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侯国 侯国的意思
hòuguó

侯国

简体侯国
繁体侯國
拼音hòu guó
注音ㄏㄡˊ ㄍ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òu hóu,(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组词】:侯爵。侯门。公侯。封侯。诸侯。(2) 古代用作士大夫之间的尊称。(3) 姓。(1) 〔闽侯〕地名,在中国福建省。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地位高而富有,享受着尊贵的待遇。

侯国的意思

侯国 [hòu guó]

1. 侯爵的封地。

3. 指侯爵。

侯国 引证解释

⒈ 侯爵的封地。

《汉书·地理志下》:“讫於 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潁川郡 有 成安县,侯国也。”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汉书九·侯王相有别》:“诸郡国下所属县,有注侯国者,即所谓王子侯、恩泽侯等侯国也。”

⒉ 指侯爵。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汉高帝 十一年,封 靳彊 为侯国。”


侯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国释义:⒈指 战国 时 秦、楚、燕、齐、韩、赵、魏 七国。《史记·苏秦列传》:“凡天下战国七。”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其后诸侯力征,不统於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二章:“春秋 则二百餘国,战国 为七国。”⒉指 汉景帝 时 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 七个诸侯国。因于公元前一四五年同时发动武装叛乱,史称“七国之乱”。《史记·袁盎晁错传列》:“吴 楚 七国果反,以诛 错 为名。”三国 魏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太慰帅师,甫下 滎阳,则七国之军,瓦解冰泮。”
    • 2.
      上国释义:⒈春秋时称齐晋等中原诸侯国为上国。相对吴楚诸国而言。⒉诸侯称帝室为上国。⒊古有时也用以指国都。
    • 3.
      上征释义:⒈上升。 ⒉引申为向前发展。⒊谓溯流而上。⒋指春秋时吴、越、楚诸国征伐中原各诸侯国。
    • 4.
      下国释义:⒈天下;下界。《诗·鲁颂·閟宫》:“奄有下国,俾民稼穡。”《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⒉诸侯国。《书·泰誓中》:“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 夏桀 弗克若天,流毒下国。”《逸周书·祭公》:“烈祖 武王 度下国作陈周,维皇皇上帝度其心,寘之明德。”孔晁 注:“下国,谓诸侯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初 恭王 始都下国,好治宫室。”李善 注:“以天子为上国,故诸侯为下国。”唐 齐己《村居寄怀》诗:“诸侯行教化,下国自耕桑。”⒊小国。对中原大国而言。汉 袮衡《鹦鹉赋》
    • 5.
      东人释义:⒈《诗·小雅·大东》:“东人之子,职劳不来。”朱熹集传:“东人,诸侯之人也。”本指西周统治下的东方诸侯国之人,后泛指陕以东之人。⒉东家,主人。⒊指日本人。
    • 6.
      东师释义:古称我国东部诸侯国的军队。《左传·成公十七年》:“此战也,郤至 实召寡君。以东师之未至也,与军帅之不具也,曰:‘此必败!吾因奉 孙周 以事君。’”杜预 注:“齐、鲁、卫 之师。”
    • 7.
      东虢国释义:国君虢仲,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
    • 8.
      东虢释义:西周 诸侯国名。
    • 9.
      中山释义:周代诸侯国名。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战国时为赵武炅王所灭。
    • 10.
      主国释义:⒈古代诸侯国互相聘问,受聘国称为“主国”。 ⒉公主的封国。⒊国都。
    • 11.
      九鼎迁秦释义:公元前255年九鼎迁秦,意味着秦王将为天下共主,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各诸侯国。
    • 12.
      伯国释义:霸国。伯,通“霸”。指 春秋 时取得霸主地位的诸侯国。
    • 13.
      侯国释义:⒈侯爵的封地。《汉书·地理志下》:“讫於 孝平,凡郡国一百三,县邑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国二百四十一。”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汝水》:“潁川郡 有 成安县,侯国也。”清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汉书九·侯王相有别》:“诸郡国下所属县,有注侯国者,即所谓王子侯、恩泽侯等侯国也。”⒉指侯爵。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汾水》:“汉高帝 十一年,封 靳彊 为侯国。”
    • 14.
      倗国释义:历史上无文献记载,西周时期的诸侯国,距今约3000年前的西周晋国附近存在,其范围在山西省绛县。
    • 15.
      假道灭虢释义:假:借;道: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 16.
      假途灭虢释义: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 17.
      傅相释义:⒈古称辅导国君、诸侯王之官。汉 诸侯国有太傅,景帝 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治国,改丞相曰相,通称傅相。《史记·梁孝王世家》:“故诸侯王当为置良师傅相忠言之士。”《后汉书·班彪传》:“今皇太子诸王,虽结髮学问,脩习礼乐,而傅相未值贤才,官属多闕旧典。”⒉辅佐。《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成王 即位,周公 之属傅相焉。”汉 袁康《越绝书·吴人内传》:“武王 封 周公,使傅相 成王。”⒊指佐理或侍奉。《汉书·王吉传》“为傅婢所毒”颜师古 注:“凡言傅婢者,谓傅相其衣服衽席之事。”
    • 18.
      僰侯国释义:在昭通历史上有与夜郎并称的“僰侯国”。
    • 19.
      八百诸侯释义:指 殷 末八百诸侯国。
    • 20.
      公乘释义:⒈王室或诸侯国的兵车。 《左传·文公二年》:“囚呼,莱驹 失戈,狼瞫 取戈以斩囚,禽之以从公乘。”⒉指驿车。《旧唐书·德宗纪下》:“丙申,诸州準例荐隐居丘园不求闻达 蔡广成 等九人,各授试官,令给公乘,到京日量才敍用。”⒊爵位名。为二十等爵的第八级。《墨子·号令》:“官吏豪杰与计坚守者,士人及城上吏比五官者,皆赐公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八公乘。”颜师古 注:“言其得乘公家之车也。”《汉书·王子侯表上》:“元寿 二年五月甲子,侯 勋 以 广 玄孙之孙 长安 公乘绍封‘千

侯国(hou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侯国是什么意思 侯国读音 怎么读 侯国,拼音是hòu guó,侯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侯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