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牧地 牧地的意思

牧地

简体牧地
繁体
拼音mù dì
注音ㄇㄨˋ ㄉㄧ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ù,(1) 放养牲口。【组词】:牧童。畜牧。牧场。放牧。游牧。牧民。牧歌。牧群。(2) 治。【例句】:牧民(治理人民)。(3) 古代治民之官。【组词】:州牧。

dì de,(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例句】: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组词】:地质。地壳。(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组词】:陆地。地下。(4) 地球表面的土壤。【组词】: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组词】:地区。此地。(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组词】:地板。地毯。(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组词】:地点。目的地。(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组词】:易地以处。(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组词】:见地。境地。心地。(10) 底子。【组词】:质地。 ◎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组词】:慢慢地走。

基本含义

指牧场或者牧畜的地方。

牧地的意思

牧地 [mù dì]

1. 牧放牲畜的地方。

牧地 引证解释

⒈ 牧放牲畜的地方。

《周礼·夏官·牧师》:“牧师,掌牧地,皆有厉禁而颁之。”
《新唐书·高宗纪》:“九月癸卯,以 同州 苦泉 牧地赐贫民。”
宋 唐庚 《杂兴》诗:“水过鱼村湿,沙宽牧地平。”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康熙 中, 蒙古 诸部献其牧地,规为围场。”


国语词典

牧地 [mù dì]

⒈ 牧畜的场地。也作「牧场」。


牧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乞盟释义:⒈请求参加盟约。 《春秋·僖公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衞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 盟于 洮。郑伯 乞盟。”⒉向敌国求和。《新唐书·北狄传·契丹》:“契丹 乃乞盟,献良马求牧地,仁恭 许之。”宋 陆游《德勋庙碑》:“河 洛 将平,虏畏乞盟。”
    • 2.
      冀北释义:⒈《左传·昭公四年》:“冀 之北土,马之所生。”《南齐书·王融传》:“秦 西 冀 北,实多骏驥。”因以谓良马产地,并指人才荟萃之所。唐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 一过 冀 北之野,而马羣遂空…… 东都 固士大夫之 冀 北也。”⒉指游牧地区。明 夏完淳《大哀赋》:“徙帐幕南,空羣 冀 北。”
    • 3.
      农土释义:⒈神州的别名。⒉蒙古语译音。牧地;地域;经界。
    • 4.
      冬窝子释义:游牧地区严冬为畜群所选防寒避风的地方。
    • 5.
      焚牧释义:谓烧掉牧地上的枯草以利新草生长。
    • 6.
      牧监释义:⒈州牧。 ⒉隋唐掌牧地的官署。
    • 7.
      监地释义:官府将放牧马群的官地交给农民开垦、耕种,称为监地。 宋 欧阳修《论监牧札子》:“惟闻今 河东 嵐石之间,山荒甚多,及 汾河 之侧,草地亦广,其间草软水甘,最宜牧养,往时 河东 军马常在此处牧放。今马数全少,闲地极多,此乃 唐 楼烦 监地也。”《宋史·河渠志六》:“比年水势稍改,自海门过 赭山,即回薄 巖门、白石 一带北岸,坏民田及盐亭、监地,东西三十餘里,南北二十餘里。”《清会典·户部五·尚书侍郎职掌五》:“凡田地之别:有民田,有更名地,有屯田,有灶地……有牧地,有监地。”原注:“国初沿 明 制,於 甘肃
    • 8.
      载畜量释义:指放牧期间,一定面积牧地所担负放牧牲畜的头数。
    • 9.
      郊牧释义:郊外牧地。
    • 10.
      香火地释义:同“香火田”。 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固始汗 既以 卫藏 为 达赖、班禪 香火地,留其长子 鄂齐尔汗 辖其众,次子 达賚巴图尔台吉 佐之。”《清史稿·食货志一》:“当 蒙古 生息寖盛时,於地之不妨牧者垦之,曰牧地,又有租地、养赡地、香火地,皆自种自租。”
    • 11.
      马社释义:⒈养马之地所设立的祭祀后土之社,以发明用马驾车之人配食。 亦指配食者。《周礼·夏官·校人》:“秋祭马社、臧僕。”郑玄 注:“马社,始乘马者。”孙诒让 正义:“牧地及十二闲之中,盖皆为置社,以祭后土,而以始制乘马之人配食焉,谓之马社也。”宋 吴自牧《梦粱录·八日祠山圣诞》:“其日都城内外,诣庙献送繁盛,最是府第及内官迎献马社,仪仗整肃,装束华丽。”⒉宋 时 陕西 军中买马的组织。《宋史·兵志十一》:“陕西 广鋭、劲勇等军,相与为社,每市马,官给直外,社众復裒金益之,曰马社。”

牧地(mud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牧地是什么意思 牧地读音 怎么读 牧地,拼音是mù dì,牧地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牧地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