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负弩 负弩的意思

负弩

简体负弩
繁体負弩
拼音fù nǔ
注音ㄈㄨˋ ㄋㄨ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ù,(1) 驮,背(bèi )。【组词】:负米。负疚。负重。如释重负。负荆请罪。(2) 担任。【组词】:担负。负责。负累(lěi )。负罪。负荷。忍辱负重。身负重任。(3) 仗恃,依靠。【组词】:负隅顽抗。自负(自以为了不起)。(4) 遭受。【组词】:负伤。负屈。(5) 具有,享有。【组词】:久负盛誉。(6) 欠(钱)。【组词】:负债。(7) 小于零的(数),与“正”相对。【组词】:负数。(8) 指相对的两方面中反的一面,与“正”相对。【组词】:负电。负极。(9) 违背,背弃。【组词】:负心。负约。忘恩负义。(10) 失败,与“胜”相对。【组词】:不分胜负。

nǔ,(1) 一种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泛指弓。【组词】:弩弓。弩机。弩手(弓手)。弩箭。弩炮(发射石块的弩机)。

基本含义

负重的弩弓

负弩的意思

负弩 [fù nǔ]

1. 谓背负弓箭,开路先行。古代迎接贵宾之礼。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3. 古代亭长的别称。

负弩 引证解释

⒈ 谓背负弓箭,开路先行。古代迎接贵宾之礼。

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拜 相如 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 蜀,蜀 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僧辩书》:“郡将州司,郊迎负弩。”
宋 孔武仲 《瓜步阻风》诗:“昨日焚香謁圣母,青山鞠躬如负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雹神》:“﹝ 李左车 ﹞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騶从将临,先遣负弩。’”

⒉ 古代亭长的别称。

《后汉书·百官志五》“亭有亭长,以禁盗贼” 刘昭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亭吏旧名负弩,改为长,或谓亭父。”


国语词典

负弩 [fù nǔ]

⒈ 古时上级长官来访时,下级官吏背负弩矢在前引导以示尊敬。

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郡将州司,郊迎负弩。」
宋·苏轼〈诉衷情·钱塘风景古今奇〉词:「钱塘风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诗,先驱负弩何在,心已誓江西。」


负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负弩释义:⒈谓背负弓箭,开路先行。古代迎接贵宾之礼。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郡将州司,郊迎负弩。”宋孔武仲《瓜步阻风》诗:“昨日焚香謁圣母,青山鞠躬如负弩。”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雹神》:“﹝李左车﹞怀中出天师刺,曰:‘闻騶从将临,先遣负弩。’”⒉古代亭长的别称。
    • 2.
      负弩前驱释义:背着弓箭走在 前头开道,表示尊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 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
    • 3.
      负矢释义:⒈中箭;带箭。⒉背着箭囊。⒊犹负弩。古代恭迎尊长之礼。
    • 4.
      递直释义:谓轮流值日。宋 曾肇《回冯如晦学士启》:“骑尉郎潜,乏怀鈆之递直;黄门久次,微负弩之荣归。”宋 韩维《奉和乔年馆宿》:“蓬莱 仙构斗魁旁,递直初登 汉 署郎。”
    • 5.
      邛竹山释义:邛崃山。元 揭傒斯《进士张子高得邛州判官归成都》诗:“邛竹山 前负弩迎,去年曾是一书生。”参见“邛崍”。
    • 6.
      骑衡释义:喻做危险事。语出《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 唐 刘禹锡 《历阳书事》诗:“无能甘负弩,不慎在骑衡。” 五代 王周 《自喻》诗:“骑衡与垂堂,非不知前喻。”

负弩(fun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负弩是什么意思 负弩读音 怎么读 负弩,拼音是fù nǔ,负弩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负弩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