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敬 [jǐn jìng]
1. 谨慎诚敬。
谨敬 引证解释
⒈ 谨慎诚敬。
引《韩非子·内储说下》:“无极 教 宛 曰:‘令尹甚傲而好兵,子必谨敬,先亟陈兵堂下及门庭。’”
《南史·羊玄保传》:“孝武 即位,为金紫光禄大夫,以谨敬见知。”
宋 张载 《经学理窟·气质》:“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於隘,须宽而敬。”
谨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山公啓释义:同“山公啟事”。启,亦写作“啟”。南朝 陈 徐陵《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言辞谨敬,多乖 释迦 之书;文牒卑恭,翻豫 山公 之启。”唐 张九龄《故徐州刺史赠吏部侍郎苏公挽词》之二:“本谓 山公 啟,而今殁始扬。”宋 黄庭坚《踏莎行·临水夭桃》词:“明日重来,落花如綺,芭蕉渐展 山公 啟。”
- 2.
訢訢释义:⒈欣喜貌。《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举贤良方正之士,天下皆訢訢焉,曰将兴 尧 舜 之道,三王之功矣。”颜师古 注:“訢,读与欣同。”宋 沉辽《送智印师还会稽》诗:“鼎新布金地,檀施咸訢訢。”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序》:“一时部勒严明,秩序闲整,农不輟耕,商不改市,中 西宾旅,靡不訢訢。”⒉谨敬貌。《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僮僕訢訢如也,唯谨。”按,《汉书·万石君传》颜师古 注:“此訢读与誾誾同,谨敬之貌也。”宋 梅尧臣《送任太博归省西都》诗:“田园一一能为计,僮僕訢訢亦有闻。”明 唐顺之《赠宜兴闵翁八十寿诗
- 3.
谨备释义:⒈谨慎戒备。⒉谨敬周到。
- 4.
谨恪释义:犹谨敬,敬慎。
- 5.
资敬释义:语出《孝经·士》:“资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谓用尊敬父亲的态度尊敬君王。《宋书·武帝纪上》:“公命世英纵,藏器待时,因心资敬,誓雪国耻,慨愤陵夷,诚发宵寐。”《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义在资敬,情同布衣。” 吕延济 注:“义在用谨敬之心与君相亲。” 唐玄宗 《<孝经>序》:“虽因心之孝已萌,而资敬之礼犹简。”
- 6.
鞠躬君子释义:指谨敬尽职的人。
- 7.
骄悖释义:傲慢悖逆。汉 王充《论衡·谴告》:“子弟傲慢,父兄教以谨敬;吏民横悖,长吏示以和顺。是故 康叔 伯禽 失子弟之道,拜起骄悖,三见三笞。”《后汉书·史弼传》:“弼 惧其骄悖为乱,乃上封事。”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时饮兴方酣,俄覩一少年跨驴而至,骄悖之状,旁若无人。”《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七年》:“徐州 承 王智兴 之后,士卒骄悖,节度使 高瑀 不能制,上以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