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达 [zhuǎn dá]
1. 作为中间人而进行传递或传达。
例转达问候。
英[pass on; convey; mediate;]
转达 引证解释
⒈ 把一方的话语转告给另一方。
引宋 苏轼 《与参寥子书》之十九:“今有一书与之,告专一人与转达。”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四折:“我如今擒缚番王,献朝廷将功报父,望军师转达天听,赐父子一家完聚。”
鲁迅 《书信集·致王冶秋》:“曾托其便中转达,不知提起过否?”
国语词典
转达 [zhuǎn dá]
⒈ 代为通知传达。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今张官人回来了,有话转达,故此走来。」
《红楼梦·第一回》:「也曾留下话与和尚转达老爷说。」
近通报 传达
转达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传达释义:⒈把一方的意思告诉给另一方:传达命令。 传达上级的指示。⒉在机关、学校、工厂的门口管理登记和引导来宾的工作:传达室。⒊在机关、学校、工厂的门口担任传达工作的人。
- 2.
通报释义:⒈上级机关把工作情况或经验教训等用书面形式通告下级机关:通报表扬。通报灾情。⒉上级机关通告下级机关的文件。⒊报道科学研究的动态和成果的刊物:科学通报。化学通报。⒋通知;告诉(上级或主人):请通报院长一声,门外有人求见。⒌说出(姓名):通报各自的姓名。
转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奏释义:转达奏闻。
- 2.
叱名释义:请人转达自己姓名的谦词。 明 张居正《答藩伯杨魏村》:“仍希叱名於诸年丈,统容来岁南归一一踵谢。”《荡寇志》第七六回:“希真 欠身道:‘祈转致叱名。’”鲁迅《书信集·致江绍原》:“太太前乞叱名请安。”
- 3.
带好儿释义:转达问候:你回校时给王老师带好儿。你见到他时,替我带个好儿。
- 4.
拆字格释义:用拆字婉转达意的方式。
- 5.
敬意释义:尊敬的心意:他让我转达对你的敬意。
- 6.
泉下有知释义:人死了之后,灵魂去的地方叫九泉,有知就是有感知,能知道的意思。所以一般人如果有什么遗愿没能实现,生者实现后,向他转达的时候一般都会说,泉下有知,一定可以瞑目了。
- 7.
移符释义:转达符命。古时朝廷有事,遣使持符下达命令。
- 8.
移记释义:转达记录文书。
- 9.
翰旋释义:意指指由第三方为争端当事国提供有利于他们接触和谈判的便利条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转达各方的意见,从而促使当事国开始谈判或者重开业以停止的谈判。
- 10.
转报释义:转达报告。《新华月报》1950年第5期:“中共和大行政区的通令、公告及对某一县、市的指示均由省转发,县、市的报告,请示或请求亦由省转报。”
- 11.
转达释义:把一方的话转告给另一方:我对老人的心意请你代为转达。你放心走吧,我一定把你的话转达给他。
- 12.
递禀释义:向上级呈送报告。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如顽户任催不纳,排年递禀摘拘。”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第三章第三节:“成章 主议改成师范学校……因亲至杭州学务处递禀,请其转达三司。”
- 13.
陈达释义:陈说转达。
- 14.
题本释义:明 清 时的一种奏章。 明 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 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 满 汉 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 二十八年(公元1902),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明 沉德符《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收本之处,在内则曰会极门,在外则为通政司。”《儿女英雄传》第四
转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奏释义:转达奏闻。
- 2.
叱名释义:请人转达自己姓名的谦词。 明 张居正《答藩伯杨魏村》:“仍希叱名於诸年丈,统容来岁南归一一踵谢。”《荡寇志》第七六回:“希真 欠身道:‘祈转致叱名。’”鲁迅《书信集·致江绍原》:“太太前乞叱名请安。”
- 3.
带好儿释义:转达问候:你回校时给王老师带好儿。你见到他时,替我带个好儿。
- 4.
拆字格释义:用拆字婉转达意的方式。
- 5.
敬意释义:尊敬的心意:他让我转达对你的敬意。
- 6.
泉下有知释义:人死了之后,灵魂去的地方叫九泉,有知就是有感知,能知道的意思。所以一般人如果有什么遗愿没能实现,生者实现后,向他转达的时候一般都会说,泉下有知,一定可以瞑目了。
- 7.
移符释义:转达符命。古时朝廷有事,遣使持符下达命令。
- 8.
移记释义:转达记录文书。
- 9.
翰旋释义:意指指由第三方为争端当事国提供有利于他们接触和谈判的便利条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转达各方的意见,从而促使当事国开始谈判或者重开业以停止的谈判。
- 10.
转报释义:转达报告。《新华月报》1950年第5期:“中共和大行政区的通令、公告及对某一县、市的指示均由省转发,县、市的报告,请示或请求亦由省转报。”
- 11.
转达释义:把一方的话转告给另一方:我对老人的心意请你代为转达。你放心走吧,我一定把你的话转达给他。
- 12.
递禀释义:向上级呈送报告。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催徵》:“如顽户任催不纳,排年递禀摘拘。”陶成章《浙案纪略》上卷第三章第三节:“成章 主议改成师范学校……因亲至杭州学务处递禀,请其转达三司。”
- 13.
陈达释义:陈说转达。
- 14.
题本释义:明 清 时的一种奏章。 明 制: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等大小公事皆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送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私事则用奏本,不准用印。清 初行题本与奏折制,科道及在京 满 汉 官员奏折均可直达宫门陈奏;军机处设立后,内外官员有紧急事务悉具奏折,即送军机处,而送通政司转达内阁的题本却成例行公事。光绪 二十八年(公元1902),遂废题本,专用奏折,通政司亦一并裁撤。明 沉德符《野获编·京职·章奏异名》:“今本章名色:为公事则曰题本;为他事则曰奏本。收本之处,在内则曰会极门,在外则为通政司。”《儿女英雄传》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