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 [zōng lǘ]
1. 木名。棕榈树。一种棕榈属植物,高3—7米,茎直立,不分枝,为叶鞘形成的棕衣所包,叶丛生茎顶,向外开展,叶柄硬而长,叶片圆扇形,掌状深裂,肉穗花序生于叶间,花黄色,核果集生成穗形,近球形,棕衣可制绳索、床垫等,叶可编帽子。
英[palm;]
国语词典
棕榈 [zōng lǘ]
⒈ 植物名。棕榈科棕榈属,常绿乔木。干直如柱,无枝,高三丈余,雌雄异株,叶作掌状分裂,柄甚长,丛生茎顶,叶柄下端包有褐色苞毛。夏初开花,肉穗花序,黄白色。核果为球形,蓝黑色。木材可制器具,其苞毛包于茎干上,俗称为「棕毛」,强韧耐水湿,可制绳子、扫帚、雨具等。
棕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坎昆释义:墨西哥旅游城市。 在尤卡坦半岛东北端,滨加勒比海。人口10万多(1986年)。海滩上棕榈、椰树成林,风光绮丽。附近地区为古玛雅文化摇篮之一,古迹甚多。为疗养、旅游胜地和会议中心。
- 2.
多罗释义:⒈梵文Pattra的译音。亦译作“贝多罗”。树名。即贝多树。形如棕榈,叶长稠密,久雨无漏。其叶可供书写,称贝叶。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恭建那补罗国》:“城北不远有多罗树林,周三十餘里。其叶长广,其色光润,诸国书写,莫不採用。”唐 杜甫《山寺》诗:“吾知多罗树,却倚莲花臺。”参阅《翻译名义集·林木》。⒉食器。《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 毗騫王 ﹞常遗 扶南王 纯金五十人食器,形如圆盘,又如瓦塸,名为多罗,受五升,又如椀者受一升。”⒊脂粉盒。《太平御览》卷七一七引 南朝 宋 何承天《纂文》曰:“多罗,
- 3.
并闾释义:即棕榈。常绿乔木。
- 4.
杜仲果释义:杜仲翅果种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组成为亚麻酸38%、亚油酸97%、油酸81%、硬脂酸15%.棕榈酸68%。
- 5.
栟榈释义:古书上指棕榈。
- 6.
棕树释义:棕榈的通称。
- 7.
棕毛释义:棕榈树叶鞘的纤维,包在树干外面,红褐色,可以制蓑衣、绳索、刷子等物品。
- 8.
棕红色释义:中国传统色彩名词,棕榈叶枯萎后的颜色。
- 9.
棕绿释义:棕榈枝叶的颜色。
- 10.
棕蓓释义:棕榈科棕榈属棕树的花苞,即棕树含苞未放的蓓蕾,或者说未开放的幼嫩花序,还不是花(棕蓓能食,而棕花不能食)。
- 11.
椰子树释义:椰子树(英文:Cocos nucifera)是棕榈科椰属的一种大型植物,椰子是椰树的果实,是一种在热带地区很普及的果实。椰子树的普及也与其果实椰子可以在海中随风浪漂流上千公里后生殖到离母树非常远的地方有关。
- 12.
椶扇释义:用蒲葵叶制成的扇,俗称芭蕉扇。 因棕榈有蒲葵异名,故误称棕扇。
- 13.
椶拂释义:用棕榈叶制成的拂尘。用于掸尘、驱蚊蝇等。
- 14.
椶树释义:棕榈的通称。
- 15.
椶毛释义:⒈棕丝的俗称。棕榈树叶鞘的纤维,红褐色,坚韧而具弹性,是编结蓑衣、绳索等的原料。⒉元上都别殿的通称。又称椶殿,因用棕毛以代陶瓦,故称。
- 16.
椶皮释义:亦作“棕皮”。棕榈树干上包裹着的一层由叶鞘形成的纤维状物。可加工成棕丝,也可直接用作编结蓑衣等的原料。棕皮的基部可入药,有收敛止血之功能。
- 17.
椶竹释义:亦作“棕竹”。 常绿丛生灌木,叶形略似棕榈,但质薄尖细如竹叶。多栽培供观赏。干虽细而坚韧,可制手杖、伞柄等。
- 18.
椶笋释义:⒈亦作“棕笋”。棕榈的花苞。⒉见“椶笋”。
- 19.
椶荚释义:棕榈树的果实。
- 20.
槟榔果释义:槟榔果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