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避讳 避讳的意思
huì

避讳

简体避讳
繁体避諱
拼音bì huì
注音ㄅㄧˋ ㄏ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ì,(1) 躲,设法躲开。【组词】: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2) 防止。【组词】: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huì,(1) 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组词】:讳言。讳匿。讳饰。忌讳。隐讳。直言不讳。讳疾忌医。(2) 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组词】:名讳。

基本含义

避免提及或使用敏感的词语或话题

避讳的意思

避讳 [bì huì]

1. 忌讳; 由于道德或审美的原因或可能遭到危险而不愿说出或听到某些会引起不愉快的字眼。

由于人们避讳这个讨论主题,因此讨论会激起了民愤。

[ taboo; practice of placing a taboo on certain words; ]

2. 回避某事物。

避讳这个问题。

[ dodge; evade; ]

3. 封建君王或尊亲为了显示威严,规定人们说话中避免直呼其名或在行文中直写其名,而以别的字相代替。

[ taboo on using the personal names of emperors,one’s elders,etc.; ]

避讳 引证解释

⒈ 回避;避忌。

《淮南子·要略》:“故言道而不明终始,则不知所倣依;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
唐 张鷟 《游仙窟》:“下官起,諮请曰:‘ 十娘 有一思事,亦拟申论,犹自不敢即道,请五嫂处分。’五嫂曰:‘但道不须避讳。’”
《醒世姻缘传》第十九回:“小鸦儿 也不消查考, 晁大舍 也不消掩藏, 唐氏 也不用避讳。”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三二章:“既然是朋友,说话也就没有啥的避讳。”

⒉ 谓封建时代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凡避讳者,皆须得其同训以代换之:桓公 名 白,博有五皓之称; 厉王 名 长,琴有修短之目。”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而 唐 冯宿 父名 子华,及出为 华州 刺史,乃以避讳不拜。”
郭沫若 《蒲剑集·屈原考》:“始皇 名 政,别人一定要避讳。”

⒊ 修辞学上辞格之一。说话时遇有触犯忌讳的事物,不直说该事该物,而用旁的话来委婉地表述。


国语词典

避讳 [bì huì]

⒈ 旧时为了表示尊敬,在言语或书写时,不说君主或尊长的名号,称为「避讳」。避讳的方法有缺笔、缺字、换字、改音等各种方式。

避忌 忌讳

⒉ 避免触犯忌讳。

《淮南子·要略》:「言终始而不明天地四时,则不知所避讳。」
《红楼梦·第三四回》:「那起小人的嘴有什么避讳,心顺了,说的比菩萨还好;心不顺,就贬的连畜生不如。」


避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讳释义:⒈不忌讳;无所避讳:直言不讳。⒉婉辞,指死亡。
    • 2.
      临文不讳释义:临:及;讳:避讳。作文时不须避讳。
    • 3.
      为尊者讳释义:古代避讳的一种,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尊者的字或号。
    • 4.
      供认不讳释义:供认:受审讯者承认所做的事情。 不讳:不忌讳;无所避讳。对所做的事无所避讳全部承认。
    • 5.
      偏讳释义:名字有两个字的,偏举其中的一个字,也要避讳,称“偏讳”。
    • 6.
      元元皇帝释义:即玄元皇帝。 唐朝 尊道教始祖 老君 为 玄元皇帝。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道教》:“国朝以 李氏 出自 老君,故崇道教…… 高宗 乾封 元年,还自 岱岳,过 真源县,诣 老君 庙,追尊为 元元皇帝。”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元元皇帝,天下之圣人;文宣王,古今之圣人;释迦如来,西方之圣人。”元本作“玄”,清 刻本避讳改。
    • 7.
      入门问讳释义: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楚有什么忌讳。
    • 8.
      兽口释义:⒈虎口。 喻危境。因避讳而改。⒉兽形香炉出烟之口。
    • 9.
      兽吻释义:⒈虎口。喻危境。因避讳而改。⒉门环饰。
    • 10.
      兽子释义:⒈虎子。 因避讳而改。便壶。⒉虎子。因避讳而改。乳虎。
    • 11.
      兽盾释义:虎盾。 绘饰虎形的盾牌。因避讳而改。
    • 12.
      兽穴释义:⒈野兽的洞穴。 ⒉虎穴。因避讳而改。
    • 13.
      兽符释义:虎符。因避讳而改。
    • 14.
      原年释义:明太祖 克 元,建立 明 王朝,洪武 中,因避讳,“元”字多改为“原”。“元年”改称“原年”。清 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明太祖 既登极,避胜朝国号,遂以元年为原年,民间相传如此,而史书不载。”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原年》:“按《日知録》云:‘本官曰元官,洪武 中,臣下有称元任官者,嫌於 元 朝之官,改原字。’然则元年之称原年,亦其宜矣。”
    • 15.
      大禁释义:指在法令、习俗或道德上最禁忌、最避讳之事。
    • 16.
      山讳释义:因避讳而不直称山名。语出《国语·晋语九》:“范献子 聘於 鲁,问 具山、敖山、鲁 人以其乡对。
    • 17.
      指名道姓释义:毫不避讳地直接说出姓名(含不够恭敬意)。
    • 18.
      斥土释义:⒈开土地为冢圹。天子即位预作陵墓的避讳说法。⒉开拓土地。⒊盐碱地。
    • 19.
      木犀释义:⒈也作木樨。 通称桂花。常绿小乔木或灌木。花小,白色或暗黄色,可供观赏,也可做香料或食品。⒉将生鸡蛋的蛋清、蛋黄打碎做熟后称木犀,因避讳“蛋”而得名:木犀汤。木犀肉。
    • 20.
      某甲释义:⒈称人的代词。 多用于避讳、设言或失名等。⒉自称之代词。

避讳(bih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避讳是什么意思 避讳读音 怎么读 避讳,拼音是bì huì,避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避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