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削 [qīn xuē]
1. 侵夺;削夺。
侵削 引证解释
⒈ 侵夺;削夺。
引《荀子·正论》:“甚者诸侯侵削之,攻伐之。若是则虽未亡,吾谓之无天下矣。”
《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或缘姦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
《汉书·申屠嘉传》:“二年, 鼂错 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适罚侵削诸侯。”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壃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
国语词典
侵削 [qīn xuē]
⒈ 侵犯剥削。
引《荀子·正论》:「甚者诸侯侵削之,攻伐之。」
《汉书·卷九·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或缘奸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
侵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侵削释义:侵夺;削夺。《荀子·正论》:“甚者诸侯侵削之,攻伐之。若是则虽未亡,吾谓之无天下矣。”《汉书·元帝纪》:“公卿大夫好恶不同,或缘姦作邪,侵削细民,元元安所归命哉!”《汉书·申屠嘉传》:“二年,鼂错 为内史,贵幸用事,诸法令多所请变更,议以适罚侵削诸侯。”清 顾炎武《菰中随笔》:“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壃埸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
- 2.
列棘释义:相传 周 代朝廷内树棘,以定卿大夫公侯等之位置,后因称位列公卿者为“登列棘”或“列棘”。棘,棘树。南朝 陈 徐陵《与顾记室书》:“纪文卿、公向璡 皆为列棘,岂冗杂曹郎乎?”《南史·恩倖传·陆验》:“验 竟以侵削为能,数年遂登列棘。”
- 3.
扇地释义:侵削地力。
- 4.
扇迫释义:侵削逼近。
- 5.
抑勒释义:⒈强逼;压制。宋 范仲淹《奉乞罢陕西近里州军营田》:“官吏不能体朝廷之意,将远年瘠薄无人请佃逃田,抑勒近邻人户分种,或令送纳租课。”元 曾瑞《哨遍·麈腰》套曲:“望得些风流意,拘鈐寂寞,抑勒孤悽。”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据无上之威权,施非理之抑勒。”⒉勒索;克扣。宋 苏轼《论给田募役状》:“委是良田,方得收买。如官价低小,即听卖与其餘人户,不得抑勒。”《明史·外国传四·琉球》:“时贡使所携土物,与 闽 人互市者,为奸商抑勒,有司又从而侵削之。”《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其给纳常钱,有
- 6.
推剥释义:⒈侵削财物。 《宋史·儒林传六·李道传》:“道传 应詔言楮币之换,官民如讎;钞法之行,商贾疑怨,赋歛增加,军将推剥,皆切中时病。”元 揭傒斯《奔清甫墓志铭》:“自是声日起,家日裕,而无推剥糜烂之忧。”一本作“椎剥”。⒉追问查究。《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自谅前事年远,无人推剥。”
- 7.
破冒释义:⒈虚报冒领。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十》:“唯 胡梅林 稍能建功……其破冒钱粮虽多,然其功亦何可终掩哉。”明 沉德符《野获编·工部·京师营造》:“盖内府之侵削,部吏之扣除,与夫匠头之破冒,及至实充经费,所餘亦无多矣。”《明史·董传策传》:“其他有司破冒攘敚,入献於 嵩 者,更不可数计。”⒉旧时八股文的破题。清 褚人穫《坚瓠七集·何仲默善破》:“何仲默 少能文,善於破冒……年十七,举於乡。北上同会试者,闻善破名,因出《小车》题求破。乃举成语应之曰:‘任重而道远,待人而后行。’同儕相与敬服。”
- 8.
粃政释义:弊政,指不良的有害的政治措施。晋 葛洪《抱朴子·任能》:“鲁 用 季子 二十餘年,内无粃政,外无侵削。”晋 郭璞《省刑书》:“官方不审,则粃政作。”《梁书·侯景传》:“诛君侧之恶人,清国朝之粃政。”
- 9.
蹙圮释义:国土侵削,国家倾覆。
- 10.
迫蹙释义:⒈逼迫,压迫。 汉 桓宽《盐铁论·晁错》:“晁错 变法易常,不用制度,迫蹙宗族,侵削诸侯。”⒉催逼,催促。唐 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僕年志已就衰退……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太平广记》卷三○四引 唐 薛用弱《集异记·张光晟》:“﹝ 张光晟 ﹞忽梦传声云:‘唤 张光晟!’迫蹙甚急,即入一府署,严邃异常。”宋 陆游《跋为子遹书诗卷后》:“子 遹 持疋纸来求録诗期年矣,以乃翁衰疾,不忍迫蹙。”⒊困迫;穷蹙。《旧唐书·穆宁传》:“真卿 迫蹙弃郡,夜渡 河 而南,见 肃宗 於 凤翔。”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