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物 [fán wù]
1. 犹万物。
3. 犹凡人,普通人。
凡物 引证解释
⒈ 犹万物。
引《管子·幼官》:“凡物开静,形生理,常至命。”
⒉ 犹凡人,普通人。
引唐 袁郊 《甘泽谣·嬾残》:“时 鄴侯 李泌 寺中读书,察 嬾残 所为,曰:‘非凡物也。’”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三:“张 买得婢,年三十餘,虽不艷丽,风骨语论,非凡物也。”
凡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乘释义:⒈古时一车四马谓乘,故凡物之四数皆名一乘。《管子·乘马》:“一乘者,四马也。”《仪礼·既夕礼》:“翭矢一乘,骨鏃短卫。”郑玄 注:“四矢曰乘。”⒉表数量。用于马、车、轿子等。《左传·昭公二十年》:“使 祝鼃 寘戈於车薪以当门,使一乘从 公孟 以出。”《汉书·马援传》:“赐 援 兵车一乘,朝见位次九卿。”《新唐书·陆长源传》:“吾祖罢 魏州,有车一乘,而图书半之,吾愧不及先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河台早把自己新得的一乘八人大轿并自己新作全副执事送来。”京剧《锁麟囊》第十三场:“那日 春秋亭 中避雨,
- 2.
不平则鸣释义: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唐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3.
五厄释义: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 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 末年,长安 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 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 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 师入 郢,梁 萧绎 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见《隋书·牛弘传》。宋 周密《齐东野语·书籍之厄》:“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隋 牛弘 靖请开献书之路,极论废兴,述五厄之説,则书之厄也久矣。”
- 4.
凡物释义:⒈犹万物。《管子·幼官》:“凡物开静,形生理,常至命。”⒉犹凡人,普通人。唐 袁郊《甘泽谣·嬾残》:“时 鄴侯 李泌 寺中读书,察 嬾残 所为,曰:‘非凡物也。’”宋 朱彧《萍洲可谈》卷三:“张 买得婢,年三十餘,虽不艷丽,风骨语论,非凡物也。”
- 5.
燥湿释义:⒈干燥和潮湿。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吕氏春秋·重己》:“昔先圣王……其为宫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高诱 注:“燥谓阳炎,溼谓雨露。”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清 谭嗣同《与沉小沂书》之二:“凡物春夏则涨,秋冬则缩,寒暑燥湿使然也。”⒉指日常生活起居。《汉书·丙吉传》:“吉 即时病,輒使臣 尊 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常劝 权 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饗赐之日,可人
- 6.
燥溼释义:⒈干燥和潮湿。《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宾至如归,无寧菑患;不畏寇盗,而亦不患燥湿。”《吕氏春秋·重己》:“昔先圣王……其为宫室臺榭也,足以辟燥溼而已矣。”高诱 注:“燥谓阳炎,溼谓雨露。”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律比 崑崙 竹,音知燥溼絃。”清 谭嗣同《与沉小沂书》之二:“凡物春夏则涨,秋冬则缩,寒暑燥湿使然也。”⒉指日常生活起居。《汉书·丙吉传》:“吉 即时病,輒使臣 尊 朝夕请问皇孙,视省席蓐燥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常劝 权 以尊贤接士,勤求损益,饗赐之日,可人人
- 7.
短矲释义:同“短罢”。《方言》第十:“凡物生而不长大…… 桂林 之中谓短矲。”参见“短罢”。
- 8.
虺頽释义:亦作“虺穨”。犹虺隤。《楚辞·王逸<九思·逢尤>》:“车軏折兮马虺頽。”一本作“虺穨”。原注:“驱骋而不能寧定,车弊而马病也。”汉 蔡邕《述行赋》:“僕夫疲而劬瘁兮,我马虺頽以玄黄。”《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上》:“行则僂俯,立则振掉,形神将夺,筋骨虺頽。”清 王引之《经义述闻·毛诗上》“我马玄黄”:“《尔雅》曰:虺穨、玄黄,病也。凡物病皆得称之。”参见“虺隤”。
- 9.
螽斯之德释义:《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郑玄 笺:“凡物有阴阳情慾者,无不妬忌,维蚣蝑不耳。各得受气而生子,故能詵詵然众多。后妃之德能如是,则宜然。”后以“螽斯之德”指后妃妻妾之间不妒忌的妇德。
- 10.
诜诲释义:不妒忌则子孙兴旺的教诲。 语本《诗·周南·螽斯》:“螽斯羽,詵詵兮!宜尔子孙,振振兮!”郑玄 笺:“凡物有阴阳情慾者,无不妬忌,维蚣蝑不耳,各得受气而生子,故能詵詵然众多。”宋 沉遘《长寿县太君魏氏墓志铭》:“维讽詵诲,克绍厥美,宜其子兮。”
- 11.
透骨金释义:传说中的宝物名。凡物近之即成金色。
- 12.
马蓼释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初夏开花成穗,略带红色。又称大蓼。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马蓼》:“凡物大者,皆以马名之,俗呼大蓼是也。高四五尺,有大小二种。”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菽》:“凡蓄藏緑豆种子,或用地灰、石灰,或用马蓼,或用黄土拌收,则四、五月间不愁空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