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 [wǔ kē]
1. 科举时代专为考试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
武科 引证解释
⒈ 科举时代专为考试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 唐 武则天 长安 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 明 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 清 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 光绪 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国语词典
武科 [wǔ kē]
⒈ 旧时选拔武官的科举考试。唐武则天长安二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袭之,但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清光绪二十七年废止。
武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会武宴释义:行科举制度时,武科殿试放榜后,在兵部举行的公宴。
- 2.
武乡试释义:明 清 两代各省每三年举行一次的武科考试。《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顺治 二年题准:武乡试定於子、午、卯、酉年十月举行,各省武生,该州县给文由布政司造册,汇送监临主考官考试,照额取中。”参阅《清文献通考·选举七》。
- 3.
武会试释义:明 清 时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举行的武科考试。《续文献通考·选举六》:“﹝ 明神宗 万历 ﹞三十八年,定武会试进士额以百名为率。”《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顺治 二年题准:武会试定於辰、戌、丑、未年举行,揭榜之日,由兵部堂官携印入场鈐榜,张挂部前。”
- 4.
武殿试释义:科举时代,皇帝对武科会试录取的武举,在殿廷亲自进行的考试。《续文献通考·选举六》:“愍帝 崇禎 四年始举行武殿试。”《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 嘉庆 十九年諭﹞本科武殿试,朕於十月十八日御 紫光阁 閲视马步箭。十九日在 景运门 外 御箭亭 閲视弓刀石,回宫后带领引见。二十日升殿传臚。”清 赵翼《陔馀丛考·武科殿试》:“孝宗(宋 孝宗)时,又命武举廷试依文举例,给黄牒榜首武举及第,餘并赐武举出身,是 宋 时原有武科及武殿试之例。盖至 元 时已废,迨 明 成化 始復武举,崇禎 中又復殿试之例耳。”
- 5.
武状元释义:明 清 时,武科殿试第一名之称。 清 袁枚《随园随笔·武学武状元》:“崇禎 四年,以 王来聘 为武状元,前此但有及第出身,无武状元之称也。”《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武进士臚唱行礼毕,赞礼官赞举榜……至 长安 右门外张挂,赐给武状元盔甲。”
- 6.
武科释义:科举时代专为考试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 唐 武则天 长安 二年(702年)设武举,为武科之始。以后历朝皆因之,但不定期举行,至 明 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 代沿袭,考试科目为马箭、步箭、弓、刀、石,均名外场,又以默写武经为内场。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及童生、生员、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均与文科同,但加武字以别之。光绪 二十七年(1901年)废止。参阅《文献通考·选举七》、《明史·选举志二》。
- 7.
武童生释义:明 清 时应武科生员之试者,称“武童生”。亦省称“武童”。《文明小史》第三回:“总共拿住了三十四个人,内中有三个秀才,十八个武童,其餘十三个,有做生意的,也有来看热闹的。”《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顺治 二年定,京卫武童生,每年春秋二季由兵部考试,每季取进五十名。直隶各省武童,照文童例,学政三年一考,取进多寡无定额。”《清会典事例·兵部·武科》:“康熙 三年题准:京卫武童生,照直省例,归併学政考取;三年一考,共取进百名。”参见“武科”。
- 8.
武考释义:科举制度中的武科考试。
- 9.
武试释义:武科考试。
- 10.
科举释义:从隋唐到清代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三年举行一次。
- 11.
纳级释义:捐款升级。 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二·异途中书初授》:“此后歷俸加陞,则郎署卿寺便无分别,若邇年纳级,则又不然矣。”《明史·宋师襄传》:“已,復请重武科,復比试,清纳级,汰家丁,恤班操,急边餉,时亦不能用。”
- 12.
虎榜释义:⒈龙虎榜的简称。即进士榜。元 萨都剌《丁卯年及第谢恩崇天门》诗:“虎榜姓名书勑纸,羽林冠带竪旌旄。”明 沉鲸《双珠记·刑逼成招》:“下官 荆湖道 郧县 县令 周文 是也。芹宫脱迹,忝登虎榜之名;枫陛传臚,曾沐凤池之宠。”⒉清 代则专称武科进士榜曰“虎榜”。参见“龙虎榜”。
- 13.
鹰扬宴释义:科举制度中,武科乡试放榜后,考官和考中武举者共同参加的宴会。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文官重赋《鹿鸣》,重宴琼林者,屡见记载。武科虽亦有重赴鹰扬宴之典,而见之例案者,仅 嘉庆 十五年 陕西 巡抚奏 朝邑 武举 藺廷荐,係 乾隆 庚午中式,现在重遇庚午科,奏乞恩施。奉旨赏千总衔,重赴鹰扬筵宴。”参阅《清会典事例·礼部·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