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 [yù lóu]
1. 华丽的楼。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道教语。指肩。指妓楼。亦称“玉楼子”。牡丹花的一种。
玉楼 引证解释
⒈ 华丽的楼。
引唐 宗楚客 《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玉楼银榜枕严城,翠盖红旂列禁营。”
宋 辛弃疾 《苏武慢·雪》词:“歌竹传觴,探梅得句,人在玉楼。”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
清 纳兰性德 《菩萨鬘》词:“春云吹散湘帘雨,絮粘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
⒉ 传说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参见“玉楼受召”。
引《十洲记·昆仑》:“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楼十二所。”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本命醮词》:“洞里之玉楼金闕,尘俗难窥。”
宋 张耒 《岁暮福昌怀古》诗:“天上玉楼终恍惚,人间遗事已埃尘。”
黄忏华 《亡友恩仲穆哀辞》:“玉楼应有记,走笔动仙曹。”
⒊ 指妓楼。
引唐 白居易 《听崔七妓人筝》诗:“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宋 柳永 《归朝欢》词:“归去来,玉楼深处,有箇人相忆。”
郁达夫 《日暮舟中口占再迭前韵》:“玉楼歌舞人初醉,曲岸牛羊路欲迷。”
自注:“北岸多妓楼,南岸多牧场。”
⒋ 道教语。指肩。
引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一载 王安石 论此诗云:“道家以肋肩为玉楼,以目为银海。”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二折:“我则见银海冻花生的这眼底,玉楼寒耸起肩头,摇鞭袖裊深藏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银海生花,玉楼起粟,竹炉相对添僝僽。”
⒌ 亦称“玉楼子”。牡丹花的一种。
引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释名》:“玉楼子者,白花,起楼,高标逸韵,自然是风尘外物。”
清 赵翼 《牡丹将开作布幔护之》诗:“改砌花臺作幕遮,玉楼春色倍穠华。”
自注:“玉楼,花名。”
国语词典
玉楼 [yù lóu]
⒈ 楼阁的美称。
引宋·辛弃疾〈苏武慢·帐暖金丝〉词:「歌竹传觞,探梅得句,人在玉楼琼室。」
⒉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⒊ 歌楼妓院。
引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诗:「花脸云鬓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
⒋ 道家称肩为「玉楼」。
引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二首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玉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个般释义:这般。宋 晏几道《玉楼春》词:“春来还为箇般愁,瘦损宫腰罗带賸。”宋 贺铸《减字浣溪纱》词:“临水登山,漂泊地,落花中酒寂寥天,箇般情味已三年。”宋 杨万里《暑雨后散策》诗:“芒屨泥深凉不浅,今年六月箇般天。”
- 2.
乘肩释义:负在肩上;立在肩上。宋 黄庭坚《陈留市隐并序》:“陈留 市中有刀镊工,与小女居。得钱,父子饮于市,醉则负其子行歌……吾友 陈无己 为赋诗,庭坚 亦拟作:‘市井怀珠玉,往来终未逢,乘肩娇小女,邂逅此生同。’”宋 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观灯》词:“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夏承焘 笺注引 周汝昌 曰:“谓惟有小女儿在肩头相随为伴。”宋 吴文英《玉楼春》词:“乘肩争看小腰身,倦态强随閒鼓笛。”宋 周密《武林旧事·元夕》:“都城自旧岁孟冬驾回,则已有乘肩小女鼓吹舞綰者数十队,以供贵邸豪家幕次之玩。”
- 3.
侍夜释义:陪夜侍候;伴眠。《礼记·内则》“妾虽老,年未满五十,必与五日之御”汉 郑玄 注:“五十始衰,不能孕也。妾闭房不復出御矣。此御,谓侍夜劝息也。”唐 白居易《长恨歌》:“金屋粧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 4.
凤尾释义:⒈凤凰的尾羽。 引申为秀美的细纹。唐 李商隐《无题》诗:“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唐 皮日休《以紫石砚寄鲁望兼酬见赠》:“石墨一研为凤尾,寒泉半勺是龙鳞。”⒉对科第排尾的美称。唐 黄滔《寄翁文尧拾遗》诗:“龙头凤尾前年梦,今日须怜应若神。”自注:“滔 卯年冬在 宛陵 梦 文尧 作状头及第。”⒊指凤尾草。宋 秦观《和孙莘老游龙洞》:“草隐月崖垂凤尾,风生阴穴带龙腥。”明 张宁《方洲杂言》:“草木中耐寒者极多,素馨、车前、凤尾……不可胜纪。”⒋即凤尾竹。亦泛指竹子。宋 仲殊《玉楼春》词:“黄梅雨
- 5.
刘公勇释义:(1624-?)清朝诗人,原名体仁。他所称道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宋朝词人宋祁《玉楼春》中的句子。
- 6.
双鱼释义:⒈两鱼。晋 傅玄《秋兰篇》:“双鱼自踊跃,两鸟时迴翔。”唐 杜甫《李监宅》诗之一:“且食双鱼美,谁看异味重。”唐 李贺《钓鱼》诗:“菱丝縈独茧,蒲米蛰双鱼。”⒉指书信。唐 唐彦谦《寄台省知己》诗:“久怀声籍甚,千里致双鱼。”明 刘基《玉楼春》词:“双鱼不见人千里,落絮牵愁和梦起。”清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词:“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参见“双鲤”。
- 7.
帘衣释义:《南史·夏侯亶传》:“﹝ 亶 ﹞晚年颇好音乐,有妓妾十数人,并无被服姿容,每有客,常隔帘奏之,时谓帘为 夏侯 妓衣。 ”后因谓帘幕为帘衣。唐 陆龟蒙《寄远》诗:“画扇红弦相掩映,独看斜月下帘衣。”宋 周邦彦《浣溪纱》词:“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明 汪廷讷《狮吼记·谈禅》:“水晶宫移向人寰,白玉楼隐在帘衣。”清 钱谦益《己丑岁暮讌集感怀》诗之二:“霜隔帘衣春盎盎,月停歌板夜徐徐。”
- 8.
弦筈释义:弓弦与箭末扣弦处。喻离合无定。语本 晋 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之二:“离合未有常,譬彼弦与筈。”宋 欧阳修《玉楼春》词:“人生聚散如弦筈,老去风情尤惜别。”
- 9.
悬圃释义:传说在 昆仑山 顶。 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也称 玄圃。后泛指仙境。语出《楚辞·天问》:“崑崙 悬圃,其凥安在?”王逸 注:“崑崙,山名也,其巔曰 县圃,乃上通於天也。”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崑崙、悬圃,非经义所载,然其文辞丽雅,为词赋之宗。”唐太宗《帝京篇》之十:“无劳上 悬圃,即此对神仙。”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所谓 瑶池、悬圃,珠树芝田,概乎未见。”
- 10.
拢撚释义:弹奏弦乐器的指法。 唐 李群玉《索曲送酒》诗:“烦君玉指轻拢捻,慢拨鸳鸯送一杯。”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琵琶》:“兴奴 长於拢捻,不拨,稍软。”宋 晏殊《玉楼春》词之九:“春葱指甲轻拢捻,五彩条垂双袖捲。”
- 11.
探梅释义:寻访梅花。宋 陆游《初冬夜宴》诗:“泛菊已成前日梦,探梅又续去年狂。”明 陈汝元《金莲记·赐环》:“笑貂裘玉楼粟起,探梅时节。”
- 12.
擡眼释义:举目。宋 李之仪《临江仙·景修席上再赋》词:“虽然公子暗招魂。其如抬眼看,都是旧时痕。”宋 马成《玉楼春·东坡被召赴阙》词:“从今寧忍看 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
- 13.
无心云释义:谓浮云。 语本 晋 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唐 杜甫《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上有无心云,下有欲落石。泉声闻復息,动静随所激。”宋 辛弃疾《玉楼春》词:“无心云自来还去,元共青山相尔汝。”
- 14.
昆台释义:⒈相传 昆仑山 顶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皆为神仙居处。因以“崑臺”、“崑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宋 张元干《醉蓬莱·寿》词:“满腹经纶,回天议论,崑臺 仙裔。”⒉汉 时少府的属官名。执掌 甘泉宫 事宜。《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考工室为考工…… 甘泉 居室为昆臺。”⒊传说 黄帝 登仙处。晋 王嘉《拾遗记·轩辕黄帝》:“薰风至,真人集,﹝ 轩辕 ﹞乃厌世於 昆臺 之上,留其冠、剑、佩、舄焉。昆臺 者,鼎湖 之极峻处也,立馆於其下。”唐 无名氏《仙传拾遗·燕昭王》:“好神仙之道,仙人 甘需
- 15.
梅额释义:⒈指梅花妆装点的额头。宋 吴文英《玉楼春·京市舞女》词:“茸茸貍帽遮梅额。金蝉罗翦胡衫窄。”参见“梅花粧”。⒉指入梅时节。明 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岁时杂占》:“雨打梅额,河底开坼。”参见“梅头”。
- 16.
楚王宫释义:⒈楚王 之宫。在 郢 都。唐 刘希夷《春女行》:“忆昔 楚王宫,玉楼妆粉红。纤腰弄明月,长袖舞春风。”⒉楚王 之宫。在 四川省 巫山县 西 阳台 古城内。相传 襄王 所游之地。唐 皇甫冉《巫山峡》诗:“巫峡 见 巴 东,迢迢出半空。云藏 神女馆,雨到 楚王宫。”前蜀 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诗:“楚王宫 去 阳臺 近,莫倚风流滞少年。”宋 陈亮《小重山》词:“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 17.
横塘释义:⒈古堤名。三国 吴大帝 时于 建业(今 南京市)南 淮水(今 秦淮河)南岸修筑。亦为百姓聚居之地。晋 左思《吴都赋》:“横塘 查下,邑屋隆夸。”唐 崔颢《长干曲》之一:“君家住何处?妾住在 横塘。”⒉古堤名。在 江苏省 吴县 西南。宋 贺铸《青玉案·横塘路》词:“凌波不过 横塘 路,但目送、芳尘去。”宋 贺铸《青玉案·南歌子》词:“一鉤新月渡 横塘。谁认凌波微步、袜尘香。”⒊泛指水塘。唐 温庭筠《池塘七夕》诗:“万家砧杵三篙水,一夕横塘似旧游。”前蜀 牛峤《玉楼春》词:“春入横塘摇浅浪,花落小园空惆悵。
- 18.
淡素释义:淡雅朴素。 宋 毛滂《玉楼春·红梅》词:“当日岭头相见处,玉骨冰肌元淡素。”丁西林《一只马蜂》:“吉老太太,年约五十余岁,身材细小,体质强健,淡素服装,非常的清洁。”
- 19.
溅裙释义:据《北齐书·窦泰传》载,泰 母有娠,期而不产,大惧。有巫曰:“渡河湔裙,產子必易。”泰 母从之,俄而生 泰。后以“湔裙”、“溅裙”谓妇女有孕至水边洗裙,分娩必易。唐 李商隐《拟意》诗:“濯锦桃花水,溅杜若洲。”宋 高观国《玉楼》词:“十年春事十年心,怕説溅裙当日意。”一说,可度厄辟灾。参见“湔裙”、“湔裳”。
- 20.
潋灧释义:⒈水波荡漾貌。 南朝 梁 何逊《行经范仆射故宅》诗:“瀲灧故池水,苍茫落日暉。”宋 司马光《龙女祠更相酬和》诗:“荷花折尽不归去,瀲灧扁舟不易胜。”⒉水满貌。宋 欧阳澈《玉楼春》词之二:“香丝篆裊一帘秋,瀲灧十分浮蚁緑。”明 李梦阳《上元访杜炼师》诗:“玉杯瀲灧赤玛瑙,织罽四角银麒麟。”⒊光耀貌。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五:“一坐遂尽如秋天夜晴,月色瀲灧,则秋毫皆得睹。”碧野《汉水滔滔》:“这丰富的水量使 江汉平原 波光潋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