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弼 [fǔ bì]
1. 〈书〉辅佐:辅弼大臣。
辅弼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辅拂”。
⒉ 辅佐;辅助。
引《国语·吴语》:“昔吾先王,世有辅弼之臣,以能遂疑计恶,以不陷於大难。”
《荀子·臣道》:“故正义之臣设,则朝廷不颇;諫争辅拂之人信,则君过不远。”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求谏》:“太宗 曰:‘公言是也。人君必须忠良辅弼,乃得身安国寧。’”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三折:“学成三略和六韜,忘生捨死建功劳。赤心辅弼为良将,尽忠竭力保皇朝。”
章炳麟 《秦政记》:“武帝 以降,国之辅拂,不任二府,而外戚窃其柄。”
⒊ 辅佐君主的人。后多指宰相。
引《吕氏春秋·自知》:“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所以举过也。”
《史记·管蔡世家》:“然 周武王 崩, 成王 少,天下既疑,赖同母之弟 成叔、冄季 之属十人为辅拂,是以诸侯卒宗 周。”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自 太宗 崇奬儒学,骤擢高科至辅弼者多矣。”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庄尚志 所上的十策,朕细看,学问很渊深。这人可用为辅弼么?”
⒋ 今也指辅佐领袖的人。
引郭沫若 《悼念周总理》诗:“革命前驱辅弼才,巨星隐翳五洲哀。”
⒌ 指辅星和弼星。
引《云笈七籤》卷二五:“破军,辅弼,保臣长生,除却灾厄,絶去邪精。”
《云笈七籤》卷二五:“辅弼真君,一隐一显,至真至神,佐相北极,环遶紫晨。”
国语词典
辅弼 [fǔ bì]
⒈ 辅助。
引《书经·益稷》「惟几惟康其弼直」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其辅弼之臣,必用正直 之人。」
⒉ 宰相。
引《后汉书·卷二六·伏湛传》:「柱石之臣,宜居辅弼,出入禁门,补缺拾遗。」
近宰相
辅弼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宰相释义:别称中堂。中国古代以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为宰相。但各朝代均另有正式官名,其职权范围也有不同。
- 2.
宰衡释义:⒈《汉书·平帝纪》:“夏,皇后见于高庙,加安汉公号曰‘宰衡’。”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周公为太宰,伊尹为阿衡,采伊周之尊以加莽。”后以指宰相。⒉作动词。指为相。
- 3.
首相释义:君主立宪制国家内阁的最高官职,如英国、日本,在日本又称总理大臣。
辅弼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材释义:⒈指天、地、人。 ⒉三种人材:官人使吏之材,士大夫官师之材,卿相辅佐之材。⒊三位辅弼之才。⒋三种材料。制作车轮的三种木材。⒌三种材料。指制弓的胶、丝、漆。⒍三种材料。古代指炊事必备的水、木、火。
- 2.
伊吕释义:商 伊尹 辅 商汤,西周 吕尚 佐 周武王,皆有大功,后因并称伊吕泛指辅弼重臣。
- 3.
倚注释义:依赖器重。《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评曰”裴松之 注引 鱼豢 曰:“至於 植 者,﹝岂能兴难?﹞乃令 杨脩 以倚注遇害,丁仪 以希意族灭,哀夫!”唐 白居易《祭中书韦相公文》:“惟公忠贞大节,辅弼嘉謨,倚注深恩,哀荣盛礼,伏见册赠制中已详。”《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患难之际,倚注此类,欲冀中兴,难矣!”
- 4.
傅弼释义:辅弼;辅佐。
- 5.
内辅释义:⒈在朝中辅弼君主。⒉指后妃贤德,能内佐君主。⒊太监。
- 6.
副贰释义:⒈辅佐。⒉指辅弼重臣。⒊亦作“副二”。指副职,属僚。⒋特指太子,储君。⒌犹副本。⒍王后的头饰。
- 7.
匡襄释义:辅佐帮助。《封神演义》第八八回:“八百诸侯称硕德,千年师帅颂匡襄。”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特开内阁总理,枢机六卿,分职各司,其属即古之四岳九官辅弼匡襄之职也。”陈春生《戊申熊成基安庆起义记》:“及 熊成基 调至 安庆,范 乃竭力匡襄。”
- 8.
圣君贤相释义: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有君臣相契意。相,辅弼之臣,后专指宰相。
- 9.
大傅释义:⒈古三公之一,为国君的辅弼之臣。 《左传·成公十八年》:“使 士渥浊 为大傅,使修 范武子 之法。”⒉辅导太子的官。《礼记·文王世子》:“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
- 10.
大君释义:⒈天子。《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孔颖达 疏:“大君,谓天子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大君若不弃 书 之力,亡臣犹有所逃。”杜预 注:“大君,谓天王。”唐 沉佺期《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诗:“大君制六合,良佐参万机。”宋 范仲淹《六官赋》:“伊六官之设也,所以经纶庶政,辅弼大君。”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夫大君无为而百度自治,为首领者,亦以众员供其策使。”⒉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隶释·汉郑固碑》:“先是君大男 孟子 有 杨乌 之才……年七岁而夭,大君、夫人所共哀也。”《三国志·魏志·董
- 11.
太师释义:官名,西周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历代相因,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多为大官的加衔,无实际的职权。后又指太子太师,即辅导太子之官。
- 12.
姬吕释义:周公 姬旦 和 吕尚 的并称。喻贤能的辅弼之臣。
- 13.
少师释义:⒈古代官名。 “三孤”之一。周 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地位次于太师。北周 以后历代多沿置,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参见“少保”。⒉古代官名。乐官。《仪礼·大射》:“僕人正徒相大师,僕人师相少师。”郑玄 注:“大师、少师,工之长也。”工,指乐工。《论语·微子》:“少师 阳,击磬 襄,入於海。”鲁迅《故事新编·采薇》:“我今天去拜访过了。一个是 太师疵,一个是 少师强,还带来许多乐器。”⒊古称士之致仕者。《仪礼·乡饮酒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汉 郑玄 注:“主人谓诸侯
- 14.
师保释义:⒈古时任辅弼帝王和教导王室子弟的官,有师有保,统称“师保”。 《易·繫辞下》:“无有师保,如临父母。”《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于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宋史·彭龟年传论》:“彭龟年、黄裳、罗点 以青宫师保之旧,尽言无隐。”⒉泛指老师。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自此验之:每有事荒废,则其容戚;数日攻苦,则其容笑。於是朝夕悬之,如对师保。”清 龚自珍《抱小》:“小学者,子弟之学。学之以侍父兄师保之侧,以待父兄师保之顾问者也。”⒊犹教养。《书·君陈》:“昔 周公 师保万民,民怀其
- 15.
师垣释义:《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 ”郑玄 笺:“大师,三公也……王当用公卿诸侯及宗室之贵者,为藩屏垣干,为辅弼。”后以“师垣”指宰相的职位。
- 16.
托重释义:⒈谓托付以辅弼重任﹔倚重。⒉承受重担。
- 17.
扶义释义:犹仗义。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 既暴虐,楚 人发难,项氏 遂乱,汉 乃扶义征伐。”《隋书·经籍志二》:“司马迁、班固,撰而成之,股肱辅弼之臣,扶义俶儻之士,皆有记録。”《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諭 秦 父兄。”胡三省 注:“余谓扶义,犹言杖义也。”元 柳贯《宗忠简公画像作》诗:“扶义亟西征,敌愾为小却。”
- 18.
拂臣释义:指辅弼之臣。
- 19.
支辅释义:辅助根本的枝叶。引申为辅弼、支脉等。
- 20.
明辅释义:⒈贤明的辅弼。 ⒉亦作“明甫”。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