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之邑 [shí shì zhī yì]
1.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 指处处都有贤人。
十室之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芳释义:一株芳草。 语出 汉 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北史·卢询祖传》:“草则离离靡靡,缘冈而殖,但使十步而有一芳,余亦何辞间於荆棘。”后常以“一芳”喻德才兼备之人。
- 2.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释义: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 谓处处都有贤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 丘 者焉,不如 丘 之好学也。’”《汉书·武帝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亦作“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汉 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3.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释义:见“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4.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释义:汉 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后因以“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隋书·炀帝纪上》:“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我不禁暗暗称奇,不料这蓽门圭竇中,有这等明理女子,真是‘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解放日报》26:“‘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广大群众是人才的源泉。”亦作“十步之内,自有芳草”。
- 5.
流借释义:⒈暂借。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赦前流借钱粮。”⒉即现代所谓货币流通。《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神宗熙宁十年》:“钱利於流。借十室之邑有钱十万,而聚於一人之家,虽百岁,故十万也。贸而迁之,使人饗十万之利,遍於十室,则利百万矣。迁而不已,钱不可胜计。”此为世界上较早出现的关于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流通数量关系的理论。
- 6.
生质释义:犹禀赋。语本 汉 董仲舒《对贤良策一》:“命者天之令也,性者生之质也,情者人之欲也。”《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 丘 者焉”宋 朱熹 集注:“忠信如圣人,生质之美者也。”清 唐甄《潜书·法王》:“三代 以后多过人之才,皆其生质,不由学问。”严复《救亡决论》:“若夫爱士之仁,报国之勇,虽非自弃流品之外者之所能,然尚可望由於生质之美而得之。”
- 7.
计考释义:指古代州郡官员每年考察地方贤才,随上计吏贡举太常。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今之计考,古之贡士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 吕尚、周晋 不显於前世也。”参见“计偕”。
- 8.
赏拔释义:赏识提拔。 《后汉书·郎顗传》:“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率土之人,岂无贞贤,未闻朝廷有所赏拔,非所以求善赞务,弘济元元。”唐 李德裕《停进士宴会题名疏》:“伏以国家设文学之科,求贞正之士,所宜行敦风俗,义本君亲,然后升於朝廷,必为国器,岂可怀赏拔之私惠,忘教化之根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师帅赏拔的人,自然是出色的。”
- 9.
香草释义:⒈栽培用于烹调的一种芳香草本植物⒉含有香味的草。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北周 庾信 《春赋》:“一丛香草足碍人,数丈游丝即横路。” 宋 曾巩 《思政堂记》:“平畦浅槛,佳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徘徊曲径怜香草,惆悵乔林掛落暉。”⒊比喻忠贞之士。 汉 王逸 《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諭,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⒋比喻寄情深远的诗篇。 宋 苏舜钦 《依韵和王景章见寄》:“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