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武事 武事的意思
shì

武事

简体武事
繁体
拼音wǔ shì
注音ㄨˇ ㄕ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ǔ,(1) 关于军事或技击的,与“文”相对。【组词】:武装。武器。武警。武林。武坛。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武举。(2) 勇猛,猛烈。【组词】:英武。威武。武断。武士。武夫。(3) 半步,泛指脚步。【组词】:步武。踵武。行(xíng )不数武。(4) 姓。

shì,(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组词】:事情。事件。事业。(2) 变故。【例句】: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3) 职业。【例句】:谋事(指找职业)。(4) 关系和责任。【例句】:你走吧,没你的事了。(5) 办法。【例句】: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6) 做,治。【组词】:不事生产。无所事事。(7) 服侍。【组词】:事父母。

基本含义

指军事方面的事务或活动。

武事的意思

武事 [wǔ shì]

1. 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武事 引证解释

⒈ 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左传·庄公四年》:“故临武事,将发大命,而荡王心焉。”
《后汉书·臧宫传》:“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武事乎?”
《宋书·百官志上》:“大司马,一人,掌武事。”
《初刻拍案惊奇》卷四:“世间有做将帅只剥军餉,不勤武事,败坏封疆的。”
《清史稿·世祖纪二》:“今八旗人民,怠於武事,遂至军旅隳敝,不及曩时。”


国语词典

武事 [wǔ shì]

⒈ 与军队或战争有关的事情。

《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夫人自幼好观武事,居常令侍婢击剑为乐。」
《文明小史·第三五回》:「这聂慕政年纪,望上去不过十八九岁,练习得一身好武艺,合了他的朋友彭仲翔、施效全等几位豪杰,专心求武事,结了个秘密社会。」


武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业武释义:从事武事。
    • 2.
      习戎释义:练习武事。 《晋书·庾翼传》:“受任四年,唯以习戎为务。”
    • 3.
      习武释义:练习武事;练习武艺。 《诗·秦风·驷驖序》唐 孔颖达 疏:“诸侯之君,乃得顺时游田,治兵习武,取禽祭庙。”茅盾《子夜》一:“如果不是二十五年前习武骑马跌伤了腿……那么现在 吴老太爷 也许不至于整天捧着《太上感应篇》罢?”
    • 4.
      乡移释义:《礼记·王制》:“命国之右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左,命国之左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右。”后以“乡移”谓转移乡学而习礼。《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 ﹞少朴訥,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
    • 5.
      修文偃武释义:修:昌明,修明;偃:停止。 提倡文教,停息武事。
    • 6.
      偃兵修文释义: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7.
      偃武兴文释义: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8.
      偃武行文释义: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同“偃武修文”。
    • 9.
      偃武觌文释义:停止武事,振兴文教。同“偃武修文”。
    • 10.
      司武释义:司马的别称。《左传·襄公六年》:“子荡 怒,以弓梏 华弱 于朝。平公 见之,曰:‘司武而梏於朝,难以胜矣。’”杜预 注:“司武,司马。”杨伯峻 注:“武、马古同音,且 宋国 司马之职掌武事。”
    • 11.
      壮勇释义:⒈强健而勇敢;刚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 将 李信 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 燕 太子丹 於 衍水 中,卒得破 丹,始皇 以为贤勇。”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夫入虎狼之羣,后知 賁 育 之壮勇。”唐 裴铏《传奇·韦自东》:“贞元 中有 韦自东 者,义烈之士也。尝游 太白山,栖止 段将军 庄;段 亦素知其壮勇者。”宋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次命武臣密举壮勇出羣之士,试以武事,迁其等差。”邹韬奋《萍踪寄语》三十:“他虽是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但意志的坚强和胆量的壮勇,更胜于他的老子。”⒉壮勇者;
    • 12.
      射御释义:⒈射箭御马之术。古代六艺中的两种,都属尚武的技艺。⒉泛指战术技能等武事。
    • 13.
      弃文就武释义: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 14.
      弓马释义:骑射。亦泛指武事。
    • 15.
      弧旌枉矢释义:谓以竹弓张悬旌旗的縿幅,并在弓衣上绘流矢,作弧矢星状,以象征武事。一说,在旌旗上绘弧矢星。
    • 16.
      揆文奋武释义:施行文教,振奋武事。
    • 17.
      搜狩释义:⒈春獀和冬狩。 古代帝王春、冬时的射猎活动。《汉书·刑法志》:“二伯之后,寖以陵夷,至 鲁成公 作丘甲,哀公 用田赋,搜狩治兵大閲之事皆失之正。”⒉蒐狩:春猎为蒐,冬猎为狩,泛指狩猎。《穀梁传·昭公八年》:“因蒐狩以习用武事,礼之大者也。”唐 高适《奉和李泰和鹘赋》:“幸耀光於蒐狩,承剪拂於楼臺。”清 黄宗羲《陈同亮刻胡传序》:“由是而推,焉知朝聘、会同、崩薨、卒葬、雩社、禘尝、蒐狩、城筑之无错误乎?”
    • 18.
      搜练释义:训练。古代因蒐狩以习武事。
    • 19.
      摧陷廓清释义:形容彻底肃清。唐李汉《韩昌黎集序》:“先生于文,摧陷廓清之功,比于武事,可谓雄伟不常者矣。” 摧陷:摧毁。廓清:肃清。
    • 20.
      文乐释义:雅乐。《公羊传·隐公五年》“僭诸公犹可言也,僭天子不可言也”汉 何休 注:“不言六佾者,言佾则干舞在其中,明妇人无武事,独奏文乐。”《太平广记》卷六三引 唐 牛僧孺《玄怪录·崔书生》:“食讫,命酒,召文乐洽奏,鏗鏘万变。”

武事(wu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武事是什么意思 武事读音 怎么读 武事,拼音是wǔ shì,武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武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