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师 [dà zōng shī]
1. 教首的封号。明·清时,由朝廷简派典试府县童生之学政,人称之为宗师,或亦冠以大字。
大宗师 引证解释
⒈ 教首的封号。
引《元史·张德辉传》:“壬子, 德辉 与 元裕 北覲,请 世祖 为儒教大宗师, 世祖 悦而受之。”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白云观》:“真人乞东还,遂赐号曰神仙,封为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使居 燕 之 太极宫。”
⒉ 明 清 时,由朝廷简派典试府县童生之学政,人称之为宗师,或亦冠以大字。
引清 梁章鉅 《称谓录·学政》:“明 李日华 《官制备考》:‘提学称大文宗、大宗师。’”
国语词典
大宗师 [dà zōng shī]
⒈ 职官名。明清时,由朝廷简派典试府县童生的学政,尊称为「大宗师」。
⒉ 庄子篇名。叙述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富,但所宗而师者,无心也。
大宗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翅释义:⒈不展开翅膀。《韩非子·喻老》:“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⒉不啻。翅,通“啻”。不仅;不止。《庄子·大宗师》:“阴阳於人,不翅父母。”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仲堪 精覈玄论,人谓莫不研究,殷 乃叹曰:‘使我解《四本》,谈不翅尔。’”宋 王安石《上田正言书》之一:“今言之而不从,亦当不翅三矣。”林纾《示儿书》:“十九岁尔祖父见背,苦更不翅。”⒊不啻。翅,通“啻”。无异于。《新唐书·陆贽传》:“关东 百物阜殷,士忲温饱,比诸边隅,不翅天地。”《金史·海陵诸子传赞》:“海陵 睨人
- 2.
东维释义:《庄子·大宗师》:“傅説 得之,以相 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於列星。 ”成玄英 疏:“傅説 一星在箕尾上,然箕尾则是二十八宿之数,维持东方,故言乘东维,骑箕尾。”后因以泛指东方。
- 3.
五伯释义:五个霸主。 (1)指 夏 昆吾,殷 大彭、豕韦、周 齐桓公、晋文公。《庄子·大宗师》:“彭祖 得之,上及 有虞,下及五伯。”成玄英 疏:“五伯者,昆吾 为 夏 伯,大彭、豕韦 为 殷 伯,齐桓、晋文 为 周 伯,合为五伯。”(2)指 春秋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公、秦缪公。《吕氏春秋·当务》:“备説非六王五伯。”高诱 注:“五伯,齐桓、晋文、宋襄、楚庄、秦繆 也。”明 沉采《千金记·定谋》:“五伯当年势迭兴,读书牛角戴锄行。”(3)指 春秋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 阖闾、越王 句践。《荀子·王
- 4.
冯夷释义:传说中的 黄河 之神,即 河伯。泛指水神。《庄子·大宗师》:“冯夷 得之,以游大川。”成玄英 疏:“姓 冯 名 夷,弘农 华阴 潼乡 堤首里 人也。服八石,得山仙。大川,黄河 也。天帝锡 冯夷 为 河伯,故游处 盟津 大川之中也。”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於是 屏翳 收风,川后 静波,冯夷 鸣鼓,女媧 清歌。”唐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坎德昔滂沱,冯夷 胡不仁,激潏陵隄防,东郡多悲辛。”清 黄遵宪《由上海至长崎》诗:“冯夷 歌舞山灵喜,一路传呼万岁声。”一说,为 河伯 之妻。见《史记·封禅
- 5.
劳生释义:《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后以“劳生”指辛苦劳累的生活。
- 6.
卷娄释义:⒈拘挛。衰老背驼貌。《庄子·徐无鬼》:“年齿长矣,聪明衰矣,而不得休归,所谓卷娄者也。”成玄英 疏:“卷娄者,谓背项俛曲,向前挛卷而傴僂也。傴僂挛卷,形劳神倦。”陈鼓应 注:“娄,同‘僂’。《逍遥游》作‘卷曲’,《大宗师》作‘曲僂’,同义。”宋 罗泌《路史·后纪十一·有虞氏》:“舜 长九尺,太上员首,龙颜日衡,方庭甚口,面顄亡髦,怀珠握褒,形卷娄。”⒉羊的别名。厉荃《事物异名录·兽畜·羊》引 明 陈懋仁《庶物异名疏》:“羊,亦名卷娄。”
- 7.
参寥释义:⒈《庄子》中虚拟的人名,寓意虚空高远。《庄子·大宗师》:“玄冥 闻之 参寥,参寥 闻之 疑始。”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云:“参,高也。高邈寥旷,不可知也。”邓溥《玄想》诗之二:“秋魂逍遥游,梦见居 兜率。参寥 闻 疑始,乃入寥天一。”⒉泉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智果寺,宋 僧 参寥子 卜居于此,故称。宋 苏轼《喜刘景文至》诗:“新堤旧井各无恙,参寥、六一 岂念吾。”清 孙枝蔚《新岁寄怀王季鸿游浙中》诗:“泉水他时照鬢鬚,参寥、六一 肯忘吾。”自注:“参寥、六一,皆泉名。”
- 8.
反真释义:⒈道家语。 谓复归本原,回返天然。《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陈鼓应 今译:“谨守这些道理而不违失,这就叫做回復到天真的本性。”《淮南子·齐俗训》:“今夫 王乔、赤诵子,吹呕呼吸,吐故内新,遗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云天。”⒉谓人死归于自然。《庄子·大宗师》:“嗟来 桑户 乎!嗟来 桑户 乎!而已反其真,而我犹为人猗!”陈启天 注:“‘真’谓道,或自然。”晋 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形尽神不灭》:“又以生为人羇,死为反真。此所谓知生为大患,以无生为反本者也。”宋 苏辙《再祭张宫保文》
- 9.
呴沫释义:语出《庄子·大宗师》。喻指抚慰或救助。
- 10.
善始善终释义:从开始到结局都很好。 比喻事情做得很完满。《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 11.
喣沫释义:谓同在困境中互相帮助。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唐 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等五十韵》:“喣沫求涓滴,沧波怯斗升。”宋 苏舜钦《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诗:“各閔伤弓翼,聊同喣沫鳞。”清 赵翼《六哀》诗:“识士於未遇,援手已高谊,不论遇不遇,喣沫情更挚。”
- 12.
壑舟释义:语出《庄子·大宗师》:“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后以“壑舟”比喻在不知不觉中事物不停地变化。
- 13.
夜壑释义:⒈《庄子·大宗师》:“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泽,谓之固矣。 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后用“夜壑”比喻事物的变化。⒉谓幽深的山谷。⒊坟墓。
- 14.
大炉释义:《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以喻天地。
- 15.
大通释义:⒈犹大道。 《庄子·大宗师》:“颜回 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谓坐忘。’”成玄英 疏:“大通,犹大道也。道能通生万物,故谓道为大通也。”三国 魏 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故古人仰準阴阳,俯协刚柔,中识理性,使三才相善,同会於大通,所以穷理而尽物宜也。”⒉通于大道。谓顺应自然。《淮南子·诠言训》:“圣人无屈奇之服,无瑰异之行,服不视,行不观,言不议,通而不华,穷而不慑,荣而不显,隐而不穷,异而不见怪,容而与众同。无以名之,此之谓之通。”⒊谓宽宏豁达。晋 陈寿《表上诸葛氏集目录》
- 16.
大鑪释义:亦作“大炉”。《庄子·大宗师》:“今一以天地为大鑪,以造化为大冶,恶乎往而不可哉?”后以喻天地。唐 骆宾王《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大鑪覆载之间,占风纳賮。”唐 杜甫《遣怀》诗:“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炉,一本作“罏”。
- 17.
天一释义:⒈谓与天合而为一。《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郭象 注:“安於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与天为一也。”⒉星名。《史记·天官书》:“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张守节 正义:“天一一星,疆閶闔外,天帝之神,主战鬭,知人吉凶。明而有光,则阴阳和,万物成,人主吉;不然,反是。”《晋书·天文志上》:“天一星在紫宫门右星南,天帝之神也,主战鬭,知人吉凶者也。”⒊神名。《史记·封禅书》:“其后人有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壹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司马贞
- 18.
天黥释义:⒈对天真的斲伤。 指仁义等对人的束缚。语本《庄子·大宗师》:“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宋黄庭坚《平阴张澄居士隐处三诗·仁亭》:“养生息天黥,蓺木印岁寒。”⒉痘疤。
- 19.
寥天释义:⒈《庄子·大宗师》:“安排而去化,乃入於寥天一。”郭象注:“安於推移,而与化俱去,故乃入於寂寥而与天为一也。”后遂用“寥天”指道教所谓虚无之境,即太虚。⒉辽阔的天空。
- 20.
役人释义:⒈供役使的人。《左传·僖公十六年》:“城 鄶,役人病。”《吕氏春秋·顺说》:“管子 得於 鲁,鲁 束缚而槛之,使役人载而送之 齐。”宋 苏轼《上皇帝书》:“自近岁来,部送罪人配军者,皆不使役人,而使禁军。”⒉役使人。《庄子·大宗师》:“亡身不真,非役人也。”郭象 注:“自失其性而矫以从物,受役多矣,安能役人乎?”《南史·何尚之传》:“时又造 华林园,并盛暑役人。”⒊犹役户。《文献通考·职役二》:“闻州县奉詔不谨,以致差徭轻重失当,或役人有所赔备,或占留役钱不尽僱募。”参见“役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