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诰 [guān gào]
1. 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
官诰 引证解释
⒈ 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
引唐 杜荀鹤 《贺顾云卿侍御府主与子弟奏官》诗:“《孝经》始向堂前彻,官誥当从幕下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称等经卷针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谓之‘试晬’。”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张珙 如愚,酬志了三尺龙泉万卷书; 鶯鶯 有福,稳请了五花官誥七香车。”
清 赵翼 《李郎曲》:“五花官誥合移封,郎不言劳转谦谢。”
国语词典
官诰 [guān gào]
⒈ 古代朝廷封赠职官的诰命。
引唐·杜荀鹤〈贺顾云侍御府主与子弟奏官〉诗:「孝经始向堂前彻,官诰当从幕下迎。」
《水浒传·第三三回》:「小弟舍著弃了这道官诰,和那厮理会。」
官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楚人弓释义:《孔子家语·好生》:“楚王 失弓,楚 人得之,又何求之?”后“楚人弓”常用为典,多比喻失而复得之物,表示对得失的达观态度。清 钱谦益《喜复官诰赠内戏效乐天作》诗:“三年偶失 楚 人弓,忧喜回旋似塞翁。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清 唐孙华《闲居写怀》诗:“忧喜塞翁马,得失 楚 人弓。时命苟不谐。不如安固穷。”亦省作“楚弓”。《周书·武帝纪下》:“朕垂拱巖廊,君临宇县,相 邠 民於海内,混 楚 弓於天下,一物失所,有若推沟。”明 杨珽《龙膏记·藏春》:“春光漏洩出闺门,展转狐疑不定,怎做得 楚 弓得失
- 2.
正长释义:⒈谓君主或各级行政长官。 《墨子·尚同中》:“方今之时,復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穀梁传·僖公十九年》:“上无正长之治,大臣背叛,反为寇盗。”《周书·苏绰传》:“非直州郡之官,宜须善人,爰至党族閭里正长之职,皆当审择。”宋 曾巩《正长各举属官诰》:“然存於《书》,二帝所命者 羲和 九官十二牧皆官之正长也,至於属官则未有二帝尝命之者。”⒉古代指塾师。《逸周书·大聚》:“立勤人以职孤,立正长以顺幼,立职丧以卹死,立大葬以正同。”朱右曾 校释:“正长,若书传所言,卿大夫致仕而归,居门侧之塾,以教子弟是也。
- 3.
眇躬释义:旧时帝后自称之词。《魏书·北海王详传》:“祚属眇躬,言及斯事,临纸惭恨,惋慨兼深。”唐 武则天《唐享昊天乐章》之四:“菲德承光顾,禎符萃眇躬。”宋 苏轼《赐正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安焘乞退不允批答口宣》:“卿被遇先帝,勤劳有年,逮於眇躬,倚注弥重。”明 吾丘瑞《运甓记·官诰荣封》:“朕以眇躬,谬应大寳,方居襁褓,遽遘閔凶,羣小窥朝,元兇干纪。”
- 4.
绯衣释义:⒈古代朝官的红色品服。《新唐书·薛苹传》:“所衣緑袍,更十年至緋衣,乃易。”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未几,除祕书少监,赐緋衣、银鱼、象笏。”清 钱谦益《题喜复官诰赠内》诗:“我褫緋衣缘底罪,君还紫誥有何功?”⒉借指官吏。清 王晫《今世说·雅量》:“李郑生 游学 白鹿洞 ……夜半孤灯,忽见緋衣满室,不之动。吟诵自如。”⒊红色衣服。明 顾大典《青衫记·蛮素至江》:“有一个緋衣仙子来相访。他挟青衫掷还 阮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