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宣慰司 宣慰司的意思
xuānwèi

宣慰司

简体宣慰司
繁体
拼音xuān wèi sī
注音ㄒㄨㄢ ㄨㄟˋ ㄙ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xuān,(1) 公开说出,散布。【组词】:宣讲。宣传。宣战。宣称。宣言。宣叙调。心照不宣。(2) 疏导。【组词】:宣泄。(3) 古代帝王的大室。(4)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组词】:宣付。宣召(皇帝召见)。宣诏(传旨)。(5) 姓。

wèi,(1) 使人心里安适。【组词】:慰问。慰劳。慰勉(安慰鼓励)。慰唁(慰问死者家属)。慰留。慰藉。安慰。劝慰。抚慰。(2) 心安。【例句】:慰志(宽慰自己的心情)。宽慰。欣慰。

sī,(1) 主管,操作。【组词】: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司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司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司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组词】:人事司。(3) 视察。【例句】:司日月之长短。(4) 姓。

基本含义

宣慰司是指受命宣慰、安抚人心的官员或机构。它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个人通过言辞或行动来安抚他人的情绪,减轻他们的痛苦或不安。

宣慰司的意思

宣慰司 [xuān wèi sī]

1. 元置宣慰使司,管理军民事务,分道掌管郡县,为行省和郡县间的承转机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独存于土司。参阅《文献通考》卷六十、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

宣慰司 引证解释

⒈ 元 置宣慰使司,管理军民事务,分道掌管郡县,为行省和郡县间的承转机关。 明 清 时不设于内地,而独存于土司。参阅《文献通考》卷六十、 瞿蜕园 《历代职官简释》。


宣慰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儒师释义:⒈博雅淳正的师傅。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房玄龄大有誉》:“ 房玄龄 幼稚日, 王通 説其文,谓:‘此细眼奴,非立忠志则为乱贼,辅帝者则为儒师。’绰有大誉矣。”⒉元 明 时称官学的教官。《续文献通考·学校四》:“凡儒师之命於朝廷者,曰教授,路、府、上州置之;命於礼部及行省与宣慰司者,曰学正、山长、学録、教諭,州、县及书院置之。”
    • 2.
      宣尉司释义:即宣慰司。亦借称宣慰使。
    • 3.
      宣慰使释义:官名。唐 元和 十四年,平 淄青 节度留后 李师道,分其地为三镇,以 杨於陵 充 淄 青 十二州宣慰使。此是临时性差遣,不为常制,见《旧唐书·杨於陵传》。元 代为宣慰使司长官。至 明 清 时不设于内地,而专设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土司世袭之官。参见“宣慰司”。
    • 4.
      思州府释义:明成祖永乐12年,置思州府,属贵州布政司,龙泉坪长官司作为宣慰司附廓,治所从龙泉坪徙至思南。
    • 5.
      通办释义:统一办理。《元史·食货志二》:“十八年,併盐课入 四川道 宣慰司。十九年,復立 陕西、四川 转运司,通办盐课。”
    • 6.
      题説释义:提起,说起。题,通“提”。《元典章·圣政一·肃台纲》:“元贞 元年明里不花 杭州 省里行时分题説的,上头察知宣慰司官的罪过呵,与行省同官审。”
    • 7.
      题说释义:提起,说起。 题,通“提”。《元典章·圣政一·肃台纲》:“元贞 元年明里不花 杭州 省里行时分题説的,上头察知宣慰司官的罪过呵,与行省同官审。”

宣慰司(xuanwei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宣慰司是什么意思 宣慰司读音 怎么读 宣慰司,拼音是xuān wèi sī,宣慰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宣慰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