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靡 [yín mí]
1. 淫荡、颓废;荒淫颓废。
英[extravagant;]
淫靡 引证解释
⒈ 过分享受,恣意浪费。
引《汉书·王褒传》:“﹝ 宣帝 ﹞数从 襃 等放猎,所幸宫馆,輒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南屏兴教磨崖》:“钱唐 自 五季 以来,无干戈之祸,其民富丽,多淫靡之尚。”
鲁迅 《南腔北调集·关于女人》:“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崩溃腐化的现象,决不是原因。”
⒉ 谓文辞浮华艳丽。
引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下:“惠休 淫靡,情过其才。”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诗章则学矫激于 孟郊,学浅切于 白居易,学淫靡于 元稹,俱名为元和体。”
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郑云叟》:“郑徵君 为诗,皆祛淫靡,迥絶嚣尘。”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二:“夫 屈原 之《离骚》,忧世愤戚……非拘拘执笔凝思而为之也。至於其徒寖失师意,流於淫靡。”
⒊ 淫荡,颓废。多用以形容乐声。
引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淫靡之声,欣之者众。”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俚曲》:“《山坡羊》有《沉水调》,有数落已为淫靡矣。”
国语词典
淫靡 [yín mí]
⒈ 奢靡浮华。
引《汉书·卷六四下·王襃传》:「上令襃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数从襃等放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
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淫靡之声,欣之者众。」
例如:「淫靡之风不可长。」
淫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亡国之声释义:指淫靡的音乐。
- 2.
伧靡释义:鄙俚淫靡。
- 3.
功实释义:⒈实际的功效。《史记·六国年表》:“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西北。”宋 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是以慎号令、明赏罚、责功实,此三者,帝王之奇术也。”章炳麟《学变》:“王符 之为《潜夫论》也,仲长统 之造《昌言》也,崔寔 之述《政论》也,皆辨章功实,而深嫉浮淫靡靡,比于《五蠹》。”⒉指切实有功的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 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宋 司马光《廉颇论》:“赵王 不能远观,嘉其一命之不辱,赏其要劫之小策,一旦位诸
- 4.
哇淫释义:鄙俗淫靡。
- 5.
商周释义:《左传·桓公十一年》:“师克在和,不在众。商 周 之不敌,君之所闻也。”后用“商周”比喻两者难以匹敌。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下:“惠休 淫靡,情过其才,世遂匹之 鲍照,恐 商 周 矣!”
- 6.
嘌唱释义:宋 时民间一种音调曲折柔曼的唱法。 亦指以此唱法演唱的时调、小曲。宋 程大昌《演繁露·嘌》:“凡今世歌曲,比古 郑 卫,又为淫靡,近又即旧声而加泛灎者名曰嘌唱。”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嘌唱,谓上鼓面唱令曲小词,驱驾虚声,纵弄宫调,与叫果子、唱耍曲儿为一体,本只街市,今宅院往往有之。”宋 吴自牧《梦粱录·妓乐》:“盖嘌唱为引子四句就入者,谓之‘下影带’。无影带者,名为‘散呼’,若不上‘鼓面’,止敲盏儿,谓之‘打拍’。”
- 7.
妖淫释义:⒈淫靡。 多指乐声。⒉怪诞邪僻。⒊轻狂放浪。
- 8.
新淫之声释义:新制作的淫靡颓废的歌曲。
- 9.
桑间释义:⒈指桑间之咏。泛指淫靡之音。⒉指男女幽会之地。⒊桑林中。
- 10.
桑间之音释义:指淫靡的音乐。
- 11.
浊管释义:谓淫靡之音。
- 12.
淫乐释义:⒈〈动〉纵欲作乐。⒉〈名〉淫靡的音乐。
- 13.
衰靡释义:衰败淫靡。
- 14.
郑卫释义:⒈春秋战国时郑国与卫国的并称。⒉指郑卫二国的音乐。⒊指《诗经》中郑国、卫国的民间歌诗。⒋古称郑卫之俗轻靡淫逸,因以借指风俗浮华淫靡的地方。
- 15.
郑卫之声释义: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 16.
郑卫之曲释义: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
- 17.
郑衞之音释义:⒈春秋 战国 时 郑 卫 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礼记·乐记》:“郑 衞 之音,乱世之音也。”⒉泛指淫靡的音乐。《后汉书·循吏传序》:“﹝ 光武 ﹞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 郑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明 刘元卿《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郑 衞 之音,未尝一经於耳。”⒊指靡丽的文风。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梁 孝元 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纪》,无一篇见録者,亦以不偶於世,无 郑 卫 之音故也。”参见
- 18.
阴淫释义:⒈阴气过分。《左传·昭公元年》:“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杜预 注:“寒过则为冷。”⒉淫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荆、吴、郑、衞 之声,《韶》、《濩》、《武》、《象》之乐,阴淫案衍之音。”《元典章·刑部三·不道》:“外据南方阴淫之地似此淫祀极多,亦合通行禁止。”
- 19.
陈子昂释义:(659—700)唐代诗人。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曾任麟台正字、右拾遗等。敢于直陈时弊,有政治抱负。在诗歌方面,反对六朝淫靡的诗风,倡导诗歌内容的革新。写有很多感慨时事,现实性很强的诗,对于唐诗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有《陈伯玉集》。
- 20.
靡曼释义:⒈亦作“靡嫚”。华美,华丽。⒉指美妙的声色。⒊纤弱柔美。⒋引申为轻艳卑弱。⒌奢侈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