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居 [lǐ jū]
1. 住址。
英[ address; ]
2. 乡居,辞官返乡居住。
英[ live in the country; ]
里居 引证解释
⒈ 古指官吏告老或引退回乡居住。
引《书·酒诰》:“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
孔 传:“於百官族姓及卿大夫致仕居田里者。”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赵解元》:“其父 赵翁 曾官通判,里居。”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麻姑缔姻》:“陈翁 游幕 河南 ……晚岁倦游里居。”
⒉ 聚居于里中。
引隋 王通 《中说·关朗》:“人不里居,地不井受,终苟道也。”
⒊ 寓所,住址。
引明 沉德符 《野获编·谐谑·贾实斋宪使》:“邑中先辈 贾宪使 实斋 名 儒,里居与 赵甬江 文华 少保前后门相通。”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某别驾》:“详誌里居,并书姓氏。”
⒋ 指籍贯。
引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一章:“这时的诗人,尚有 郭遐周、郭遐叔 兄弟及 阮侃,皆与 嵇康 相赠答。二 郭 未知其里居。”
国语词典
里居 [lǐ jū]
⒈ 古指官吏罢官归田里而居。
引《书经·酒诰》:「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
⒉ 聚居于一里之中。
引《文中子·中说·卷一〇·关朗篇》:「人不里居,地不井受,终苟道也。」
⒊ 居住的所在地,即住址。
例如:「请问里居何处?」
⒋ 指籍贯。
例如:「这两位诗人,不知其里居。」
里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怿释义:⒈不悦;不欢愉。 《史记·五帝本纪》:“﹝ 尧 ﹞召 舜 曰:‘女谋事至而言可绩,三年矣,女登帝位。’舜 让於德不懌。”裴骃 集解:“谓辞让於德不堪,所以心意不悦懌也。”唐 元稹《莺莺传》:“然而君既不懌,无以奉寧。”《明史·钱士升传》:“帝虽优旨报闻,意殊不懌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初,郑子侨 却聘,闺秀 颇不懌。”⒉谓病不愈。《书·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懌。”孔 传:“马 本作不释。云:不释,疾不解也。”宋 岳珂《桯史·三忠堂记》:“时 周益公 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懌
- 2.
义役释义:宋 以后的一种徭役形式。 《宋史·食货志上六》:“乾道 五年,处州 松阳县,倡为义役,众出田穀,助役户轮充。”《宋史·谢谔传》:“諤 里居时,创义役法,编为一书,至是上之,詔行其法於诸路,民以为便。”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义》:“近时州县众力共给役曰义役,皆与众同之意。”
- 3.
卷面释义:⒈一种制成短条并包卷成圆筒状的干面条。 ⒉卷宗的封面。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卷案》:“俱先后依次,粘连成卷,上用卷面,待审。”⒊试卷的封面。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时事·刘庸夫》:“作《定安策》,凡二千二百八十一字,録於卷面,注里居寓所。”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棘闱志异》“严十三 言其秋试时”葵园主人 兰岩氏 注:“乾隆 丙子科,顺天 乡试,有大书于卷面者,曰 黄四姑娘 开拆,见蓝榜。”⒋指答卷的外观。《上海市一九八三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试题·作文要求三》:“字迹清楚,卷面整洁,注意格式。
- 4.
外服释义:古王畿以外的地方,所谓五服、九服之地。后指京都以外的地区及边远蛮荒之地。与内服相对。《书·酒诰》:“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孔 传:“於在外国侯服、甸服、男服、卫服、国伯诸侯之长。”宋 苏轼《乞留刘攽状》:“如 攽 成材,反在外服,此有志之士所宜为朝廷惜也。”清 林则徐《复奏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疏》:“准令诸夷互市,原係推恩外服,普示怀柔,并非内地赖其食用之资,更非关榷利其抽分之税。”
- 5.
月生释义:生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杜子中 与 闻俊卿 同年,又是 闻俊卿 月生大些。”《何典》第七回:“﹝ 活死人 ﹞便眉花眼笑的盘问他姓名、里居、年纪、月生,要送他回去。”
- 6.
服官释义:⒈为官;做官。语本《礼记·内则》:“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纂书改官》:“时 戴、邵、周、余、杨 皆里居,奉詔赴闕。程、任、姚 则服官在朝者也。”康有为《大同书》丙部:“若夫优倡、皂隶并斥流外,原其执业太贱而身近官人,恐其转瞬变化,即服官在上,以浊流杂清流,以贱人凌贵人耳。”⒉官名。汉 齐郡 临菑 产纨縠,陈留郡 产锦锻,各设置服官,专掌宫廷衣着供应。在 临菑 也称三服官,因供应春夏冬三季衣服而得名。《汉书·元帝纪》:“罢角抵、上林 宫馆希御幸者、齐 三服官。”颜师古 注引 如
- 7.
緼枲释义:粗麻布衣。 《明史·汪应蛟传》:“其出处辞受,一轨於义,里居,谢絶尘事,常衣緼枲。”
- 8.
腰鼓兄弟释义:腰鼓:古乐器,两头粗,中间细。比喻兄弟辈里居中的的那一个较差。
- 9.
覃精释义:⒈谓潜心。《明史·顾宪成传》:“宪成 姿性絶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闢 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説。”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二:“信曰惇篤,仁曰慈祥,学曰敏求,思曰覃精。”⒉深入钻研。《明史·孙慎行传》:“﹝ 慎行 ﹞累官左庶子,数请假里居,键户息交,覃精理学。”清 黄宗羲《朱康流先生墓志铭》:“康流 沉静渊鬱,所目经史,洞见一方,苟覃精三数年,虽 羲 文閫奥,舍皆取其宫中,何必窶人之室乎!”
- 10.
赪尾释义:⒈亦作“頳尾”。 赤色的鱼尾。晋 张协《七命》:“范公 之鳞,出自 九溪,頳尾丹鳃,紫翼青鬐。”⒉借指鱼。宋 徐铉《和御制夏日垂钓作》:“文竿乍拂圆荷动,頳尾时飜素荇香。”宋 梅尧臣《颍上得鲤鱼为脍怀馀姚谢师厚》诗:“青蓑潭上老赬尾,网中鱼买作秋盘。”⒊《诗·周南·汝坟》:“魴鱼赬尾,王室如燬。”毛 传:“赬,赤也,鱼劳则尾赤。”后以“赬尾”指忧劳,劳苦。唐 罗隐《西京崇德里居》诗:“进乏梯媒退又难,强随豪贵殢 长安 ……锦鳞赬尾平生事,却被閒人把钓竿。”前蜀 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黑头期命
- 11.
逆案释义:⒈指叛逆的案件。清 孔尚任《桃花扇·归山》:“只因有逆案两人,乃礼部主事 周鑣、按察副使 雷縯祚,马 阮 挟仇,必欲置之死地。”清 梁章鉅《浪跡三谈·古田逆案》:“少时熟闻里中故老谈 古田县 逆案,其事在 康熙 之末,当时尚能举其里居姓氏,今则忘之矣。”⒉特指 明 末 魏忠贤 阉党案。明 天启 年间宦官 魏忠贤 专权,政治极端腐败,屡兴大狱,杀戮东林党人。天启 七年(1627年)思宗 即位,责令 魏忠贤 自杀。崇祯 二年(1629年)又发布诏书,定逆案,将党附 魏忠贤 诸人,分为六等;重者处死,轻者终身不
- 12.
邑制释义:古代邑里居民的组织制度。
- 13.
鄽居释义:市中里居。宋 陈旉《农书·居处之宜》:“以久居中田之庐,则鄽居荒而不治,于是穹窒熏鼠,塞向墐户也。”
- 14.
鄽阓释义:市中里居。清 魏耕《灵鹫峰灵隐寺读书诗》:“逍遥云外鑣,鄽闠非所期。”
- 15.
閲日释义:⒈度日;过日子。 《太平广记》卷二六七引 唐 韩琬《御史台记·来俊臣》:“由是,告密之徒纷然道路。名流僶勉閲日而已。”宋 陶穀《清异录·婆娑儿》:“郑遨 隐居,有高士问:‘何以閲日?’”清 王夫之《殷浴日时艺序》:“甲午避兵入 宜江 山中,有姪子之慟,浴日 拂拭而慰之。少閒,无以閲日,浴日 始以帖括见示。”⒉经历的日子。宋 赵与时《<宾退录>序》:“余里居待次,宾客日相过,平生闻见所及,喜为客诵之。意之所至,宾退或笔於牘,閲日滋久,不觉盈轴。”
- 16.
饫闻释义:犹饱闻。谓所闻已多。唐 韩愈《燕喜亭记》:“次其道途所经,自 蓝田 入 商 洛 ……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於山水飫闻而厌见也。”金 段成己《跋秦得真墨》诗:“晴窗不用辨犀纹,墨妙 秦郎 已飫闻。”清 冯桂芬《王兰史刺史自订<年谱>序》:“会余先后里居,得飫闻君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