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斋祭 斋祭的意思
zhāi

斋祭

简体斋祭
繁体齋祭
拼音zhāi jì
注音ㄓㄞ ㄐ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āi,(1) 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组词】:书斋。聊斋。荣宝斋。(2) 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组词】:斋戒。封斋(亦称“把斋”)。斋月。斋坛。斋会。斋果。(3) 佛教、道教等教徒、道徒吃的素食。【组词】:斋饭。斋堂。吃斋。(4) 舍饭给僧人吃。【组词】:斋僧。

jì zhài,(1) 对死者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组词】:祭奠。祭礼。祭灵。祭典。祭扫。(2) 供奉鬼神或祖先。【组词】:祭祖。祭天。祭祀。祭灶。(3) 使用(法宝)。【例句】:祭起一件法宝。(1) 姓。

基本含义

指祭祀时的节制和恭敬。

斋祭的意思

斋祭 [zhāi jì]

1. 斋戒祭祀。

斋祭 引证解释

⒈ 斋戒祭祀。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二年从车驾,斋祭 甘泉宫。”
唐 王维 《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诗:“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
宋 曾巩 《筠州学记》:“斋祭之室,诵讲之堂,休息之庐,至于庖湢库厩各以序为,经始于其春,而落成於八月之望。”


斋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分齐释义:⒈古时祭祀,将斋祭之物分献于各祖宗,谓之分斋。 齐,“斋”的古字。⒉分际,分寸。
    • 2.
      取水释义:⒈古代一种祭祀的礼仪。在月下用铜镜收取露水,以示明洁之义。语本《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汉郑玄注:“取水者,世谓之方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阴阳之洁气也。”唐韩愈《明水赋》:“聊设鉴以取水,伊不注而能盈。”⒉壮族斋祭死者的一种礼仪。
    • 3.
      地腊释义:道家五斋祭日之一,指农历五月五日。
    • 4.
      斋场释义:斋祭的场院。
    • 5.
      斋祭释义:斋戒祭祀。南朝 宋 鲍照《数诗》:“二年从车驾,斋祭 甘泉宫。”唐 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诗:“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宋 曾巩《筠州学记》:“斋祭之室,诵讲之堂,休息之庐,至于庖湢库厩各以序为,经始于其春,而落成於八月之望。”
    • 6.
      明祀释义:对重大祭祀的美称。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崇明祀,保小寡,周 礼也。”杜预 注:“明祀,大皥 有济 之祀。”晋 陆机《答张士然》诗:“驾言巡明祀,致敬在祈年。”唐 储光羲《尚书省受誓诫贻太庙裴丞》诗:“皇家有恆宪,斋祭崇明祀。”
    • 7.
      浴兰汤释义:浴于兰汤,即用香草水洗澡。 古人认为兰草避不祥,故以兰汤洁斋祭祀。
    • 8.
      献新释义:⒈以新收获的谷物、果品等先祭神灵,后自享用的一种风俗。 唐 卢纶《送马尚书郎君侍从归觐太原》诗:“从赏野邮静,献新秋果鲜。”《清史稿·礼志四》:“依 明 洪武 三年例,朝夕焚香,朔望瞻拜,时节献新。”洪深《香稻米》第一幕:“阴历的十月初一,黄二官 家里,正忙着‘献新’。所谓献新--献新谷斋祭了天神,自己才敢享用--倒是一个旧风俗,不但 江 南,就是别处地方都有。”⒉指劳动者将新鲜的收获物献给统治者。明 无名氏《草庐记》第四五折:“我是江下渔翁献新。”
    • 9.
      理七释义:一种斋祭亡魂的迷信仪式。旧俗人死后,生者每七天为之斋供一次,并请和尚诵经,四十九天中共行七次,称为理七。最后一次叫“断七”。
    • 10.
      禋飨释义:洁斋祭献。
    • 11.
      竹叶冠释义:即竹皮冠。秦 末 刘邦 为亭长时以竹皮所作之冠,后亦于宗庙祭祀时戴用。《隋书·礼仪志六》:“﹝今之尚书﹞既预斋祭,不容同在於朝,宜依太常及博士诸斋官例,著皁衣,絳襈,中单,竹叶冠……至 天监 三年祠部郎 沉宏 议:‘案竹叶冠,是 高祖 为亭长时所服,安可緜代为祭服哉?’”参见“竹皮冠”。
    • 12.
      累七释义:佛教语。人死后每七日斋祭一次,至七七日止。也称斋七。
    • 13.
      諐阳释义:阳气过盛。指酷热或亢旱。语本《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唐 张九龄《奉和圣制烛龙斋祭》:“六月徂暑,四郊諐阳。”一本作“愆阳”。
    • 14.
      醮章释义:设斋祭天,并向天庭上表章奏告。

斋祭(zhaij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斋祭是什么意思 斋祭读音 怎么读 斋祭,拼音是zhāi jì,斋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斋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