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顾 [huì gù]
1. 光临;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
例若惠顾前好,缴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左传·宣公十二年》
英[your patronage;]
惠顾 引证解释
⒈ 关心照顾。
引《左传·成公十三年》:“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上帝惠顾祓不祥,天门夜下龙虎章。”
⒉ 敬称他人的光临。
引《三国志·吴志·鲁肃传》:“今 汉 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餘业,思有 桓 文 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不意今日惠顾,殊慰鄙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惠顾时,得聆雅奏,倾心向往。”
茅盾 《子夜》八:“冯云卿 虽尚未蒙惠顾,却也久闻大名。”
国语词典
惠顾 [huì gù]
⒈ 惠心照顾。
引《左传·成公十三年》:「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
近赐顾
⒉ 敬称他人的光临。
引《三国演义·第四七回》:「操久闻先生大名,今得惠顾,乞不吝教诲。」
例如:「铭谢惠顾」。
惠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获命释义:⒈婉辞。 得不到同意。《礼记·杂记上》:“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孔子家语·弟子行》:“赐 也辞不获命,以所见者对矣!”唐 刘禹锡《代京兆李尹答于襄州书》之二:“既一辞不获命,又学浅不堪往復,敢不敬从。”⒉不得已。《左传·昭公二十年》:“主人曰:‘君若惠顾先君之好,照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乃止。卫侯 固请见之。不获命,以其良马见,为未致使故也。”杨伯峻 注:“公孙青 不得已,以己之良马为见 卫侯 之礼。”
- 2.
内主释义:⒈古称诸侯的夫人。《左传·昭公三年》:“若惠顾敝邑,抚有 晋国,赐之内主,岂惟寡君,举羣臣实受其貺。”杨伯峻 注:“正夫人为内官之主,故云内主。”《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君内主尚虚,臣前与 齐侯 原有婚媾之约,事不容缓。”⒉指皇后。《北史·后妃传上·魏孝文废皇后冯氏》:“昭仪规为内主,譖构百端,寻废后为庶人。”⒊身处于内,而与外部相呼应者。《国语·晋语三》:“杀其内主,背其外赂。”南朝 陈 徐陵《梁贞阳侯与陈司空书》:“若公为内主,方同 国子 之勋,余以定家,得免 臧孙 之嘆,岂不功名富贵共保无疆!”
- 3.
博临释义:谓广泛惠临、惠顾。
- 4.
宠嘉释义:荣耀华美。 《左传·昭公三年》:“君有辱命,惠莫大焉。若惠顾敝邑,抚有 晋国,赐之内主,岂惟寡君,举羣臣实受其貺?其自 唐叔 以下,实宠嘉之。”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下:“莱公 贬 海康 以死。仁宗 即位,赐諡‘忠愍’,命知制誥 丁度 为词曰……再罹遐謫,遂及云亡,终悲零露之归,徒軫幽泉之痛。间虽洊伸澄雪,追賁宠嘉,而誄功易名,尚闕恩礼。沉谋秘书,沦於疑论,逝者莫愬,朕甚閔之。”
- 5.
徼乱释义:谓招致祸乱。《左传·成公十三年》:“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寧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国语·周语下》:“将焉用饰宫?其以徼乱也。”
- 6.
惠顾释义: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家具展销,敬请惠顾。
- 7.
承宁释义:止息,安定。 《左传·成公十三年》:“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寧诸侯以退,岂敢徼乱?”
- 8.
敬请惠存释义:“敬请惠存”是请别人好好保存自己的东西的意思。惠: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惠赠、惠顾、惠允。惠存:就是敬请保存的意思。
- 9.
昭临释义:光临;当着。《左传·昭公二十年》:“君若惠顾先君之好,昭临敝邑,镇抚其社稷,则有宗祧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遂登 之罘,昭临朝阳。”唐 包佶《祀风师乐章·迎俎酌献》:“德盛昭临,迎拜巽方。”
- 10.
烦请惠存释义:惠:敬辞,用于别人对自己的行为:惠赠、惠顾、惠允。惠存:就是敬请保存。“烦请惠存”是一种敬辞,意为:麻烦你保存。
- 11.
贶临释义:犹惠顾,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