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ài,(1) 忍,受得住。【组词】:忍耐。耐久。耐人寻味。(2) 古同“奈”,奈何。
xìng,(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组词】:性质。性格。性命(生命)。性能。个性。属性。 (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组词】:典型性。开放性。指令性。 (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组词】:性别。男性。女性。 (4) 有关生物生殖的。【组词】:性交。性欲。性爱。性感。性解放。 (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1. 忍耐能力;承受性。
英[patience;]
⒈ 不急躁,不厌烦。
引《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亏得两个丫头拦住,劝道:‘官人耐性。’”
《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列公,且耐性安心,少烦勿躁。”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二回:“程平 笑了笑,很耐性的教育他。”
⒉ 能忍耐的性格。
引《红楼梦》第五五回:“我料着你主子未必有耐性儿等他去找。”
徐迟 《精神分析》:“人们都已经把两脚站麻木了,但都在等待。那等待是一种神圣的耐性,全民族的美德。”
⒈ 性情能忍耐不焦躁。
引《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姊丈见面后,著实怪他道:『老弟!你也忒没耐性。』」
近耐心
反急性
1.我能保证我有充足的耐性负责你教会!创业的路,充满艰辛。
2.包容和耐性这两样东西如今在香港是好昂贵的了。
3.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4.越是复杂的工作,越是需要耐性。
5.放松点!要有耐性,并让自己快乐!学习外语应该是乐趣无穷的。
6.中学老师不比小学的老师那样有耐性且细心,学校的管理制度也似乎很松懈,我感觉不到任何学习的气氛。
7.人缺少诚意、耐性、没教养和不耐烦的一面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