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孩儿 [shuǎ hái ér]
1. 民间曲调名。五十四字,平仄通协。明人选辑《玉谷调簧》中收二十馀首。
3. 地方戏曲剧种名。也叫咳咳腔、嗨嗨调。流行于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一带。
耍孩儿 引证解释
⒈ 民间曲调名。五十四字,平仄通协。 明 人选辑《玉谷调簧》中收二十馀首。
⒉ 地方戏曲剧种名。也叫咳咳腔、嗨嗨调。流行于 山西 北部和 内蒙古 一带。
耍孩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违释义:⒈依从。 《论语·为政》:“子曰:‘吾与 回 言终日,不违,如愚。’”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不违者,无所怪问,於 孔子 之言,默而识之,如愚。”元 马致远《耍孩儿·借马》曲:“恰才説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⒉不远。《国语·齐语》:“天威不违颜咫尺。”韦昭 注:“违,远也。”⒊不休止。《左传·昭公二十年》:“徵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杜预 注:“违,去也。”⒋符合。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实欲使名实不违,徼倖路絶。”
- 2.
借宫释义:北曲的套数是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按一定规则联缀而成的。 在杂剧的套数中有时借用相近宫调的曲子入套,称为借宫。散曲的套数不借宫。如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套数的曲调是正宫,但其所用曲子中属于正宫的只是前面的《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脱布衫》《小梁州》等几支;后面的《上小楼》《满庭芳》《快活三》《朝天子》《四边静》等属于中吕宫,《耍孩儿》《煞》(包括《五煞》《四煞》《三煞》《二煞》《一煞》)等属于般涉调。这种现象,即称借宫。参阅 元 周德清《中原音韵》、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第三章第三节。
- 3.
虎咽狼飡释义: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全元散曲·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嚥狼飡勝似趁熟,嚾得十分透。鵝脯兒砌末包裹,羊腿子花簍裏忙收。”亦作“虎咽狼餐”。《负曝闲谈》第十九回:“入座之後,黄子文 也不管他們,只顧自己虎咽狼餐。”
- 4.
道不得释义:⒈亦作“道不的”。犹言岂不有这话、可不是这样说的吗。往往在引用陈言旧话作反诘语气时用之。《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道不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元 马致远《耍孩儿·借马》套曲:“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二折:“你从小里也该把孩儿教;怎生由他恁撒拗,道不的‘家富小儿骄’。”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你也姓 李,我也姓 李,道不的‘一般树上两般花,五百年前是一家。’”⒉说不得;说不上。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你好下得 白解元,闪下我女少年,道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