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族 [mǔ xì shì zú]
1. 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社会。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
母系氏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仰韶文化释义:也叫彩陶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一种文化。距今约六千年,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和中游。1921年在河南渑(miǎn)池仰韶村首次发现,故名。后陆续在西北、华北等地发现多处。其中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发现最有代表性。这时期的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畜牧、渔猎为辅,已进入母系氏族公社制繁荣时期。
- 2.
原始公社释义: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阶段的社会组织,延续了数十万年。 包括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参看〖原始社会〗。
- 3.
原始社会释义: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从原始群的形成开始,经过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直至原始公社的解体。 原始社会生产力极低,生产资料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剥削,没有阶级。后被奴隶社会所取代。
- 4.
图腾崇拜释义: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 原始人认为每个氏族都和某物(多为动物)有血缘关系,此物即被尊奉为该氏族的图腾,即氏族的保护者和标志。现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民族仍存在着图腾崇拜现象。
- 5.
大汶口文化释义:中国新石器 时代黄河中下游的一种文化。 距今约四千至六千多年。1959年在山东泰安大汶口首次发现,故名。分早 、中、晚三期。早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中晚期出现男女合葬墓,表明父系家长制已经确立,同时出现 贫富分化。后发展为山东龙山文化。
- 6.
夫纲释义:上古母系氏族社会的风俗。人群知有母而不知有父,妇女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实行母系继承制及男嫁女、从妇居的婚姻居住制度。
- 7.
母权制释义:原始公社初期形成的女子在经济上和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的制度。由于经营农业、饲养家畜和管理家务都以妇女为主,又由于群婚,子女只能确认生母,这样就形成了以女子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公社。后来被父权制所代替。
- 8.
母系氏族释义: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社会。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
- 9.
母系释义:⒈属于母亲的血统方面的:母系亲属。⒉母女相承的:母系氏族社会。
- 10.
父系社会释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男子在生产部门中突出地位的出现,原来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婚姻由对偶婚向一夫多妻制过渡,父权制随家庭出现而产生,财产按照父系继承,世系随父系计算。父系氏族制形成后,私有制萌芽、产生。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开始产生。父系氏族制不同于母系氏族制的本质区别,在于世系按父系计算,财务由子女继承,男子是社会和家庭的核心;他有权支配家庭的财产,也有权支配家的成员。
- 11.
龙山文化释义:也叫黑陶文化。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距今约四千年。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辽东半岛和江淮地区。1928年在山东章丘龙山镇首次发现,故名。当时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畜牧业较发达,出现私有制。已由母系氏族公社进入父系氏族公社,属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