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国 [xíng guó]
1. 周游于国中。
3. 游牧的国家。
行国 引证解释
⒈ 周游于国中。
引《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郑玄 笺:“聊出行於国中,观民事以写忧。”
隋 王通 《文中子·礼乐》:“陈 守令劝吏息役, 董常 闻之曰:‘吾知夫子行国矣,未尝虚行也。’”
⒉ 游牧的国家。
引《史记·大宛列传》:“乌孙 在 大宛 东北可二千里,行国。”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不土著。”
《汉书·西域传上·西夜国》:“西夜 与 胡 异,其种类 羌氐 行国,随畜逐水草往来。”
《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元年》:“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皆行国,随畜牧,与 匈奴 同俗。”
胡三省 注:“随畜牧逐水草而居,无城郭常处,故曰行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似游牧非游牧,似城郭非城郭,介居国、行国之间,是俗一异。”
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自 秦、汉 时起, 中国 基本上是统一富强的大国,境外邻国特别是北方的行国(游牧人的国家称行国),即使强盛一时也都远远不是 中国 的敌手。”
行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央银行释义:一国银行体系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的重要工具,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占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等。 我国的中央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
- 2.
公债释义:国家举借的债。 分内债和外债。内债是国家向国内公民举借的债务,通常以发行公债券的方式募集。外债是在国外举借的债,基本形式是向外国借款和发行国际债券。
- 3.
军国主义释义: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一切都为侵略和战争服务的思想和政策。 对内实行法西斯统治,疯狂扩军备战,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对外掠夺,干涉他国内政,进行颠覆活动,以至公开发动侵略战争。
- 4.
劳动局释义:劳动局包括劳动分局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劳动分局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劳动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组织实施市制定的劳动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综合管理辖区内城乡劳动力就业、流动就业、涉外就业;综合管理辖区内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综合管理辖区内各类企业劳动关系协调工作,负责辖区内企业劳动合同鉴证、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依法行使劳动行政监督检查权,监督检查辖区内企业劳动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组织查处劳动违法案件,处理劳动关系方面的群体性突发
- 5.
双轨制释义:指两种不同体制并行的制度:某些物资实行国家定价和市场调节的双轨制。
- 6.
国营经济释义: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的经济形式。 如国营工厂、国营农场、国营商店、国家银行等。通过国家投资和对私人企业实行国有化的办法而产生。因国家的性质不同,有资本主义国营经济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营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为满足全体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
- 7.
国际公法释义:简称国际法。 旧称万国公法。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的总称。其主要特点是: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是国家而不是个人;主要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以及国际组织的某些决议,没有统一的立法机关、统一的法典和统一集中的强制执行机关,通过各国的协议来制定、修改和执行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以及国际组织的某些决议。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
- 8.
外交部释义:外交部,一般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里执行外交政策、主管外交事务的专门性机构。外交部贯彻执行国家总体外交方针和国家外交政策,维护国家最高利益,代表国家处理双边和多边外交事务等。在正常情况下,外交部在世界各国都是其中央政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在有些国家里,外交部并不叫作外交部。例如,美国的外交部叫作国务院,瑞士的外交部则叫作政治部。还有一些国家称外交部为对外关系部、外务省等。
- 9.
多门释义:谓颁令之处很多。 《左传·襄公三十年》:“﹝ 陈 ﹞政多门。”杜预 注:“政不由一人。”《左传·昭公十三年》:“晋 政多门。”杜预 注:“政不出一家。”《宋书·王玄谟传》:“时朝政多门,玄谋 以严正不容,徙 青 冀 二州刺史。”《南史·梁纪上》:“‘六贵’……‘八要’,及舍人 王咺之 等四十餘人,皆口擅王言,权行国宪。帝谓 张弘策 曰:‘政出多门,乱其阶矣。’”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明皇 召诸学士宴於便殿,因酒酣,顾 李白 曰:‘我朝与 天后 之朝何如?’白 曰:‘天后 朝政出多门,国由姦倖
- 10.
奥古斯都释义:盖约·屋大维(前63—公元14)古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前27—公元14年在位)。公元前43年同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后成为军事独裁者。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尊称他为“奥古斯都”(神圣者、至尊者之意),并授予他“元首”称号,自此成为罗马帝国事实上的皇帝。在位期间发动对外战争,大规模进行国内建设,奖掖文化,使罗马帝国进入空前繁荣时期。
- 11.
履行释义:实行(自己答应做的或应该做的事):履行诺言。履行国际主义义务。
- 12.
抗税释义:纳税义务人公然拒不履行国家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的违法行为。
- 13.
波兹南释义:波兰西部重要城市。人口574万(1984年)。重要工业中心。水陆交通枢纽。市内多文化古迹和建筑。1921年起定期在此举行国际博览会。
- 14.
职能释义:人、事物、机构应有的作用;功能:货币的职能。政法部门是执行国家专政职能的机关。
- 15.
行国释义:⒈周游于国中。《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聊以行国。”郑玄 笺:“聊出行於国中,观民事以写忧。”隋 王通《文中子·礼乐》:“陈 守令劝吏息役,董常 闻之曰:‘吾知夫子行国矣,未尝虚行也。’”⒉游牧的国家。《史记·大宛列传》:“乌孙 在 大宛 东北可二千里,行国。”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不土著。”《汉书·西域传上·西夜国》:“西夜 与 胡 异,其种类 羌氐 行国,随畜逐水草往来。”《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元年》:“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皆行国,随畜牧,与 匈奴 同俗。”胡三省 注:“随畜牧逐水草
- 16.
蹶蹶释义:⒈疾行貌。 唐 司空图《杂言》诗:“乌飞飞,兔蹶蹶,朝来暮去驱时节。”明 何景明《中林之棘》:“行野蹶蹶,行国迈迈。”《人民文学》1977年第12期:“大伯在鞋底上搕了搕烟灰,把烟袋往腰里一掖,就蹶蹶地走了。”⒉勤勉貌。《诗·唐风·蟋蟀》:“好乐无荒,良士蹶蹶。”朱熹 集传:“蹶蹶,动而敏於事也。”⒊惊动貌。《庄子·至乐》:“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成玄英 疏:“蹶蹶,惊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