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修史 修史的意思
xiūshǐ

修史

简体修史
繁体
拼音xiū shǐ
注音ㄒㄧㄡ ㄕ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ū,(1) 装饰,使完美。【组词】:修饰。修辞。装修。(2) 整治,恢复完美。【组词】:修复。修治。修缮(修理)。修浚(修理疏通)。修好。修明(古代指政治清明)。(3) 剪或削。【组词】:修剪。(4) 兴建,建造。【组词】:修建。修筑。(5) 编纂,撰写。【组词】:修书。修史。修纂。(6) (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组词】:修学。修业。修养。(7) 长(cháng ),高。【组词】:修长。(8)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组词】:修行。修女。(9) 姓。

shǐ,(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组词】: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组词】:太史。内史。(3) 古代官职。【组词】:刺史。御史。(4) 姓。

基本含义

修正历史的错误,纠正历史的偏差。

修史的意思

修史 [xiū shǐ]

1. 编撰史书。

修史 引证解释

⒈ 编纂史书。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齐 梁 二代又置修史学士, 陈氏 因循,无所变革。”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于志寧 为僕射修史,恨不得学士:来济 为学士,恨不得修史。”


国语词典

修史 [xiū shǐ]

⒈ 编纂国史。

唐·刘知几《史通·卷一一·史官建置》:「齐梁二代又置修史学士,陈氏因循,无所变革。」
唐·司空图〈山居记〉:「其亭曰修史,勖其所职也。」


修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寿客释义:年高望重的人。 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一:“神宗 朝,詔修 仁 英 两朝国史,开局日詔史院赐筵。时 吴冲卿 为首相,提举二府及修史官,就席上成诗赋…… 王禹玉 云:‘晓下金门路,君筵听召餘,簪缨三寿客,笔削两朝书。’”
    • 2.
      三馆释义:⒈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 ⒉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⒊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 3.
      乌纱巾释义:即乌纱帽。又称唐巾。唐 李白《翫月金陵城西往石头访崔四侍御》诗:“草裹乌纱巾,倒被紫綺裘。”唐 司空图《修史亭》诗之三:“乌纱巾上是青天,检束酬知四十年。”参见“乌纱帽”。
    • 4.
      修史释义:编写史书:直笔修史。
    • 5.
      催驱释义:催逼驱遣。唐 司空图《修史亭》诗之一:“少年已惯掷年光,时节催驱独不忙。”宋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一市之价既平,一邦之食自足,无操觚乞丐之弊,无里正催驱之劳。”
    • 6.
      史功释义:修史的功业。
    • 7.
      史案释义:⒈指因修史而周纳成的狱案。 ⒉历史定论。
    • 8.
      史才释义:修史的才能。
    • 9.
      史法释义:修史的法则。
    • 10.
      史祸释义:因修史而召致的祸事。
    • 11.
      史笔释义:⒈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三国 魏 曹植《求自试表》:“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 蜀 境,首悬 吴 闕,犹生之年也。”宋 王禹偁《郑善果非正人论》:“史臣谓 郑善果 幼事贤母,长为正人。予以 善果 行事验之,见史笔之失。”清 昭槤《啸亭续录·古史笔多缘饰》:“古今所谓忠臣孝子,皆未足深信,乃史笔之缘饰,欲为后代美谈耳。”⒉指修史之笔。《晋书·文苑传·曹毗》:“既登 东观 染史笔,又据太学理儒功。”明 宋濂《吴公行状》:“他时执史笔者,尚有考於斯焉。”⒊指执史笔之人,史官。唐 韩愈《石君墓志铭》:“故
    • 12.
      史识释义:修史的见识。
    • 13.
      右史释义:⒈古代史官名。《礼记·玉藻》:“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汉书·艺文志》:“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明 王鏊《震泽长语·官制》:“前代修史,左史纪言,右史纪动。”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一节:“古人是‘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所有古事古言都是出于史官之手。”⒉唐 以后为中书省起居舍人的别称。宋 陈鹄《耆旧续闻》卷二:“赵右史 家有 顾禧 景蕃 补注《东坡长短句》真蹟云。”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 14.
      实录体释义:形式编年形式,类别官修史籍及其体裁,内容记载某皇帝在位期间的言行。
    • 15.
      帘视壁听释义:隔帘所见,隔壁所听。 谓所得情况没有确切根据。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马践犬》:“《芥隱筆記》:歐陽 與同院學士出遊,遇馬踐犬,死於道,公試書其事,同院曰:‘有犬卧於通衢,逸馬蹄而殺之。’公曰:‘使子修史,萬卷未已也。莫若逸馬殺犬於道。’《捫虱詩話》又載此事,爲 穆修 云:‘馬逸,有黄犬遇蹄而斃。’……文意固似 歐陽 者,然據其時,則 穆 在先矣。《芥隱》之言,恐亦簾視壁聽者耶?亦未爲古。”
    • 16.
      抽替释义:抽屉。宋 岳珂《黄鲁直书简帖下》:“彼有木工,为作一抽替药罗,长尺一、阔六寸许便可。”宋 周密《癸辛杂识后集·修史法》:“昔 李仁甫 为《长编》,作木厨十枚。每厨作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誌之,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十娘 取钥开锁,内皆抽替小箱。”清 叶名沣《桥西杂记·李仁父记事法》:“昔者 李仁父 为《长编》,作大橱十枚,每橱抽替六十枚。”
    • 17.
      撰着释义:⒈写作;著作。⒉指修史的职司。
    • 18.
      步屣释义:⒈行走;漫步。唐 元稹《宿层峰馆寄乐天》诗:“奏书金鑾殿,步屣 青龙阁。”唐 司空图《修史亭》诗之一:“篱落轻寒整顿新,雪晴步屣会诸邻。”⒉指脚步。宋 王安石《墙西树》诗:“墙西高树结阴稠,步屣穷年向此留。”
    • 19.
      监史释义:⒈谓汉廷尉的属官监与掾史。⒉指刺史。⒊监修史书。
    • 20.
      逸遗释义:犹言隐居避世。唐 韩愈《上宰相书》:“主上感伤山林之士有逸遗者,屡詔内外之臣旁求於四海。”清 刘大櫆《江先生传》:“犹赖有山泽逸遗之士,穷年兀兀於其中,递相推测隐度。”亦指隐居避世的高士。唐 宋之问《在桂州与修史学士吴兢书》:“及高明所撰《唐史春秋》等六处,并乞逸遗事跡,不翳声尘,代业有光。”

修史(xiu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修史是什么意思 修史读音 怎么读 修史,拼音是xiū shǐ,修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修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