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 fěng, ◎ 古同“讽”,讽刺。
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hè,(1) 鸟类的一属,全身白色或灰色,生活在水边,吃鱼、昆虫或植物。【组词】:鹤立。鹤发(fà)。鹤寿。鹤驾。鹤长凫短。
lì, ◎ 鹤、雁等鸟高亢的鸣叫。【例句】:“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
1. 东晋 时,秦 主 苻坚 率众南侵,号称百万,列阵 淝水,谢玄 等率精兵八千渡水击之。秦 兵大败,坚 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淝水 为之不流。馀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追兵已至。事见《晋书·谢玄传》。后因以“风声鹤唳”形容极端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己酉终岁,灾屯无所不有,特未溘然,又留残喘,至今事定,却有风声鹤唳之警。”《红楼梦》第一○二回:“贾珍 方好,贾蓉 等相继而病。如此接连数月,闹的两府惧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郁达夫《出奔》:“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风声鹤唳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当正在打算避难出发的前几日,婉珍 才又隐隐地想起了这一位青年。”
⒈ 东晋 时, 秦 主 苻坚 率众南侵,号称百万,列阵 淝水,谢玄 等率精兵八千渡水击之。 秦 兵大败, 坚 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 淝水 为之不流。馀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追兵已至。事见《晋书·谢玄传》。后因以“风声鹤唳”形容极端惊慌疑惧或自相惊扰。
引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己酉终岁,灾屯无所不有,特未溘然,又留残喘,至今事定,却有风声鹤唳之警。”
《红楼梦》第一〇二回:“贾珍 方好, 贾蓉 等相继而病。如此接连数月,闹的两府惧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
郁达夫 《出奔》:“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风声鹤唳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当正在打算避难出发的前几日, 婉珍 才又隐隐地想起了这一位青年。”
⒈ 东晋时秦主苻坚率众列阵肥水,谢玄等以八千精兵渡水还击,秦兵大败,溃兵听到风声和鹤鸣,皆以王师已至。典出也作「鹤唳风声」。
引《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后形容极为惊慌疑惧。宋·李曾伯〈醉蓬莱·问金城方略〉词:「见说棋边,风声鹤唳,胆落胡虏。」《红楼梦·第一〇二回》:「贾珍方好,贾蓉等相继而病。如此接连数月,闹得两府俱怕。从此风声鹤唳,草木皆妖。」
近杯弓蛇影 草木皆兵
反所向披靡 所向无敌
1.敌军被围困在山顶上,一有风吹草动,就感到风声鹤唳,乱作一团。
2.半夜风声鹤唳,敌人被吓得四处逃散,结果是虚惊一场。
3.敌军将领告诉士兵,不要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哪怕正的有危险,也要撑得住气。
4.在我军围追堵截下,这群匪徒如今已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了。
5.战争中逃难的人们随处感到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根本静不下心来休息。
6.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7.抗日战争时期,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员们让日本鬼子感到风声鹤唳。
8.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9.逃亡的日子怎么形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最贴切。
10.罪犯一夜奔逃,一有风吹草动、风声鹤唳,就吓得躲起来。
11.敌人如惊弓之鸟,白天夜里都觉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步也不敢离天炮楼。
12.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情况下,敌人随时感到风声鹤唳,早就吓破了胆。
13.八路军在夜里到处袭扰日本鬼子,让敌人随时都感到风声鹤唳。
14.急着逃窜的歹徒一夜风声鹤唳,追捕的警察吓破了胆,生怕不小心被抓住。
15.遇到事情得冷静,大家风声鹤唳吓成这样有啥用?
16.夜里的袭扰战让鬼子随处感到风声鹤唳,吓破了胆,饱受着煎熬。
17.黑暗中一些窸窸窣窣的声响,不免使得那败军风声鹤唳,生怕是乘胜追击的敌军的埋伏。
18.虽然敌人感到风声鹤唳,但仍然困兽犹斗,尚有一些战斗力。
19.在我军多次围剿下,这股土匪已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了。
20.所有这些已经使我们对未来供应预测变得风声鹤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