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duàn dài]
1. 以时代的标准划分成段落。
例断代史。
英[division of history into periods;]
断代 引证解释
⒈ 按时代或朝代划分段落。
引《通志·总序》:“自 班固 以断代为史,无復相因之义。虽有 仲尼 之贤,亦莫知其损益。”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三:“荀悦 袁宏 断代为史,本是编年正格。”
徐特立 《研究历史的目的和方法》:“断代为史,如‘民国史’也可以成为一个单位。”
国语词典
断代 [duàn dài]
⒈ 按时代分成段落。
例如:「文学史的断代研究。」
断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家释义:⒈指 先秦 至 汉 初学术思想的主要派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汉 司马谈 有《论六家之要指》,见《史记·太史公自序》。⒉指史书之六种体裁:《尚书》记言体,《春秋》记事体,《左传》编年体,《国语》国别体,《史记》通史纪传体,《汉书》断代纪传体。唐 刘知几《史通·六家》:“古往今来,质文递变,诸史之作,不恒厥体。榷而为论,其流有六:一曰《尚书》家,二曰《春秋》家,三曰《左传》家,四曰《国语》家,五曰《史记》家,六曰《汉书》家。”⒊指治《孝经》的六位学者:三国 吴 韦昭、三国 魏 王肃、
- 2.
刑法志释义:旧时纪传体断代史中以综述刑法为内容的篇目。
- 3.
把持包办释义:揽权专断代替别人办理,不让别人参与。
- 4.
断代释义:⒈没有后代;断后1。⒉比喻事业中断或后继无人:加紧培养接班人,不能让这种绝技断代。⒊按时代分成段落:文学史的断代研究。
- 5.
汉书释义:史书名。 东汉班固撰。包括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其中《天文志》及八表是固妹班昭及马续续写而成),共一百二十卷,主要记载了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二百三十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该书保存了丰富资料,对研究西汉政治、军事、文化等有重要参考价值。
- 6.
汉语词汇释义:汉语里词的总汇,即所有的词的集合体,其中也包括性质和作用相当于词的固定词组,如成语。汉语的某个历史断代、某个地域方言或社会方言(如行业语)的词语的集合体也使用词汇这个名称,如先秦词汇、广州话词汇、水手词汇;某种特殊类别或某种作品的词语的集合体也可称为词汇,如口语词汇、《红楼梦》词汇。在线新华字典现已经收录20959个汉字、52万个词语。
- 7.
班固释义:(32—92)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写的《汉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断代史,叙述了西汉二百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情况。另著有《白虎通义》《两都赋》等。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 8.
范晔释义:南朝宋史学家。 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东南)人。曾任尚书吏部郎。后因触怒彭城王刘义康改任宣城太守,郁郁不得志,遂从事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的著述,写成纪传八十卷,但未及完成“十志”,因卷入刘义康与宋文帝的权力之争而被杀。
- 9.
通史释义:贯通古今,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作叙述的史书。 如《史记》《资治通鉴》《中国通史》等。与“断代史”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