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媚 [qiú mèi]
1. 讨好。
求媚 引证解释
⒈ 讨好。
引《左传·成公二年》:“郑 人惧於 邲 之役,而欲求媚於 晋。”
唐 陈鸿 《东城老父传》:“老人少时,以斗鸡求媚於上。上倡优畜之。”
《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若有一句言语隔碍,便想以暗箭驀地中伤;若有一个势利可图,便想个出妻献子求媚。”
求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抉擿释义:⒈抉择;择取。唐 陆龟蒙《书<李贺小传>后》:“吾闻淫畋渔者谓之暴天物,天物既不可暴,又可抉擿刻削露其情状乎?”宋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徧閲旧史,旁采小説,简牘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毫釐。”《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愿云<四客政论>》:“莽莽亡国史中,抉擿探索,多有可资后世之寻味者。”⒉挑剔;揭发。《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元年》:“尚书郎 乐安 廉昭 以才能得幸,好抉擿羣臣细过以求媚於上。”胡三省 注:“抉,一决翻,挑也;擿,他歷翻,发动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惠卿 方其
- 2.
求媚释义:讨好。 《左传·成公二年》:“郑 人惧於 邲 之役,而欲求媚於 晋。”唐 陈鸿《东城老父传》:“老人少时,以斗鸡求媚於上。上倡优畜之。”《豆棚闲话·空青石蔚子开盲》:“若有一句言语隔碍,便想以暗箭驀地中伤;若有一个势利可图,便想个出妻献子求媚。”
- 3.
谐媚释义:迎合求媚。清 黄遵宪《和周朗山琨见赠之作》:“习为谐媚为便柔,招摇过市希急售。”章炳麟《记印度西婆耆王纪念会事》:“英 人不足道,余独怪 大隈伯 以东方英杰而亦为是谐媚取容语,岂昏耄短气耶?”
- 4.
随波逐流释义: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没有主见,盲目地随着别人行动。宋孙奕《履斋示儿编·乡原》:“随波逐流,佞伪驰聘,苟合求媚于世。”
- 5.
隧正释义:周 代郊外五县之地为“隧”。一隧之长为“隧正”。隧,通“遂”。《左传·襄公七年》:“叔仲昭伯 为隧正,欲善 季氏,而求媚於 南遗。”杨伯峻 注:“隧正,当即《周礼》之遂人,其职亦掌徒役。”《左传·襄公九年》:“使 华臣 具正徒,令隧正纳郊保。”杜预 注:“隧正,官名也。五县为隧。”杨伯峻 注:“隧正,一遂之长。疑即《周礼》之遂人。国都城区之外曰郊,郊外曰隧,隧犹今之远郊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