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计 [shí jì]
1. 钟表。
时计 引证解释
⒈ 钟表。
引许地山 《命命鸟》:“﹝她﹞不歇地抬头去瞧壁上的时计,好像等什么人来似的。”
叶圣陶 《火灾·旅路的伴侣》:“在这种时候,时计仿佛是无用的废物。”
国语词典
时计 [shí jì]
⒈ 时钟、钟表。
引新名词训纂·物属·时计引铜壶滴漏图说:「水中有筹,谓之银箭,转以机轮,按晷滴漏以计时。按今称钟表倒其文曰:『时计』,座上者曰:『置时计』,怀中者曰:『袂时计』。」
时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花释义:⒈开花一次。 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卷二:“涂山 之背,梨大如升,或云斗,紫色,千年一花,亦曰 紫轻梨。”晋 王嘉《拾遗记·轩辕黄帝》:“有石渠青色,坚而甚轻,从风靡靡,覆其波上,一茎百叶,千年一花。”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三:“然则铁树开花初无定岁,但必数十年始一花耳。”⒉谓铜钱五枚。旧时计数,常以“五”进。《通俗编·数目》引 明 李翊《俗呼小录》:“数钱以五文为一花。”
- 2.
一铺释义:⒈旧时计算驿程的基本单位,清以十里为“一铺”。⒉用于塑像或壁画,犹言一尊、一壁。⒊一张床铺。
- 3.
两点释义:多种意思,一般指时间点,按照二十四小时计时方法,即凌晨2点。也有两个点的意思。
- 4.
子午释义:⒈指南北。古人以“子”为正北,以“午”为正南。⒉指夜半和正午。旧时计时法,以夜间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以白昼十一时至一时为“午”时。⒊见“子午谷”。
- 5.
寅正释义:⒈农历正月。⒉旧时计时,指凌晨四点。
- 6.
小时工释义:指按小时计酬的临时工,多从事家庭服务工作。也叫钟点工。
- 7.
念珠释义:也叫佛珠、数珠。佛教徒念经时计数的用具。
- 8.
数字式仪表释义:测量结果用数字形式显示的仪表。有机电式与电子式两类。前者如千瓦时计(火表)等,后者如数字式多用表、频率计等。具有精度高、测量速度快、读数方便且无读数误差和估读误差。有的还具有自动量程切换、编码输出、与其他仪表或计算机联结等功能。
- 9.
时辰释义:⒈旧时计时的单位。 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用地支做名称,从半夜起算,半夜十一点到一点是子时,中午十一点到一点是午时。⒉时间;时候:时辰不早了,快睡吧。
- 10.
称伐释义:犹计功,表功。 《左传·襄公十九年》:“夫铭,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大夫称伐。”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铭箴》:“魏颗 纪勋於 景 鐘,孔悝 表勤於 卫 鼎,称伐之类也。”《北史·王肃传》:“﹝ 肃 ﹞性微轻恌,颇以功名自许,护疵称伐,少所推下,孝文 每以此为言。”
- 11.
筹策释义:⒈亦作“筹筴”。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⒉犹筹算。谋划;揣度料量。
- 12.
算筹释义:旧时计算数目所用器物之一种,其制甚古,以竹木及厚纸等为之,上记数字,用以布算。
- 13.
计书释义: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汇报情况的簿书。《商君书·禁使》:“夫吏专制决事於千里之外,十二月而计书以定事。”唐 刘知几《史通·史官建置》:“汉 法,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宋 陈傅良《冯司理墓志铭》:“君偕计书上名于礼部,两家奉酒相劳苦。”清 方履籛《<河内县志>叙传》:“汉 时计书,既上太史,郡国地志,固亦在焉。”
- 14.
计功释义:⒈计算功绩。《左传·襄公十九年》:“夫铭,天子令德,诸侯言时计功。”杜预 注:“举得时,动有功,则可铭也。”宋 沉括《梦溪笔谈·权智》:“然 青 之用兵,主胜而已,不求奇功,故未尝大败,计功最多,卒为名将。”⒉计算用工数、工程量。《魏书·崔辩传》:“九月农罢,量役计功,十月昏正,立匠表度。”唐 吕周任《泗州大水记》:“至於修府署,建城池,詔有司计功而偿緡。”宋 赞宁《宋高僧传·感通二·无相》:“以其鐘大隔江,计功两日方到。”⒊计较功利。宋 胡宏《胡子知言·纷华》:“学贵大成,不贵小用。大成者,参於天地之
- 15.
蹄躈释义:当作蹄躈。古时计算牲畜论蹄与口的数目。如马蹄躈千即马二百匹。噭,口。
- 16.
锁铨释义:宋 代铨选授官亦须经锁试,故称“锁銓”。《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今员多闕少,四时计选犹虑壅塞,况锁銓乎?”参阅《宋史·选举志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