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取 [gē qǔ]
1. 从整体中取出部分。
割取 引证解释
⒈ 从整体中取出部分。
引《太平御览》卷九百引《玄中记》:“大月支 及 西胡 有牛名日支牛,今日割取其肉三四斤,明日其肉已復,创即愈也。”
鲁迅 《书信集·致金肇野》:“但我看别人的作品,割取名作之一角者也不少。”
割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切象释义:谓取象以作比喻。切,割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故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譬秀民,螟蛉以类教诲,蜩螗以写号呼,澣衣以拟心忧,席卷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义也。”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词少意多,不祇比类切象,抑又深斥劣行。”
- 2.
刈取释义:割取。
- 3.
刉珥释义:谓割取禽兽之血而行祭礼。割兽曰刉,割禽曰珥。
- 4.
小李释义:扒手名。 后引申谓扒手。明 叶盛《水东日记·小李》:“蜀 人以交子贸易,藏腰间,盗善以小刃取之稠人中如己物……此即今京师小李之类。‘小李’云者,意为昔时此贼之首,犹健讼所云 邓思贤 耳。”明 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三折:“则为俺 齐天圣 无廉无耻盗仙丹做了小李。”清 沉涛《瑟榭丛谈》卷下:“近世窃钩之徒窜身都市,潜於人丛中割取佩物,俗呼剪綹……京师则称为小李。”
- 5.
指腹割衿释义:指腹,谓指腹为婚;割衿,谓割取幼儿衣襟为信物,预定婚约。《元史·刑法志二》:“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者,禁之。”亦作“指腹裁襟”。明 汤显祖《牡丹亭·硬拷》:“我女已亡故三年,不説到纳采下茶,便是指腹裁襟,一些没有。”参见“指腹为亲”。
- 6.
收割释义:割取(成熟的农作物):收割小麦。
- 7.
斫馘释义:割取敌人的左耳。古代战争中以此计功。
- 8.
献馘释义:古时出战杀敌,割取左耳,以献上论功。馘,被杀者之左耳。亦泛指奏凯报捷。
- 9.
禾茇释义:禾稼割取穗子后留下的茎秆。
- 10.
讯馘释义:指古代战争中的俘虏和已毙之敌。讯,鞫讯所获生俘;馘,割取死敌左耳以计功。
- 11.
采艾释义:⒈民间习俗。端午节割取艾条悬户避邪。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戯,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唐 李商隐《为安平公进贺端午马状》:“伏以浴兰令节,採艾嘉辰,百辟合祝於 尧 年,万方宜修於 禹 贡。”宋 陈元靓《事林广记前集·节序·端午》:“今在处有採艾採药之説。”⒉采摘艾草。古有采艾疗疾禳毒之俗。《诗·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毛 传:“艾所以疗疾。”南朝 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荆 楚 人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戏
- 12.
馘俘释义:杀死和生俘的敌人(以割取左耳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