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言面 言面的意思
yánmiàn

言面

简体言面
繁体
拼音yán miàn
注音ㄧㄢˊ ㄇㄧ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n,(1) 讲,说。【组词】:言说。言喻。言道。言欢。言情。言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组词】:言论。言辞(亦作“言词”)。语言。言语。言简意赅。(3) 汉语的字。【组词】:五言诗。七言绝句。洋洋万言。(4) 语助词,无义。【组词】: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5) 姓。

miàn,(1) 头的前部,脸。【组词】:脸面。颜面。面目。面面相觑。(2) 用脸对着,向着。【组词】:面对。面壁(①面对着墙;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3) 事物的外表。【组词】:地面。面友(表面的、非真心相交的朋友)。面额(票面的数额)。(4) 方位,部分。【组词】:前面。反面。片面。全面。多面手。(5) 量词,多用于扁平的物件。【组词】:一面鼓。(6) 会见,直接接头的。【组词】:当面。面议。面晤。耳提面命(“耳提”,提着耳朵叮嘱;“面命”,当面指教,形容教诲殷切)。(7) 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组词】:平面。曲(qū)面。(8) 粮食磨成的粉。【组词】:小米面。玉米面。特指小麦磨成的粉:一袋面。(9) 粉末。【组词】:药面儿。(10) 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组词】:面条。(11) 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例句】:这种瓜很面。

基本含义

(1).晤谈,见面交谈。 晋 王羲之 《十七帖》二:“无缘言面为叹。”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南齐书·张敬儿传》:“自尔已来,与足下言面殆絶。”
(2).犹辞色。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今子使万里外国,独无几微生於言面,岂不真知轻重大丈夫哉!”

言面的意思

言面 [yán miàn]

1. 晤谈,见面交谈。

3. 犹辞色。

言面 引证解释

⒈ 晤谈,见面交谈。

晋 王羲之 《十七帖》二:“无缘言面为叹。”
南朝 宋 颜延之 《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
《南齐书·张敬儿传》:“自尔已来,与足下言面殆絶。”

⒉ 犹辞色。

唐 韩愈 《送殷员外序》:“今子使万里外国,独无几微生於言面,岂不真知轻重大丈夫哉!”


言面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临觞释义:犹言面对着酒。觞,酒杯。
    • 2.
      体悉释义:⒈体念而知其衷曲。《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子昇 乃为勑曰:‘前持心血,远以示王,深冀彼此共相体悉,而不良之徒坐生间贰。’”《隋书·东夷传·百济》:“相去虽远,事同言面,何必数遣使来相体悉。”《宋史·度宗纪》:“八年春正月庚申,詔:‘朕惟崇俭必自宫禁始,自今宫禁敢以珠翠销金为首饰服用,必罚无贷。臣庶之家,咸宜体悉。’”⒉犹体恤。《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申徒泰 听罢,纔晓得令公体悉人情,重贤轻色。”
    • 3.
      脸上释义:⒈面颊之上。⒉犹言面子上。
    • 4.
      言面释义:⒈晤谈,见面交谈。 晋 王羲之《十七帖》二:“无缘言面为叹。”南朝 宋 颜延之《吊张茂度书》:“言面以来,便申忘年之好。”《南齐书·张敬儿传》:“自尔已来,与足下言面殆絶。”⒉犹辞色。唐 韩愈《送殷员外序》:“今子使万里外国,独无几微生於言面,岂不真知轻重大丈夫哉!”
    • 5.
      避就释义:⒈避开与趋就。 《庄子·盗跖》:“夫欲恶避就,固不待师,此人之性也。”成玄英 疏:“夫欲之则就,恶之则避,斯乃人物之常情,不待师教而后为之哉。”宋 苏轼《思堂记》:“君子之於善也,如好好色,其於不善也,如恶恶臭,岂復临事而后思,计议其美恶而避就之哉。”清 赵执信《行十八滩中》诗:“篙师工避就,色授颐指挥。”⒉回避迁就。《魏书·高允传》:“至如 高允 者,真忠臣矣。朕有是非,常正言面论,至所不乐闻者,皆侃侃而説,无所避就。”唐 苏鹗《苏氏演义》卷上:“但《论语》云:邦君树塞门。树犹屏也。不言君,但言邦,此皆
    • 6.
      面议释义:⒈当面批评:直言面议。 ⒉当面商议:价格面议。

言面(yanm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言面是什么意思 言面读音 怎么读 言面,拼音是yán miàn,言面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言面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