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表章 表章的意思
biǎozhāng

表章

简体表章
繁体
拼音biǎo zhāng
注音ㄅㄧㄠˇ ㄓ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iǎo,(1) 外部,外面,外貌。【组词】:表面。外表。仪表。表象。表层。表皮。(2) 显示。【组词】:表示。表态。表征。表达。表露。表演。表情。略表心意。(3) 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组词】:表汗。(4) 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组词】:表册。表格。表报。调查表。(5) 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组词】:钟表。手表。怀表。(6) 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组词】:电表。(7) 标志,榜样。【例句】:表率(shuài )。为(wéi )人师表。(8) 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组词】:表亲。表兄弟。(9) 测量的标尺。【组词】:表尺。圭表(古代测日影的器具)。(10)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组词】:表章。诸葛亮《出师表》。(11) 树梢。【组词】:林表。

zhāng,(1) 歌曲诗文的段落。【组词】: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断章取义。(2) 条目,规程。【组词】:章程。章法。简章。党章。约法三章。(3) 修理。【组词】:杂乱无章。(4) 花纹,文采。【例句】:黑质而白章。(5) 戳记。【组词】:图章。盖章。(6)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组词】:袖章。领章。徽章。像章。(7) 奏本。【组词】:奏章。本章。(8) 同“彰”,彰明。(9) 姓。

基本含义

指外表或形象,也可指标志、证明。

表章的意思

表章 [biǎo zhāng]

1. 封建时代臣子呈交帝王的陈述意见的文字。

[memorial to the emperor;]

表章 引证解释

⒈ 同“表彰”。

《汉书·武帝纪赞》:“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洛学》:“时上方崇厉 苏氏,未遑表章 程氏 也。”
清 恽敬 《卓忠毅公遗稿书后》:“忠毅 授命於 建文 四年,其生平经济气节,前人已表章之,如日月之著矣。”
胡适 《百二十回本<忠义水浒传>序》:“他( 金圣叹 )又极力表章那没有招安以后事的七十回本。”

⒉ 表明。

《释名·释首饰》:“章甫, 殷 冠名也。甫,丈夫也,服之所以表章丈夫也。”
毕沅 疏证:“《太平御览》引作‘ 殷 以之表明丈夫也’。”

⒊ 奏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所以 魏 初表章,指事造实,求其靡丽,则未足美矣。”
宋 欧阳修 《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墓志铭》:“时天子平 刘继元,露布至,守臣当上贺,命 吴 中文士作表章,更数人,皆不可意。”
许地山 《春桃》:“昨天你背回的那一篓,早晨我打开一看,里头有一包是 明朝 高丽王 上底表章,一分至少可卖五十块钱。”

⒋ 上奏章。

唐 康骈 《剧谈录·凤翔府举兵讨贼》:“唯 凤翔 信耗不通,贼议兴师致讨,有奔来者具述其事,於是监军与僚佐代为表章。”


国语词典

表章 [biǎo zhāng]

⒈ 显扬、表扬。也作「表显」、「表彰」。

《汉书·卷六·武帝纪·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⒉ 古代臣子上君主的奏章。

《三国演义·第二回》:「表章雪片告急,十常侍皆藏匿不奏。」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〇》:「那真宗也是个仁君,见裴习已死,便自不欲苛求,即批准了表章。」


表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记室释义:古官名。 南北朝 时,公府及藩王设有中记室,专管表章书记工作。《陈书·高祖纪上》:“遣中记室参军 江元礼 以事表 江陵。”《资治通鉴·陈临海王光大元年》:“頊 将出,中记室 毛喜 驰入见 頊。”胡三省 注:“《五代志》:‘梁 制,藩王国及庶姓有持节,府有中録事、中记室。’”
    • 2.
      临日释义:⒈接近太阳。形容高耸。⒉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以正月午日、二月亥日、三月申日、四月丑日等为临日,宜祭祀、上册、上表章、入学、出行、上官赴任等。参阅《协纪辨方书·临日》。
    • 3.
      临表释义:面对表章。
    • 4.
      云表释义:⒈云外。⒉借指上天,上苍。⒊奏疏,表章。
    • 5.
      五字释义:⒈五个字。多指诗文中五字句。《汉书·艺文志》:“説五字之文,至於二三万言。”《南史·陆厥传》:“约 等文皆用宫商……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⒉晋 郭颁《魏晋世语》:“司马景王 命中书郎 虞松 作表,再呈不可,意令 松 更定之,经时竭思不能改,心有忧色…… 会(钟会)取草视,为定五字。松 悦服,以呈 景王。景王 曰:‘不当尔耶?’松 曰:‘钟会 也。’王曰:‘如此可大用,真王佐才也。’”后因以“五字”指好的表章。唐 沉佺期《同韦舍人早朝》诗:“一经传旧德,五字擢英材。”⒊泛指表章。唐 常
    • 6.
      刮湔释义:清除。清 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清 有天下百餘年,奬崇六艺之科,表章明经之术,招徠献书之路,摩厉 大江 南北,言游文学之区,刮湔 明 季虚诬乡壁虚造之习。”
    • 7.
      圣真释义:谓儒学的真谛。《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明年,太祖 遂为 魏公 矣”裴松之 注引《荀彧别传》:“宜集天下大才通儒,考论六经,刊定传记,存古今之学,除其烦重,以一圣真,并隆礼学,渐敦教化,王道两济。”宋 王安石《扬子》诗之三:“千古雄文造圣真,眇然幽思入无伦。”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国朝开基绍统,大纲万目,靡不度越前朝。至表章六籍,统壹圣真,则巍然上揖 夏 商,埒 周 而四。”
    • 8.
      奬崇释义:推许尊崇。 清 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清 有天下百餘年,奬崇六艺之科,表章明经之儒,招徠献书之路。”
    • 9.
      文表释义:公文表章。 《北史·李谔传》:“其年九月,泗州 刺史 司马幼之 文表华艳,付所司推罪。”清 李渔《奈何天·筹饷》:“既然如此,足下所賫的文表,想来就是告急的么?”
    • 10.
      牋表释义:笺记、表章。《宋书·礼志二》:“天子姬嬪,不容通音介於外,虽义可致虔,不应有牋表。”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外有 韦皋、裴均、严綬 等牋表。”
    • 11.
      琳札释义:道士斋醮所写的表章。
    • 12.
      申表释义:旧时道士斋醮时恭读向神奏告的表章。
    • 13.
      笔奏释义:指表章奏议。
    • 14.
      笺表释义:笺记、表章。《宋书·礼志二》:“天子姬嬪,不容通音介於外,虽义可致虔,不应有牋表。”唐 韩愈《顺宗实录四》:“外有 韦皋、裴均、严綬 等牋表。”
    • 15.
      答表释义:帝王回覆臣下的表章。
    • 16.
      虎皮羊质释义:语本 汉 扬雄《法言·吾子》:“羊質而虎皮。”比喻外强中干。明 范濂《云间据目抄》卷四:“水旱頻仍,飢饉薦至,號稱殷富者,以供輸供役而十室九虚;策名縉紳者,以尚侈尚奢而虎皮羊質。”梁启超《新民说》十一:“自 漢武 表章六藝,罷黜百家,凡非在六藝之科者絶勿進。爾後束縛馳驟,日甚一日。虎皮羊質,霸者假之以爲護符;社鼠城狐,賤儒緣之以謀口腹。變本加厲,而全國之思想界銷沈極矣。”
    • 17.
      表题释义:指科举考试中的表章文体的试题。《儒林外史》第四二回:“今年该是个甚么表题?”
    • 18.
      誓表释义:指决心臣服的表章。《金史·外国传上·西夏》:“天会 二年,始奉誓表,以事 辽 之礼称藩,请受割赐之地。”
    • 19.
      记曹释义:掌表章文檄书记的官署或官员。
    • 20.
      诏表释义:文体名。诏令和表章。

表章(biaozh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表章是什么意思 表章读音 怎么读 表章,拼音是biǎo zhāng,表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表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