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布袍 布袍的意思
páo

布袍

简体布袍
繁体
拼音bù páo
注音ㄅㄨˋ ㄆㄠ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组词】:布匹。布帛。布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组词】: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组词】:散布。遍布。星罗棋布。(5) 流传,散播。【组词】:布道。布施。(6) 做出安排。【组词】:布置。布景。布局。(7) 姓。

páo,(1) 中式长衣。【组词】:袍子。长袍。旗袍。棉袍。皮袍。同袍(旧时军人相称)。袍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袍袍之谊”、“袍袍故旧”)。(2) 衣服的前襟。【例句】:“反袂拭面,涕沾袍”。

基本含义

指人穿着朴素、不讲究的衣服。

布袍的意思

布袍 [bù páo]

1. 布制长袍。

3. 犹布衣。指平民。

布袍 引证解释

⒈ 布制长袍。

《后汉书·东夷传·三韩》:“大率皆魁头露紒,布袍草履。”
《南史·沉约传》:“恒服布袍芒屩,以麻绳为带。”
唐 唐彦谦 《早行遇雪》诗:“荒村絶烟火,髯冻布袍湿。”

⒉ 犹布衣。指平民。

宋 刘过 《寿建康太尉》诗:“万里寒风一布袍,持将诗句謁英豪。”
明 周履靖 《和贯休山居十咏》:“长安 多少豪华客,何似山林一布袍。”


布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搭连布释义:一种粗厚的布。 以其耐用可做搭裢而得名。《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几个管家,一个个都是灰色搭连布袍子,天青哈唎呢马褂。”《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一少年穿库灰搭连,布棉袍,青布坎肩。”
    • 2.
      田翁野老释义:同“田夫野老”。明 夏言《四边靖·白鸥园漫兴》套曲:“葛巾布袍,田翁野老,朝夕相從,笑談不了。”
    • 3.
      简素释义:⒈简约朴素。《宋书·裴松之传》:“松之 年八岁,学通《论语》、《毛诗》,博览坟籍,立身简素。”《旧唐书·唐临传》:“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於待物。”明 宋濂《方愚庵墓版文》:“生平奉养简素,不服紈綺,御一布袍,数年载不易,日不再肉,不治官事輒却肉不食,所守廉甚。”夏衍《法西斯细菌》第一幕:“静子,二十一岁,温文静婉……简素的和服上罩着白色围裙。”⒉古代用来书写的竹简和绢帛。亦指书写用品。《南史·文学传论》:“畅自心灵,而宣之简素,轮扁 之言,未或能尽。”唐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由是正声
    • 4.
      葛巾释义:⒈古时用葛布做的头巾。 ⒉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三国演义》
    • 5.
      障面释义:折扇的别称。古人常用以遮蔽面孔,故称。清 钮琇《觚賸·泥无身》:“吾邑 盛泽 卜孟硕,名 舜 ……常於暑月,首挽高髻,身衣大红苧布袍,跣足行歌市中。所用障面,长三四尺,而袖小,盖仅方广数寸。见者皆指为狂。”
    • 6.
      魁头释义:不戴帽子。魁,通“ 科 ”。《后汉书·东夷传·韩》:“﹝ 马韩 人﹞大率皆魁头露紒,布袍草履。” 李贤 注:“魁头犹科头也,谓以髮縈绕成科结也。”《三国志·魏志·东夷马韩传》:“其人性彊勇,魁头露紒,如炅兵,衣布袍,足履革蹻蹋。”
布袍是什么意思 布袍读音 怎么读 布袍,拼音是bù páo,布袍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布袍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