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牧童 牧童的意思
tóng

牧童

简体牧童
繁体
拼音mù tóng
注音ㄇㄨˋ ㄊ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mù,(1) 放养牲口。【组词】:牧童。畜牧。牧场。放牧。游牧。牧民。牧歌。牧群。(2) 治。【例句】:牧民(治理人民)。(3) 古代治民之官。【组词】:州牧。

tóng,(1) 小孩子。【组词】:儿童。童工。童谣。童话。童心。童趣。童真。(2) 旧时未成年的仆人。【组词】:书童儿。(3) 没有结婚的。【组词】:童男。童女。童贞。(4) 未长成的。【例句】:童牛(没长角的小牛)。(5) 秃。【组词】:童山。头童(喻人秃顶,如“童童齿豁”)。(6) 古同“瞳”,瞳孔。(7) 姓。

基本含义

指放牧牲畜的孩子。比喻年幼无知的人。

牧童的意思

牧童 [mù tóng]

1. 放牧牛羊的小孩。

[cowboy; cowherd; shepherd boy;]

牧童 引证解释

⒈ 放牧牛、羊的儿童。

《吕氏春秋·疑似》:“入於泽,而问牧童;入於水,而问渔师。”
唐 杜牧 《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王西彦 《鱼鬼》:“不过,我们牧童却有自己的娱乐。”


国语词典

牧童 [mù tóng]

⒈ 牧牛羊的童子。也作「牧竖」。

《三国演义·第三五回》:「正行之间,见一牧童跨于牛背上,口吹短笛而来。」
《儒林外史·第一回》:「知县正走著,远远的有个牧童,倒骑水牯牛从山嘴边转了过来。」


牧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生石释义:传说 唐 李源 与僧 圆观 友善,同游 三峡,见妇人引汲,观 曰:“其中孕妇姓 王 者,是某託身之所。 ”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 杭州 天竺寺 外。是夕 观 果殁,而孕妇产。及期,源 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 因知牧童即 圆观 之后身。见 唐 袁郊《甘泽谣·圆观》。后人附会谓 杭州 天竺寺 后山的三生石,即 李源 和 圆观 相会之处。诗文中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唐 齐己《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三:“自抛 南岳 三生石,长傍西山
    • 2.
      九里山释义:⒈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北。 传说 楚 汉 相争时,韩信 在 九里山 前列阵,十面埋伏,智取 项羽。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当日个谁展英雄手,能梟 项羽 头,把江山属俺炎 刘,全亏 韩元帅,九里山 前战鬭,十大功劳成就。”《水浒传》第四回:“九里山 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 乌江 水,好似 虞姬 别霸王。”⒉借指计谋。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原来那诗句儿里包笼着三更枣,简帖儿里埋伏着 九里山。”
    • 3.
      卧吹释义:横吹。唐 李涉《牧童词》:“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緑。”《新唐书·汉中王瑀传》:“瑀 亦知音,尝早朝过 永兴里,闻笛音,顾左右曰:‘是太常工乎?’曰:‘然。’它日识之,曰:‘何故卧吹?’笛工惊谢。”宋 朱熹《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之三:“卧吹横笛过溪南。”清 吴伟业《口占赠苏昆生》之一:“独有 龟年 卧吹笛,暗潮打枕泣蓬窗。”
    • 4.
      四月八释义:⒈贵阳附近苗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每逢夏历四月初八日,苗族均着盛装,群集贵阳喷水池旁,吹笙奏笛,纵情歌唱,纪念历史传说中的民族英雄亚努。附近布依族群众也多参加。解放后,成为当地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聚会。⒉布依、侗、水等族节日之一。各族各地称呼不一,有“开秧节”、“牧童节”等称。这天,吃糯米饭,并让牛休息。⒊佛诞生之辰,为浴佛会,寺院搭苫棚座,施茶水盐豆,以黄布帛为悬旌,书曰“普结良缘”。见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结缘》。
    • 5.
      小哥释义:⒈对少年或年轻男子的客气称呼。 元 乔吉《失题》曲:“问小哥,你省么?拍手笑呵呵。”《儒林外史》第一回:“秦老 留着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交与 王冕,指着门外道:‘……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镜花缘》第二十回:“只见有个牧童,身穿白衣,手拿器械,从路旁走来。唐敖 上前拱手道:‘请问小哥,此处是何地名?’”林海音《城南旧事·兰姨娘》:“‘嘿’的一声,吓我一跳,原来是 施 家的小哥。”⒉对年轻的官僚子弟的尊称。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他老子在那里做官来?他也是小哥?”《红楼梦》
    • 6.
      春社释义:古时于春耕前(周 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礼记·明堂位》:“是故,夏礿、秋甞、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郑玄 注:“春田祭社。”唐 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宋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张素《得利寺》诗:“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
    • 7.
      杏花村释义:⒈唐 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因以“杏花村”泛指卖酒处。宋 周邦彦《满庭芳·忆钱唐》词:“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元 东湖散人《春日田园杂兴》诗:“小雨杏花村问酒,澹烟杨柳巷巾车。”明 高启《五禽言和张水部》:“提胡芦,趣沽酒,杏花村中媪家有。”郁达夫《临平登山记》:“在一条丁字路的转弯角前,并且还有一家青帘摇漾的杏花村--是酒家的雅号,本名仿佛是聚贤楼。”亦省称“杏村”。清 孙枝蔚《落花》诗:“杏村惟见酒旗摇,一去繁华不可招。”⒉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 安徽省 贵池
    • 8.
      村学究释义:旧时称乡村塾师。亦以讥学识浅陋的读书人。宋 无名氏《道山清话》:“予顷时於 陕 府道间,舍於逆旅,因步行田间,有村学究教授二三小儿,閒与小语,言皆无伦次。”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双秀才,你是个 豫章城 落了第的村学究。”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八:“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
    • 9.
      樵牧释义:⒈打柴放牧。⒉樵夫与牧童。也泛指乡野之人。
    • 10.
      牛竖释义:亦作“牛竖”。 管牛的仆役;牧童。
    • 11.
      牛童释义:牧童。
    • 12.
      牛童马走释义: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 13.
      牛竪释义:亦作“牛竖”。管牛的仆役;牧童。宋 王安石《有感》诗:“放斥僕与马,独身步田畴。牛竖歌我傍,听之为久留。”
    • 14.
      牛背笛释义:谓骑牛牧童所吹奏的笛声。
    • 15.
      牧儿释义:牧童。
    • 16.
      牧子释义:放牧的人;牧童。
    • 17.
      牧歌释义:牧人、牧童放牧时唱的歌谣,泛指以农村生活情趣为题材的诗歌和乐曲。
    • 18.
      牧竖释义:亦作“牧竪”。牧奴;牧童。《楚辞·天问》:“有扈 牧竖,云何而逢?”《汉书·刘向传》:“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 始皇 者也,数年之间,外被 项籍 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宋 陆游《识愧》诗:“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竪樵夫日往还。”《明史·刘基传》:“初,太祖 以 韩林儿 称 宋 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 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启 讨灭了 有扈氏 后,就罚他们作‘牧竖’(牧奴)。”
    • 19.
      牧笛释义:牧童或牧民所吹的笛子。 亦借指牧笛声。
    • 20.
      童牧释义:即牧童。

牧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生石释义:传说 唐 李源 与僧 圆观 友善,同游 三峡,见妇人引汲,观 曰:“其中孕妇姓 王 者,是某託身之所。 ”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 杭州 天竺寺 外。是夕 观 果殁,而孕妇产。及期,源 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 因知牧童即 圆观 之后身。见 唐 袁郊《甘泽谣·圆观》。后人附会谓 杭州 天竺寺 后山的三生石,即 李源 和 圆观 相会之处。诗文中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唐 齐己《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三:“自抛 南岳 三生石,长傍西山
    • 2.
      九里山释义:⒈在今 江苏省 徐州市 北。 传说 楚 汉 相争时,韩信 在 九里山 前列阵,十面埋伏,智取 项羽。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当日个谁展英雄手,能梟 项羽 头,把江山属俺炎 刘,全亏 韩元帅,九里山 前战鬭,十大功劳成就。”《水浒传》第四回:“九里山 前作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 乌江 水,好似 虞姬 别霸王。”⒉借指计谋。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原来那诗句儿里包笼着三更枣,简帖儿里埋伏着 九里山。”
    • 3.
      卧吹释义:横吹。唐 李涉《牧童词》:“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緑。”《新唐书·汉中王瑀传》:“瑀 亦知音,尝早朝过 永兴里,闻笛音,顾左右曰:‘是太常工乎?’曰:‘然。’它日识之,曰:‘何故卧吹?’笛工惊谢。”宋 朱熹《次山行佳句呈秀野丈》之三:“卧吹横笛过溪南。”清 吴伟业《口占赠苏昆生》之一:“独有 龟年 卧吹笛,暗潮打枕泣蓬窗。”
    • 4.
      四月八释义:⒈贵阳附近苗族的重要节日之一。每逢夏历四月初八日,苗族均着盛装,群集贵阳喷水池旁,吹笙奏笛,纵情歌唱,纪念历史传说中的民族英雄亚努。附近布依族群众也多参加。解放后,成为当地各族人民友好团结的聚会。⒉布依、侗、水等族节日之一。各族各地称呼不一,有“开秧节”、“牧童节”等称。这天,吃糯米饭,并让牛休息。⒊佛诞生之辰,为浴佛会,寺院搭苫棚座,施茶水盐豆,以黄布帛为悬旌,书曰“普结良缘”。见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结缘》。
    • 5.
      小哥释义:⒈对少年或年轻男子的客气称呼。 元 乔吉《失题》曲:“问小哥,你省么?拍手笑呵呵。”《儒林外史》第一回:“秦老 留着他母子两个吃了早饭,牵出一条水牛交与 王冕,指着门外道:‘……小哥,你只在这一带顽耍,不必远去。’”《镜花缘》第二十回:“只见有个牧童,身穿白衣,手拿器械,从路旁走来。唐敖 上前拱手道:‘请问小哥,此处是何地名?’”林海音《城南旧事·兰姨娘》:“‘嘿’的一声,吓我一跳,原来是 施 家的小哥。”⒉对年轻的官僚子弟的尊称。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他老子在那里做官来?他也是小哥?”《红楼梦》
    • 6.
      春社释义:古时于春耕前(周 用甲日,后多于立春后第五个戊日)祭祀土神,以祈丰收,谓之春社。《礼记·明堂位》:“是故,夏礿、秋甞、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郑玄 注:“春田祭社。”唐 王驾《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宋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张素《得利寺》诗:“柘柳阴浓春社罢,牛羊日夕牧童来。”
    • 7.
      杏花村释义:⒈唐 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因以“杏花村”泛指卖酒处。宋 周邦彦《满庭芳·忆钱唐》词:“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元 东湖散人《春日田园杂兴》诗:“小雨杏花村问酒,澹烟杨柳巷巾车。”明 高启《五禽言和张水部》:“提胡芦,趣沽酒,杏花村中媪家有。”郁达夫《临平登山记》:“在一条丁字路的转弯角前,并且还有一家青帘摇漾的杏花村--是酒家的雅号,本名仿佛是聚贤楼。”亦省称“杏村”。清 孙枝蔚《落花》诗:“杏村惟见酒旗摇,一去繁华不可招。”⒉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 安徽省 贵池
    • 8.
      村学究释义:旧时称乡村塾师。亦以讥学识浅陋的读书人。宋 无名氏《道山清话》:“予顷时於 陕 府道间,舍於逆旅,因步行田间,有村学究教授二三小儿,閒与小语,言皆无伦次。”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双秀才,你是个 豫章城 落了第的村学究。”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八:“或戏村学究云:‘漆黑茅柴屋半间,猪窝牛圈浴锅连。牧童八九纵横坐,天地玄黄喊一年。’”
    • 9.
      樵牧释义:⒈打柴放牧。⒉樵夫与牧童。也泛指乡野之人。
    • 10.
      牛竖释义:亦作“牛竖”。 管牛的仆役;牧童。
    • 11.
      牛童释义:牧童。
    • 12.
      牛童马走释义: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 13.
      牛竪释义:亦作“牛竖”。管牛的仆役;牧童。宋 王安石《有感》诗:“放斥僕与马,独身步田畴。牛竖歌我傍,听之为久留。”
    • 14.
      牛背笛释义:谓骑牛牧童所吹奏的笛声。
    • 15.
      牧儿释义:牧童。
    • 16.
      牧子释义:放牧的人;牧童。
    • 17.
      牧歌释义:牧人、牧童放牧时唱的歌谣,泛指以农村生活情趣为题材的诗歌和乐曲。
    • 18.
      牧竖释义:亦作“牧竪”。牧奴;牧童。《楚辞·天问》:“有扈 牧竖,云何而逢?”《汉书·刘向传》:“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 始皇 者也,数年之间,外被 项籍 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宋 陆游《识愧》诗:“几年羸疾卧家山,牧竪樵夫日往还。”《明史·刘基传》:“初,太祖 以 韩林儿 称 宋 后,遥奉之。岁首,中书省设御座行礼,基 独不拜,曰:‘牧竖耳,奉之何为?’”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一章:“启 讨灭了 有扈氏 后,就罚他们作‘牧竖’(牧奴)。”
    • 19.
      牧笛释义:牧童或牧民所吹的笛子。 亦借指牧笛声。
    • 20.
      童牧释义:即牧童。

牧童造句

1.山那边的声音怎么如此的悠扬婉转呀?不是牧童在舒心地吹着笛子,就是小溪在从杂乱的石头上流过。

2.幸福就是“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的那种联想。幸福就是“牧童归去黄牛背,短笛无声信口吹”的那种悠闲。幸福就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那种情意。

3.中原的风,是箬笠牧童,笛声悠扬,唤醒了洛阳城。

4.她拍着她的双手,她的手镯叮当地响着,你手里拿着你的竹竿儿在跳舞,活像一个小小的牧童

牧童(mut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牧童是什么意思 牧童读音 怎么读 牧童,拼音是mù tóng,牧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牧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