙情》:“我安排
- 14.
白皮释义:⒈白色的皮。唐 杜甫《海棕行》:“龙鳞犀甲相错落,苍稜白皮十抱文。”《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我提着水桶,在发烫的料浆石路上跑着,喘着,口干得起了白皮。”⒉鸦片烟土的一种。清 夏燮《中西纪事·漏卮本末》:“东、南两 印度 皆产烟土,出自 孟买 者,曰白皮,今所称小土也。”
- 15.
竞渡船释义:⒈竞渡用的彩舟,俗称龙船。《资治通鉴·唐敬宗宝历元年》:“己未,詔 王播 造竞渡船二十艘。”胡三省 注:“自 唐 以来,治竞渡船,务为轻驶,前建龙头,后竖龙尾,船之两旁,刻为龙鳞而綵绘之,谓之龙舟。”⒉比喻有权有势而又唯利是争的人。宋 邵博《闻见后录》卷三十:“有贵人号竞渡船者,以其唯利是竞也。席大光 作言官,击之曰:‘某别名竞渡船,中贮无赖之小人,外较必争之微利也。’士大夫驩传之。”
- 16.
自了释义:⒈自己完成;自己解决。《晋书·山涛传》:“帝谓 涛 曰:‘西偏吾自了之,后事深以委卿。’”《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陛下宜自了,不自了,吾当入了之;中宫又宜速自了,不自了,吾当手了之。”⒉自然地了结。《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我到 长安,则自了矣。”五代 齐己《渚宫莫问》诗之三:“莫问休行脚,南方已徧寻,了应须自了,心不是他心。”⒊自己明白。《晋书·王敦传》:“常人近情,恃恩昧进,独犯龙鳞,迷不自了。”《宋书·王景文传》:“区区所怀,不愿望风容贷。吾自了不作偷,犹如不作贼。故以密白,想为申启。”
- 17.
虎翼释义:⒈谓为虎添翼。 喻助长强暴之势而使之益强。汉 贾谊《新书·淮难》:“此所谓假贼兵为虎翼者也,愿陛下留意之。”唐 李绅《却过淮阴吊韩信庙》诗:“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参见“为2虎傅翼”。⒉古战阵名。汉 公孙弘《握奇经》:“天地之前衝为虎翼,风为蛇蟠,围绕之义也。虎居於中,张翼以进,蛇居两端,向敌而蟠以应之。”唐 杨巨源《赠邻家老将》诗:“虎翼分营势,鱼鳞拥阵行。”⒊宋 代军队名。《宋史·太宗纪二》:“﹝ 雍熙 四年夏五月丙寅﹞改上铁林为殿前司虎翼,腰弩为神射,侍卫步军司铁林为侍卫司虎翼。”宋
- 18.
衆色释义:各种色彩。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元 何中《华盖山》诗:“川明散众色,空碧生清音。”
- 19.
触鳞释义:见“触龙鳞”。
- 20.
谏省释义:御史台的别称。唐 刘禹锡《李贾二大谏拜命后寄杨八寿州》诗:“諫省新登二直臣,万方惊喜捧丝纶。”宋 司马光《英宗皇帝挽歌辞》之三:“諫省臣无状,龙鳞昔屡婴。”清 方文《四令君诗·梁宣城平叔》:“明年入諫省,奉使 闽 粤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