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òng,(1) 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组词】:送信。送审。输送。护送。呈送。(2) 赠给。【组词】:送礼。赠送。雪中送炭。(3) 陪伴人到某一地点。【组词】:欢送。送别。送亲。(4) 丢掉。【组词】:断送。
hán,(1) 冷,与“暑”相对。【组词】: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2) 害怕。【组词】:寒心。(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组词】: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yī yì,(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组词】: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组词】:炮衣。糖衣。肠衣。(3) 姓。
1. 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祭祖扫墓,焚烧纸衣,叫“送寒衣”。
⒈ 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祭祖扫墓,焚烧纸衣,叫“送寒衣”。
引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十月一》:“十月初一日,乃都人祭扫之候,俗谓之送寒衣……今则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无寒衣之实矣。”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惠民县之岁时》:“十月一日,祭先墓,剪彩纸为衣裳焚化,谓之送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