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二方 二方的意思
èrfāng

二方

简体二方
繁体
拼音èr fāng
注音ㄦˋ ㄈ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èr,(1) 数名。【例句】: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组词】:独一无二。(3) 两样,别的。【组词】:二话。不二价。

fāng,(1)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方形.长方形(2)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积。【组词】:方根。平方。开方。(3) 人的品行端正。【组词】:方正。方直。(4) 一边或一面。【组词】:方向。方面。(5) 地区,地域。【组词】:地方。方志。方言。方物。方圆。方隅(边疆)。方舆(指领域,亦指大地)。(6) 办法,做法,技巧。【组词】:方式。方法。教导有方。贻笑大方。(7) 种,类。【组词】:变幻无方。仪态万方。(8) 为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组词】:药方。(9) 违背。【组词】:方命。(10) 正在,正当。【组词】:方今盛世。方兴未艾。(11) 才,刚刚。【组词】:方才。如梦方醒。(12)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组词】:土石方。(13)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组词】:几方石章。(14) 姓。

基本含义

指两方面、两个方向。

二方的意思

二方 [èr fāng]

1. 后汉·陈寔长子元方、四子季方的合称。二人均有高名。

二方 引证解释

⒈ 后汉 陈寔 长子 元方 、四子 季方 的合称。二人均有高名。

《后汉书·荀韩钟陈传赞》:“二 方 承则,八 慈 继尘。”
李贤 注:“二 方,元方、季方 也。 荀淑 八子,皆以‘慈’为字。”


二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会宁释义:甘肃东部、黄河支流祖厉河上游的一个县。 1936年10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此会师,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此结束。
    • 2.
      剽分释义:划分,分割。《史记·西南夷列传论》:“ 西夷 后揃,剽分二方,卒为七郡。”参见“ 剽 ”。
    • 3.
      十二神释义:古代相传与十二支相应的十二个神。所主不同,神名各异。(1)分主十二方位的神。
    • 4.
      搭渡释义:一种用木头二方,夹装在门槛里外,可使车辆从槛外入内的桥状装置。
    • 5.
      方面军释义:⒈军队战时 由若干个集团军或军组成的一级组织。 一般隶属统帅部,是诸军兵种合成的战略战役军团。⒉担负一个 战略方向作战任务的军队编组。如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
    • 6.
      方鼎释义:两耳四足的方形饪食器。商 周 时代流行并多用作祭器,如考古出土的兽面乳钉纹方鼎、司母戊方鼎、禾大方鼎等。《左传·昭公七年》:“晋侯 有间,赐 子产莒 之二方鼎。”孔颖达 疏引 服虔 曰:“鼎三足则圆,四足则方。”马承源《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礼器乐器及其它用器》:“浇铸如此巨大的方鼎(兽面乳钉纹方鼎),这在生产斗争中确实是一个非凡的成就。”
    • 7.
      灵祚释义:对国运的美称。 晋 傅玄《晋郊祀歌·迎送神歌》:“嘉乐殷荐,灵祚景祥。”南朝 宋 王韶之《宋四厢乐歌·王公上寿歌》:“灵祚穷二仪,休明等三光。”《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晋 室不纲,灵祚归德,二方承运,俱受明命。”胡三省 注:“灵祚,犹 班彪《王命论》所谓神明之祚也。”
    • 8.
      特选释义:对官吏的特别选拔。《后汉书·五行志六》“﹝ 延光 ﹞四年三月戊午朔,日有蚀之”刘昭 注引《马融集》:“以天下之大,四海之众,云无若人,臣以为诬矣。宜特选详誉,审得其真,镇守二方,以应用良择人之义。”《后汉书·王允传》:“中平 元年,黄巾贼起,特选拜 豫州 刺史。”
    • 9.
      蟠虺释义:见蟠虺纹,蟠虺纹,传统寓意纹样,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蛇纹”。以蟠屈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有的作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 10.
      蟠螭纹释义:古代青铜器纹饰的一种。以螭龙盘曲纠结行为图案。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纹样。盛行于 春秋 战国 时期。

二方(erf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二方是什么意思 二方读音 怎么读 二方,拼音是èr fāng,二方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二方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