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送寒衣 送寒衣的意思
sònghán

送寒衣

简体送寒衣
繁体
拼音sòng hán yī
注音ㄙㄨㄥˋ ㄏㄢˊ ㄧ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òng,(1) 把东西从甲地运到乙地。【组词】:送信。送审。输送。护送。呈送。(2) 赠给。【组词】:送礼。赠送。雪中送炭。(3) 陪伴人到某一地点。【组词】:欢送。送别。送亲。(4) 丢掉。【组词】:断送。

hán,(1) 冷,与“暑”相对。【组词】: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2) 害怕。【组词】:寒心。(3)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组词】: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yī yì,(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组词】: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组词】:炮衣。糖衣。肠衣。(3) 姓。

基本含义

指在寒冷的季节为他人送去衣物,表示关心、关爱他人的行为。

送寒衣的意思

送寒衣 [sòng hán yī]

1. 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祭祖扫墓,焚烧纸衣,叫“送寒衣”。

送寒衣 引证解释

⒈ 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祭祖扫墓,焚烧纸衣,叫“送寒衣”。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十月一》:“十月初一日,乃都人祭扫之候,俗谓之送寒衣……今则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无寒衣之实矣。”
胡朴安 《中华全国风俗志·山东·惠民县之岁时》:“十月一日,祭先墓,剪彩纸为衣裳焚化,谓之送寒衣。”


送寒衣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孟姜女释义:民间传说故事《孟姜女》的主要人物。丈夫万喜良去筑长城。她万里送寒衣,知夫已亡,哭于城下,城墙崩塌。滴血辨出夫骨,携而归葬。是追求幸福生活、机智勇敢、坚毅不拔的女性典型。
    • 2.
      孟姜释义:⒈春秋 时 齐 为 姜 姓,故称 齐 君之长女为 孟姜。 亦泛指世族妇女或美貌女子。《诗·郑风·有女同车》:“彼美 孟姜,洵美且都。”毛 传:“孟姜,齐 之长女。”《诗·鄘风·桑中》:“云谁之思,美 孟姜 矣。”明 徐复祚《投梭记·恣劫》:“如云女,如云女,颜如 孟姜;秦淮 里,秦淮里,宛如 濮上。”清 孙枝蔚《木槿》诗:“岂为 孟姜 色,须邀诗客夸。”⒉即 孟姜女。清 俞樾《小浮梅闲话》:“俗传 秦 筑 长城,有 范郎 之妻 孟姜,送寒衣至城下,闻夫死,一哭而城为之崩。”清 无名氏《孟姜女四季歌》:“冬
    • 3.
      送寒衣释义: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祭祖扫墓,焚烧纸衣,叫“送寒衣”。
    • 4.
      黑纸节释义:又称送衣节。 是 壮 族人民纪念祖先的节日。曾盛行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北 巴马、凤山、天峨、东兰、田东 等县,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壮 族家家户户祭奠祖宗,祭毕焚化黑纸制的衣服,并唱送衣歌。传说来源有二;一出于 壮 族原始宗教,认为七月十四阴间最冷,送寒衣为祖先御寒;二出于 壮 族女英雄 妈六巾 拨太阳于七月十四以身殉难的故事。廖熙英《穴久山寨七昼夜》:“正是 壮 族人民过罢‘黑纸节’的第二天晚上。”
送寒衣是什么意思 送寒衣读音 怎么读 送寒衣,拼音是sòng hán yī,送寒衣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送寒衣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