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涂 [ní tú]
1. 见“泥涂”。
泥涂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泥涂”。亦作“泥途”。
⒉ 污泥;淤泥。
引《庄子·田子方》:“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於隶也。”
宋 曾巩 《序越州鉴湖图》:“每岁农隙当僦人濬湖,积其泥涂,以为丘阜。”
⒊ 泥泞的道路。
引《六韬·励军》:“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
唐 高适 《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清 南潜 《听雨》诗:“前宵松月疑尘梦,明日泥涂听屐声。”
应修人 《梅雨后第一回晓游的路上要荷、舜、彦们吹箫》诗:“朝霞虽淡了晓星虽沉,露草瀼瀼的泥涂浑浑。”
⒋ 比喻卑下的地位。
引《左传·襄公三十年》:“武 不才,任君之大事,以 晋国 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 武 之罪也。”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泥途敛翮,空自望丹霄。”
《红楼梦》第九十回:“同在泥涂多受苦,不知何日向清虚!”
郭沫若 《恢复集·我看见那资本杀人》:“但一回念到我的妻儿五口,我只好还是曳尾于泥涂。”
⒌ 污浊。亦指视为污浊;轻贱。
引宋 范仲淹 《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六:“自谓‘银艾非吾事’,可见其泥涂轩冕之意。”
⒍ 比喻灾难、困苦的境地。亦指陷入灾难、困苦之中。见“泥涂”。
引南朝 梁 何逊 《与建安王谢秀才笺》:“州民泥涂, 何逊 死罪。”
《水浒后传》第三八回:“凡人遭逢横祸,便当申救,使出泥涂。”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而公亦慨然欲以慈仁怛惻之怀,拯吾数百兆困离庶民於泥涂;而登之袵席。”
国语词典
泥涂 [ní tú]
⒈ 泥泞的道路。
引《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所谓抵金玉于沙砾,碎珪璧于泥涂。」
唐·高适〈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
⒉ 比喻地位卑下。
引《左传·襄公三十年》:「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武之罪也,敢谢不才。」
《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昔绛县老人屈于泥涂,赵孟升之。」
⒊ 比喻污浊。
引宋·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
泥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丸泥释义:⒈一粒泥丸。晋 葛洪《抱朴子·备阙》:“弹鸟则千金不及丸泥之用,缝缉则长剑不及数分之针。”晋 葛洪《抱朴子·安贫》:“夫丸泥已不能遏 彭蠡 之沸腾,独贤亦焉能反流遁之失正。”⒉汉 刘向《列仙传·方回》:“方回 者,尧 时隐人也……为人所劫,闭之室中,从求道,回 化而得去,更以方印掩封其户。时人言,得 回 一丸泥涂门户,终不可开。”后用为归隐的典实。清 唐孙华《乙酉元旦》诗之一:“衰年报謁心情嬾,欲取丸泥錮两扉。”⒊汉 王元 说 隗嚣 以兵守 函谷关 东拒 刘秀:“今 天水 完富,士马最强…… 元 请以一
- 2.
坐于涂炭释义:涂炭:比喻污浊的地方。坐在泥涂、炭灰上。比喻处于不干净的环境,自身也被玷污。
- 3.
塈茨释义:⒈用泥涂饰茅草屋顶。 引申指屋顶。⒉泛指涂饰墙壁。
- 4.
墐涂释义:⒈用泥涂抹。⒉粘土。
- 5.
壤童释义:年轻的农人。唐 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壤童犂雨雪,渔屋架泥涂。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驛孤。”
- 6.
多虞释义:多忧患;多灾难。 《左传·襄公三十年》:“以 晋国 之多虞,不能由吾子,使吾子辱在泥涂久矣。”《晋书·嵇康传》:“咨予不淑,婴累多虞。”《魏书·释老志》:“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
- 7.
委弃泥涂释义:委弃:抛弃;泥涂:泥泞的道路。被抛弃在泥泞的道路上。形容人不受重视,被弃置不用。
- 8.
怱遽释义:⒈忙碌。唐 冯翊《桂苑丛谈·沙弥辩诗意》:“顷年在京权寄 青龙寺 日,见有客尝访寺僧,届宾署,属主者怱遽,不暇留连。”⒉匆促,急急忙忙。唐 薛用弱《集异记·萧颖士》:“俟及岸,方将啟请,而二子怱遽负担而去。”宋 苏辙《论御试策题札子第二》:“盖知事出怱遽则民受其病耳!”沈从文《如蕤集·泥涂》:“做出一种决心的神气,很怱遽的走了出去。”
- 9.
抹灰层释义:⒈指用抹子弄平的灰泥面层。 ⒉在水泥地板或安装瓦片的房顶上最后一道工序,即灰泥涂层。
- 10.
攒涂释义:古代停殡礼仪的一种。 聚木于棺的四周,以泥涂之,谓之“欑涂”。语本《礼记·丧服大记》:“君殯用輴,欑至于上,毕涂屋。”陈澔 集说:“欑,犹丛也;丛木于輴之四面,至于棺上。毕,尽也;以泥尽涂之。”《陈书·废帝纪》:“遗誥绸繆,义深垣屏,而欑涂未御,翌日无淹。”
- 11.
放朝释义:⒈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群臣朝参,谓之“放朝”。本 唐 制,后朝因之。唐 白居易《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旧唐书·文宗纪论》:“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輟朝、放朝,用双日可也。”明 李东阳《早朝遇雨途中即事》诗:“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櫛。”参阅 宋 王溥《唐会要·朔望朝参》。⒉谓群臣朝参毕退朝。宋 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⒊谓让群臣入朝朝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臣闻朝廷之仪
- 12.
椒墙释义:宫墙。以椒和泥涂之,故称。
- 13.
椒房释义:汉代指皇后、妃子所住的宫殿。 因用花椒和泥涂壁得名,取温暖芬芳之义。后用作后、妃的代称。
- 14.
椒房殿释义:汉 皇后所居的宫殿。 殿内以花椒子和泥涂壁,取温暖、芬芳、多子之义。
- 15.
椒涂释义:⒈用椒泥涂饰的道路。取芳香之意。⒉皇后居住的宫室。因用椒和泥涂壁,故名。⒊指后妃。⒋古地名。
- 16.
毕景释义:⒈日影已尽。 指入暮。晋 王嘉《拾遗记·前汉下》:“﹝ 昭帝 ﹞乃命以文梓为船……随风轻漾,毕景忘归,乃至通夜。”齐治平 注:“毕景,日影已尽,谓日暮也。”唐 杜甫《陪章留后惠义寺饯嘉州崔都督赴州》诗:“出尘閟轨躅,毕景遗炎蒸。”仇兆鳌 注:“毕景,谓尽一日之影。”清 黄景仁《泥涂叹》诗:“毕景不半程,用力亦云竭。”⒉比喻人之暮年。唐 杜甫《寄司马山人十二韵》:“髮少何劳白,颜衰肯更红,望云悲轗軻,毕景羡冲融。”仇兆鳌 注:“四句衰老之叹。”⒊竟日;整天。《南史·殷臻传》:“﹝ 臻 ﹞幼有名行,袁粲、储
- 17.
水潦释义:⒈大雨;雨水。《礼记·曲礼上》:“水潦降,不献鱼鳖。”《左传·襄公十年》:“水潦将降,惧不能归,请班师!”《魏书·崔浩传》:“南土下湿,夏月蒸暑,水潦方多。”宋 张虙《月令解》卷九:“季夏,水潦盛昌,故行夏令则为大水。”⒉因雨水过多而积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荀子·王制》:“修隄梁,通沟澮,行水潦,安水藏。”《淮南子·天文训》:“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尘埃。”晋 张华《博物志》卷八:“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东流。”唐 高适《苦雨寄四房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清 刘大櫆《送黟
- 18.
污下释义:⒈亦作“汚下”。低洼。《六韬·战骑》:“污下沮泽,进退渐洳,此骑之患地也。”唐 张光朝《荻塘西庄赠房元垂》诗:“水国信污下,霖霪即成川。”宋 苏辙《论黄河东流札子》:“惟 北京 之南,孙村 在其东岸,东接故道,其间数十里,地颇汚下,每岁夏秋,涨水多自此溢出。”清 黄景仁《泥涂叹》:“污下圣所悲,欲往气为絶。”⒉卑下,鄙陋。宋 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王介甫 云:‘白 诗多説妇人,识见污下。’介甫 之论过矣。孔子 删《诗》三百五篇,説妇人者过半,岂可亦谓之识见污下耶?”《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三年》:“胡
- 19.
泥尾释义:曳尾于泥涂。比喻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语出《庄子·秋水》:“此龟者,寧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寧其生而曳尾於涂中乎?”唐 元稹《送友封》诗之二:“甘将泥尾随龟后,尚有云心在鹤前。”参见“泥龟”。
- 20.
泥涂释义:⒈亦作“泥涂”。亦作“泥途”。污泥;淤泥。《庄子·田子方》:“弃隶者,若弃泥涂,知身贵於隶也。”宋 曾巩《序越州鉴湖图》:“每岁农隙当僦人濬湖,积其泥涂,以为丘阜。”⒉泥泞的道路。《六韬·励军》:“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唐 高适《苦雨寄房四昆季》诗:“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清 南潜《听雨》诗:“前宵松月疑尘梦,明日泥涂听屐声。”应修人《梅雨后第一回晓游的路上要荷、舜、彦们吹箫》诗:“朝霞虽淡了晓星虽沉,露草瀼瀼的泥涂浑浑。”⒊比喻卑下的地位。《左传·襄公三十年》:“武 不才,任君之大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