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声教 声教的意思
shēngjiào

声教

简体声教
繁体聲教
拼音shēng jiào
注音ㄕㄥ ㄐ一ㄠ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ēng,(1)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组词】:声音。声带。(2) 消息,音讯。【组词】:声息。不通声气。(3)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组词】: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4) 名誉。【组词】:名声。(5) 音乐歌舞。【例句】: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jiào jiāo,(1) 指导,训诲。【组词】: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 使,令。【例句】:风能教船走。(3) 指“宗教”。【组词】: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 姓。(1) 传授。【组词】:教课。你教给我做。

基本含义

指以声音教导人们,通过言传身教来教育和启迪他人。

声教的意思

声教 [shēng jiào]

1. 声威教化。

声教 引证解释

⒈ 声威教化。

《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汉 班固 《东都赋》:“穷览万国之有无,考声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爥幽。”
唐 薛能 《国学试风化下》诗:“英明高比日,声教下如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国初声教所被,固宜保塞称藩者,享王恐后矣。”
郭沫若 《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 既然看重 蔡文姬 的文彩,要她回去参与文治声教的事业,我们理当从命。”


国语词典

声教 [shēng jiào]

⒈ 天子的声威和教化。

《书经·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通雅博畅,能以天下声教为己任者,不如也。」


声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冰天释义:指极北苦寒之地或极高甚寒之处。《文选·江淹<杂体诗·效袁淑从驾>》:“文軫薄 桂海,声教烛冰天。”李善 注:“《淮南子》曰:‘八紘,北方曰积冰。’高诱 曰:北方寒冰所积,因以为名积冰也。”清 谭嗣同《和仙槎除夕感怀》诗之四:“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自向冰天鍊奇骨,暂教佳句属通眉。”郭沫若《凤凰涅槃·序曲》:“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鲁迅《野草·死火》:“这是高大的冰山,上接冰天,天上冻云弥漫,片片如鱼鳞模样。”
    • 2.
      化流释义:德化传布。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篇》:“则天之心,顺地之意,政举化流,如日之光。”《汉书·谷永传》:“无敖戏骄恣之过,则左右肃艾,羣僚仰法,化流四方。”《后汉书·和帝纪》:“元首不明,化流无良,政失於民,讁见於天。”《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吐蕃 聋昧顽嚚,久叛新服,因其有请,赐以《诗》《书》,庶使之渐陶声教,化流无外。”
    • 3.
      声明文物释义:语本《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 ”后以“声明文物”谓声教文明与典章制度。唐 刘禹锡《代裴相公进东封图状》:“开元 十三年,玄宗 皇帝以天下太平,登封 东岳,声明文物,振耀古今。”宋 邵雍《五帝》诗:“五帝之时似日中,声明文物正融融。”梁启超《论国家思想》:“昔 希腊 之 雅典,当其为独立国也,声明文物甲天下。”亦作“声名文物”。明 胡应麟《诗薮·闰馀中》:“矧二百年间,声名文物,其人才往往有瑰瑋絶特者错列其中。”孙中山《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及早维持,乘时发奋,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
    • 4.
      声朔释义:声教正朔。指帝王之治。
    • 5.
      执迷释义:⒈固执不悟。《旧唐书·王世充传》:“四海之内,皆奉正朔,惟公执迷,独阻声教。”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我员外好是执迷也,将亲兄弟教他另住,受着饥寒,今日上坟也不等他一等。”《封神演义》第九四回:“吾今奉天征讨而诛独夫,公何得尚执迷如此,以逆天时哉!”孙中山《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如果 满 人始终执迷,仍然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参见“执迷不悟”。⒉执著;着迷。鲁迅《坟·灯下漫笔》:“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
    • 6.
      瀍洛释义:瀍水 和 洛水 的并称。洛阳 为 东周、东汉、魏、晋 等朝都城(今 河南省 洛阳市,地处 瀍水 两岸、洛水 之北)。故多以二水连称谓其地。《艺文类聚》卷九引 晋 张载《濛汜池赋》:“激 通渠 于千金,承 瀍 洛 之长川。”南朝 梁 刘孝标《辩命论》:“天地板荡,左带沸脣,乘间电发,遂覆 瀍洛,倾五都。”明 唐顺之《读<春秋>》:“幽 弑而 平 徙 岐 丰 之地,委为草莽 瀍 洛 之外,声教阻絶。”
    • 7.
      煦涵释义:覆育滋润。汪洋《重来闽海见市政修明奉寄许公》诗:“煦涵声教 文公 化,灌溉湖田 白傅 思。”
    • 8.
      玉羊释义:⒈传说中的华山之灵。 其出现,主生贤佐。⒉瑞物。古时以为五音和谐、声教昌明则玉羊现。⒊玉制的羊。⒋天狼星的别名。
    • 9.
      王章释义:⒈犹王礼。 天子的礼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晋侯 ﹞请隧,弗许,曰:‘王章也。’”孔颖达 疏:“隧为王之葬礼,诸侯皆县柩而下,故不得用隧。晋侯 请隧者,欲请以王礼葬也。”⒉犹王法。朝廷的法律。明 朱鼎《玉镜台记·石勒报败》:“江 南餘孽势犹猖,阻声教违我王章。”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席方平》:“父如有罪,自有王章,岂汝等死魅所能操耶?”《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这 寳光 恃了自己的才,又倚了 姚少帅 的势……放纵淫荡,絶不怕有甚么僧行佛戒,国法王章。”⒊汉 代人名。刚直敢言,后因奏弹 王凤 被
    • 10.
      讫运释义:天运已终。谓国亡。 金 张玮 等《大金集礼·追加谥号上·天会三年奉上太祖谥号》:“顷者, 有辽 讫运,昏主承家,狎侮太平,荒迷多罪。” 明 唐龙 《忠文公像赞跋》:“会胡 元 讫运,残孽 梁王者 ,负 滇 以阻声教。”
    • 11.
      设隘释义:⒈设置关塞。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滱水》:“滱水 自县南流入峡,谓之隘门,设隘于峡,以讥禁行旅。”熊会贞 疏:“盖因设关以察非常,故《魏书·太宗纪》、《灵徵志》有 天门关 之称。”⒉谓天设之险阻。北齐 邢邵《百官贺平石头表》:“大江 设隘,实限夷华,前魏 观涛而退,后魏 登山而反,声教不通,多歷年代。”
    • 12.
      金戈释义:⒈戈的美称。南朝 齐 谢朓《侍宴华光殿曲水诗》:“翠葆随风,金戈动日。”唐 李白《发白马》诗:“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明 高启《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天目山 前异人出,金戈双举风烟开。”郭孝成《陕西光复记》:“此日金戈飞舞,他年铜像嵯峨,共扫异族之腥膻,同敷大 汉 声教,不亦休乎!”⒉借指雄师劲旅,威武的军士。明 张四维《双烈记·家庆》:“金戈绣袄马前呼,野外人家惊未睹。”⒊借指武职。明 唐顺之《谢赐银币表》:“伏念臣铅刀微器,袜綫短才,谬承韦弁之司,忝属金戈之役。”
    • 13.
      金鸡释义:⒈传说中的一种神鸡。 ⒉一种金首鸡形。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⒊即锦鸡。⒋传说中的太山之灵。古时为瑞物,以为声教昌明则金鸡现。⒌比喻太阳。⒍佛教用以譬喻达摩的谶语。谓佛法东来。
    • 14.
      鬼区释义:⒈边远地区。 《文选·班固<典引>》:“仁风翔乎海表,威灵行乎鬼区。” 蔡邕 注:“鬼区,絶远之区也。”一说即 鬼方 。 李善 注:“鬼区,即 鬼方 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汉 刘艾 《献帝传》:“声教被四海,仁风扇鬼区。”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铁山碎》:“百蛮破胆,边氓苏;威武辉耀,明鬼区。”⒉鬼集居之区域。 宋 洪迈 《夷坚丙志·芝山鬼》:“ 芝山 在城北一里,左右前后皆墓域,僧寺两廡,菆柩相望,风雪阴雨,輒闻啾啾之声,盖鬼区也。”
    • 15.
      黄支释义:亦作“黄枝”。古国名。一般以为在今 印度 马德拉斯 西南的 甘吉布勒姆。《楚辞·王逸<九思·伤时>》:“陟 丹山 兮 炎野,屯余车兮 黄支。”原注:“黄支,南极国名也。”《汉书·平帝纪》:“二年春,黄支国 献犀牛。”《隋书·炀帝纪下》:“提封所渐,细柳、盘桃之外;声教爰暨,紫舌、黄枝 之域。”章炳麟《訄书·冥契》:“是二子者(耶苏、穆罕默德),西隔 昆仑,而南隔 黄支 之海,未尝一覿 尚父 之苗裔,诵其图籍,而称号卒同。”

声教(shengji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声教是什么意思 声教读音 怎么读 声教,拼音是shēng jiào,声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声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