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遮道 遮道的意思
zhēdào

遮道

简体遮道
繁体
拼音zhē dào
注音ㄓㄜ ㄉ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ē,(1) 挡。【组词】:遮蔽。遮挡。遮拦。遮阳。遮没(mò)。遮阴。(2) 掩盖,掩蔽。【组词】:遮丑。遮盖。遮瞒。遮掩。遮人耳目。(3) 古同“庶”,众多。(4) 古同“者”,这。

dào,(1) 路,方向,途径。【组词】:道路。铁道。志同道合。(2) 指法则、规律。【组词】:道理。道德。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 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组词】:道学。传道。修道。(4) 方法,办法,技术。【组词】:门道。医道。(5) 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6) 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创立于东汉)。【例句】:道观(guàn )。道士。道姑。道行(háng )(僧道修行的功夫,喻技能和本领)。(7) 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组词】:会道门。一贯道。(8) 说,讲。【组词】:道白。常言道。能说会道。(9) 用语言表示情意。【组词】:道喜。道歉。道谢。(10) 线条。【组词】:铅笔道儿。(11) 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道”。(12) 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 量词。【组词】:一道大河。两道门。上三道漆。(14) 计量单位,“忽米”的通称。

基本含义

阻挡道路,堵塞通行。

遮道的意思

遮道 [zhē dào]

1. 犹拦路。

遮道 引证解释

⒈ 犹拦路。

《史记·陈涉世家》:“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 陈 …… 陈王 出,遮道而呼 涉。”
《梁书·刘孝绰传》:“小生之詆,恐取辱於 卢江 ;遮道之奸,虑兴谋于从事。”
唐 高骈 《赴西川途经虢县作》诗:“红额少年遮道拜,殷勤认得旧将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梅》:“见有挑葵花灯来者,遮道苦求,可免灾难。”


国语词典

遮道 [zhē dào]

⒈ 挡在道路中间。

《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三国演义·第六回》:「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玺遮道,与从者曰:『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


遮道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借释义:后汉 寇恂 为 河内 太守,征入朝为金吾。时 光武 至 颖川,百姓遮道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事见《东观汉纪》、《后汉书》本传。后因以“一借”为百姓留恋好官之典实。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去思一借之情,愈久弥结。”参见“借寇”。
    • 2.
      上卿释义:⒈古官名。周 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左传·成公三年》:“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上下如是,古之制也。”⒉泛指朝廷大臣。唐 高适《崔司录宅燕大理李卿》诗:“上卿才大名不朽,早朝至尊暮求友。”清 曹寅《商丘宋尚书寓近书院且订平山之游》诗:“遮道儿童喜,华輈拥上卿。”
    • 3.
      优饶释义:⒈富裕,充裕。《后汉书·仲长统传》:“君子非自农桑以求衣食者也,蓄积非横赋敛以取优饶者也。”晋 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屡获丰年,民歌之曰:‘习习晨风动,澍雨润我苗。我后卹时务,我民以优饶。’”⒉宽容,优待。《后汉书·刘隆传》:“詔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三国志·吴志·孙休传》“丹阳 太守 李衡”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可自囚诣狱,表列前失,显求受罪。如此,乃当逆见优饶,非但直活而已。”《北齐书·文苑传·樊逊》:“逊 少学,常为兄 仲
    • 4.
      侵刻释义:⒈侵害,剥夺。《诗·曹风·下泉序》:“曹 人疾 共公 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后汉书·刘隆传》:“十五年,詔下州郡检覈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号呼。”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上:“虽大木亦枯死,有一夕伤数百株者。此多大姓侵刻细民,故以此报之也。”明 文徵明《周康僖公传》:“太监 李兴 提督山陵,言者论其侵刻誖谩。有旨下公勘问,公尽法探竟,得其侵渔僨事诸不法,按劾抵罪。”⒉苛重。宋 沉作喆《寓简》卷十:“抑又蕃舶之征过於侵刻,遂不復至中华耶?”
    • 5.
      借寇释义:《后汉书·寇恂传》载 恂 曾为 颍川 太守,颇著政绩,后离任。 建武 七年 光武帝 南征 隗嚣,恂 从行至 颍川,百姓遮道谓 光武 曰:“愿从陛下復借 寇君 一年。”后因以“借寇”为地方上挽留官吏的典故。南朝 梁 何逊《哭吴兴柳恽》诗:“霞区两借 寇,贪泉 一举巵。”明 张居正《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余不佞,谨述公治郡状,并致其借 寇 之意,敢以告於銓衡。”
    • 6.
      借留释义: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绩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唐 白居易《乔弁可巴州刺史制》:“巴州 刺史 乔弁 前假竹符,俾临 巴郡。一心为理,三年有成;州人借留,廉使置奏。”《宋史·何承矩传》:“﹝ 咸平 ﹞三年,召还,拜引进使。州民百餘诣闕贡马,乞借留 承矩。”明 陆容《菽园杂记》卷一:“﹝ 陈鎰 ﹞尝以议事还朝、民讹传得代,遮道借留者数千人。”参见“借寇”。
    • 7.
      剺耳释义:割耳流血。表示心诚。《新唐书·崔宁传》:“ 冕 被谤,朝廷疑之,遣使者问状, 寧 部兵剺耳白其冤,使者以闻。”《新唐书·叛臣传下·陈敬瑄》:“使者至, 敬瑄 使百姓遮道剺耳诉己功。”
    • 8.
      懽迎释义:高兴地迎接。金 国偁《玉虚观记》:“师之乡里道俗闻其来也,千百相率前十餘舍遮道懽迎,不令他适。”清 缪艮《泛湖偶记》卷二:“有人啟户,笑口懽迎。”郭孝成《湖南光复纪事》:“湘 军到处,秋毫不犯,故受士民之懽迎如此。”
    • 9.
      杖乡释义:⒈《礼记·王制》:“六十杖於乡。”谓六十岁可拄杖行于乡里。南朝 梁 沉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南朝 梁 沉约《让仆射表》:“养老杖乡,抑推前典。”后作为六十岁的代称。南朝 梁 任昉《答到建安饷杖》诗:“劳君尚齿意,矜此杖乡辰。”清 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陈长生 ﹞《闻家大人旋里》云:‘去郡定多遮道吏,还山已是杖乡人。’”⒉代指六旬老人。唐玄宗《千秋节宴》诗:“月衔花綬镜,露缀綵丝囊。处处祠四祖,年年宴杖乡。”参见“杖家”。
    • 10.
      梦徵释义:犹梦兆。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天圣 初,宋元宪公 在场屋日,梦魁天下。故事,四方举人集京师,当入见,而 宋公 姓名偶为众人之首,礼部奏举人 宋郊 等,公大恶之,以为梦徵止此矣,然其后卒为大魁。”明 文徵明《董氏竹冈阡碑》:“初大理之葬御史公也,有梦徵焉。”清 钱泳《履园丛话·梦幻·南游梦》:“旋署 松江府 知府,州人遮道送别,公避之,由北门登舟,然后知梦徵之乃如此也。”
    • 11.
      盐课释义:⒈旧时以食盐为对象所征的税课。《宋史·食货志下三》:“世宗 北伐,父老遮道泣诉,愿以盐课均之两税,而弛其禁,许之,今两税盐钱是也。”《元史·食货志五》:“本司自 至元 十四年创立,当时盐课未有定额,但从实恢办。”《明史·徐阶传》:“鄢懋卿 骤增盐课四十万金。阶 风御史请復故额。”《清史稿·食货志四》:“灶不乐以盐归垣,商亦无资完课。此垣商纳课之亦难行也。”⒉指办理盐课事务。宋 秦观《代蕲守谢上表》:“昨以出按荆车,兼程盐课,猥虞旷废,妄致勤劳。”《明史·食货志四》:“松江 所负课六十餘万,民诉於朝。命直隶
    • 12.
      脱鞾释义:⒈亦作“脱靴”。 脱掉靴子。⒉典出《旧唐书·崔戎传》:“将行,州人恋惜遮道至有解鞾断鐙者。”后来即用为故事,表示百姓对去任地方官的挽留。或脱去旧靴,换上新靴,以示遗爱。
    • 13.
      要途释义:⒈亦作“要涂”。 遮道;迎于途中。南朝 宋 鲍照《代陈思王白马篇》:“要途问边急,杂虏入 云中。”⒉亦作“要涂”。显要的地位或官职。宋 苏辙《高安》之一:“苟获闲地以偷安,非復要途之敢望。”《宣和遗事》后集:“﹝ 蔡京 ﹞陷害忠良,进用侩佞;引置子孙,尽居要涂。”《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元年》:“﹝ 曾布 ﹞力援 元祐 之姦党,分列要涂;阴挤 绍圣 之忠贤,远投散地。”
    • 14.
      輷鞫殷殷释义:形容车声、雷鸣等巨大的声音。 《史记·苏秦列传》:“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絶,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一:“﹝ 陆陇其 ﹞到官之日,除弊政,絶馈遗……二年詿误去。去之日,留者輷輷殷殷遮道而哭,海内争欲望见其颜色。”清 薛福成《送日本某居士东归序》:“邇来西洋贾客,车尘杂沓,輷輷殷殷,日夜行不休。”
    • 15.
      遮道释义:犹拦路。《史记·陈涉世家》:“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 陈 …… 陈王 出,遮道而呼 涉。”《梁书·刘孝绰传》:“小生之詆,恐取辱於 卢江;遮道之奸,虑兴谋于从事。”唐 高骈《赴西川途经虢县作》诗:“红额少年遮道拜,殷勤认得旧将军。”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见有挑葵花灯来者,遮道苦求,可免灾难。”
    • 16.
      鞭镫释义:⒈亦作“鞭蹬”。亦作“鞭凳”。马鞭和马镫。借指马具。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截镫留鞭》:“姚元崇 初牧 荆州,三年,受代日,闔境民吏泣拥马首,遮道不使去,所乘之马鞭鐙,民皆截留之,以表瞻恋。”宋 苏轼《罢徐州往南京马上走笔寄子由》诗之一:“纷纷等儿戏,鞭鐙遭割截。”⒉借指马。⒊犹麾下、左右。《二刻拍案惊奇》卷四:“那家人是出路的,见説家主要闝,是有些油水的事,那一个不愿随鞭凳。”《花月痕》第四回:“大人於明日未刻,统领大兵,出城十里驻紥,二十二日长行,某愿随鞭蹬,供大人指挥。”

遮道(zhed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遮道是什么意思 遮道读音 怎么读 遮道,拼音是zhē dào,遮道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遮道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