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元和 元和的意思
yuán

元和

简体元和
繁体
拼音yuán hé
注音ㄩㄢˊ ㄏ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uán,(1) 头、首、始、大。【组词】: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2) 基本。【组词】: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3) 同“圆”。(4) 未知数。【例句】:一元二次方程。(5) 中国朝代名。【组词】:元代。元曲。(6) 姓。(7) 古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玄”。

hé hè huò huó hú,(1) 相安,谐调。【组词】:和美。和睦。和谐。和声。和合(a.和谐;b.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和衷共济。(2) 平静。【组词】:温和。祥和。和平。和气。和悦。和煦。惠风和畅。(3) 平息争端。【组词】:讲和。和约。和议。和亲。(4)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例句】:二加二的和是四。(5) 连带。【例句】: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6) 连词,跟,同。【例句】:我和老师打球。(7) 介词,向,对。【例句】:我和老师请教。(8) 指日本国。【例句】:和服(日本式服装)。和文。大和民族。(9)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组词】:和棋。和局。(10) 姓。(1) 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2) 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组词】:和诗。 ◎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组词】:和面。和泥。(1)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组词】: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2)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例句】:衣裳洗了三和水。 ◎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基本含义

指和谐的局面,各方面的事物相互协调、融洽。

元和的意思

元和 [yuán hé]

1. 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公元806—820年)

元和十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the title of Emperor Li Chun's reign in Tang Dynasty;]


国语词典

元和 [yuán hé]

⒈ 太和。

《旧唐书·卷一二〇·郭子仪传》:「体元和之气,根贞一之德。」

⒉ 汉章帝的年号(西元84~86)​。

⒊ 唐宪宗的年号(西元806~820)​。


元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箭释义:⒈一支箭。 北周 庾信《燕歌行》:“愿得 鲁连 飞一箭,持寄思归 燕 将书。”唐 杜甫《哀江头》诗:“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⒉指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谓相距甚近。《品花宝鉴》第三二回:“我家与 乌 家相隔不到一箭远,在一条胡同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行了一箭多路,猛然又想起方才那个客人,就是我在 元和 船上看见他扮官做贼,后来继之説他居然是官的人。”袁鹰《悲欢·不灭的诗魂》:“北京 市委的办公楼同报社的办公楼不过一箭之遥。”
    • 2.
      七德舞释义:唐 舞名。 唐 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 贞观 七年 太宗 制《破阵乐舞图》,后令 魏徵、虞世南 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唐 白居易《七德舞》诗:“七德舞,七德歌,传自 武德 至 元和。”《旧唐书·音乐志一》:“贞观 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其后令 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药 改制歌辞,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焉。”
    • 3.
      万里桥释义:桥名。 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南。唐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剑南道上·成都县》:“万里桥 架 大江 水,在县南八里,蜀 使 费禕 聘 吴,诸葛 祖之。禕 叹曰:‘万里之路,始於此行。’因以为名。”唐 杜甫《狂夫》诗:“万里桥 西一草堂,百花潭 水即沧浪。”
    • 4.
      三足乌释义:⒈古代传说中的神鸟。为 西王母 取食之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胜而穴处兮,亦幸有三足乌为之使。”张守节 正义引 张楫 曰:“三足乌,青鸟也,主为 西王母 取食。”⒉古代传说中的神鸟。祥瑞之鸟。《东观汉记·章帝纪》:“三足乌集 沛国,白鹿、白兔、九尾狐见。”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湿水》:“又按《瑞应图》有三足乌、赤乌、白乌之名。”《周书·明帝纪》:“丙申,顺阳 献三足乌。八月甲子,羣臣上表称庆。”亦省作“三足”。《后汉书·班固传》:“甘露宵零於丰草,三足轩翥於茂树。”李贤 注引《古今注》:“元和 二
    • 5.
      丹泥释义:⒈丹元和泥丸的合称。道教谓丹元为心,泥丸为脑。⒉红色的印泥。
    • 6.
      举将释义:犹举主。 《后汉书·郑弘传》:“弘 少为乡嗇夫,太守 第五伦 行春,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 元和 元年,代 邓彪 为太尉。时举将 第五伦 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 曲躬而自卑。”《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吴郡 太守 朱治,权(孙权)举将也。”
    • 7.
      乐讽释义:唐 元稹 曾于 元和 中汇其诗作为十体,乐讽为其中之一。其所作《叙诗寄乐天书》云:“意亦可观,而流在乐府者,为乐讽。”
    • 8.
      井陉释义:山名。 太行山 的支脉。有要隘名 井陉口,又称 土门关。秦 汉 时为军事要地。《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大汾、冥阸、荆阮、方城、殽、井陘、令疵、句注、居庸。”高诱 注:“井陘,在 常山 井陘县。”《元和郡县图志·恒州》:“井陘县,六国 时 赵 地,秦始皇 十八年,王翦 兴兵攻 赵,下 井陘。汉高帝 三年,韩信、张耳 东下 井陘,擒 成安君(陈餘),即此地也。陘山,在县东南八十里。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曰 井陘 …… 井陘口,今名 土门口,县(获鹿县)西南十里。即 太行 八陘之第五陘也。”明 梅鼎祚
    • 9.
      人镜芙蓉释义: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相国 李公 固言,元和 六年,下第游 蜀,遇一老姥,言:‘郎君明年芙蓉镜下及第,后二纪拜相’……明年,果然状头及第,诗赋题有‘人镜芙蓉’之目。”后因以“人镜芙蓉”为预兆科举得中的典故。
    • 10.
      亿载释义:亿年。汉 班固《西都赋》:“图皇基於亿载,度宏规而大起。”三国 吴 韦昭《博奕论》:“且以 西伯 之圣,姬公 之才,犹有日昃待旦之劳,故能隆兴 周 道,垂名亿载。”晋 陆机《文赋》:“伊兹文之为用,固众理之所因,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亿载万年,无敢余侮。”《宋史·乐志八》:“玉帛非馨期感格,降康亿载保登平。”
    • 11.
      仙州释义:唐 州名。 在今 河南省 叶县。相传为 东汉 叶县 令 王乔 成仙处。唐 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汝州》:“开元 三年,於县(叶县)置 仙州,以 汉 时 王乔 於此得仙也。二十六年废 仙州,属 许州。其年,又割属 汝州。”参阅《太平广记》卷六。
    • 12.
      仙游寺释义:寺名。 在今 陕西省 周至县 南。隋 代称 仙游宫,为 隋文帝 避暑行宫。唐宣宗 时改建为寺。以 黑河 为界,分为南北两寺。南寺称 仙游寺,北寺称 中兴寺。两寺之间有 仙游潭,也叫 五龙潭,为 唐 代诗人聚游之所。唐 陈鸿《长恨歌传》:“元和 元年冬十二月,太原 白乐天 自校书郎尉于 盩厔。鸿 与 瑯琊 王质夫 家於是邑,暇日相携 仙游 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 乐天 因为《长恨歌》。”唐 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诗:“曾于 太白峰 前住,数到 仙游寺 里来。”
    • 13.
      仙踪释义:⒈仙人的踪迹。后蜀 顾夐《甘州子》词:“曾如 刘 阮 访仙踪,深洞客,此时逢。”明 屠隆《綵毫记·祖饯都门》:“名山不远,访仙踨烟霞宿缘。”清 胡会恩《珠江杂咏》诗:“穗石 仙踪古,花田 粉泽妍。”⒉古人比升迁入朝为登仙,因借称应召赴京者的行踪。唐 刘禹锡《元和甲午岁诏书尽征江湘逐客余自武陵赴京宿于都亭有怀续来诸君子》诗:“雷雨江山起卧龙,武陵 樵客躡仙踪。十年 楚 水枫林下,今夜初闻 长乐 鐘。”
    • 14.
      任城释义:⒈指 三国 魏 任城威王 曹彰。 《文选·左思<魏都赋>》:“勇若 任城,才若 东阿。”张载 注引 蔡邕《述行赋》:“彰 后为 任城王,植 为 东阿王。”⒉古县名。今 山东省 西南部 济宁 地。汉 置,明 废。《汉书·地理志下》:“﹝ 东平国 ﹞县七:无盐,有 郈乡。莽 曰 有盐亭。任城,故 任国,太昊 后,风 姓。莽 曰 延就亭。”《后汉书·郡国志三》:“任城国,章帝 元和 元年,分 东平 为 任城 …… 任城,本 任国。”《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 宿 须句 顓臾,风 姓也”晋 杜预 注:“任,今 任
    • 15.
      会状释义:指会元和状元。
    • 16.
      佞巧释义:谄佞巧诈。 《史记·周本纪》:“石父 为人佞巧,善諛好利。”《汉书·严安传》:“贵仁义,贱权利;上篤厚,下佞巧。”《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三年》:“鎛、异 皆钱穀吏,佞巧小人。”
    • 17.
      俟汾释义:亦作“俟分”。 复姓。《魏书·高车传》:“高车 之族,又有十二姓……九曰 俟分氏。”《资治通鉴·晋武帝太康六年》“涉归 与 宇文部 素有隙”胡三省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姓苑》:“宇文氏 出自 炎帝,其后以尝草之功,鲜卑 呼草为俟汾,遂号为 俟汾氏。后世通称 侯汾,盖音讹也。代为 鲜卑 单于。”参阅 唐 林宝《元和姓纂》卷六,姚薇元《北朝胡姓考·四方诸姓》。
    • 18.
      倒宅释义:换宅;搬家。 元 石君宝《曲江池》第三折:“他没钱呵,半合儿憎嫌做眼内钉,早把倒宅计安排定。”明 朱有燉《曲江池》第三折:“自家是 郑元和,在 李亚仙 家中使钱,过了一年,被他老虔婆用了个倒宅计,哄我出城去,投至我回来,锁了房门,不知搬的那里去了,寻不见他。”
    • 19.
      偏提释义:酒壶。唐 李匡乂《资暇集》卷下:“元和 初,酌酒犹用樽杓……居无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罃,而盖觜柄皆具。大和 九年后,中贵人恶其名同 郑注,乃去柄安系,若茗瓶而小异,目之曰偏提。”唐 韩偓《从猎》诗之三:“忽闻仙乐动,赐酒玉偏提。”宋 林逋《寄太白李山人》诗:“身上只衣麄直掇,马前长带古偏提。”宋 林洪《山家清事·酒具》:“旧有偏提,犹今酒鳖。长可尺五而匾,容斗餘。”
    • 20.
      僧正释义:僧官名。十六国 后秦 始立,统管 秦 地僧尼。南朝 历代亦设。唐 以后于州立僧正管理地方僧尼事务。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义解·释慧基》:“基 既德被 三吴,声驰海内,乃敕为僧主,掌任十城,盖东土僧正之始也。”《南齐书·倖臣传·杨法持》:“宋 世道人 杨法持,与 太祖 有旧。元徽 末,宣传密谋。昇明 中,以为僧正。”唐 白居易《大唐泗州开元寺明远大师塔碑铭序》:“元和 元年,众请充当寺上座。明年,官补为本州僧正。”

元和(yuan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元和是什么意思 元和读音 怎么读 元和,拼音是yuán hé,元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元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