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众 [dào zhòng]
1. 僧道们。
道众 引证解释
⒈ 僧道们。
引宋 洪迈 《夷坚丙志·赵士遏》:“道众恐雨作不能焚词,既而至五鼓,醮事毕,雨乃大至。”
《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徒弟又问:‘请问那日,延请多少道众?’”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今乃乙酉年七月十五日,广延道众,大建经坛,要与先帝修斋追荐。”
道众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通释义:⒈谓上下四方无不通畅。宋 黄庭坚《和邢惇夫秋怀》诗之四:“六通而四闢,玉烛四时和。”参见“六通四辟”。⒉佛教语。谓六种神通力:神境智证通(亦云神足通)、天眼智证通(亦云天眼通)、天耳智证通(亦云天耳通)、他心智证通(亦云他心通)、宿住随念智证通(即宿命智证通,亦云宿命通)、漏尽智证通(亦云漏尽通)。神足通,谓其游涉往来非常自在;天眼通,谓得色界天眼根,能透视无碍;天耳通,谓得色界天耳根,听闻无碍;他心通,谓能知他人之心念而无隔碍;宿命通,谓知自身及六道众生宿世行业而无障碍;漏尽通,谓断尽一切烦恼得自在无碍
- 2.
地藏菩萨释义:菩萨名。 佛经说他受 释迦 佛嘱托,在 弥勒 出生前,自誓渡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常现身于地狱之中以救苦难。
- 3.
天耳释义:⒈佛教谓色界诸天人之耳,能闻六道众生之言语及一切声响。⒉谓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 4.
提点释义:⒈官名。宋 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金 近侍局置提点。明 光禄寺尚饮局有提点大使之职。清 废。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既而 许公 自 滨 罢,擢提点两 浙 刑狱。”《金史·章宗纪四》:“甲寅,以提点尚衣局 完颜燮 为 夏国 生日使。”《水浒传》第一回:“次日早膳以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参阅《宋史·职官志七》、《续文献通考·职官六》。⒉提醒指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教导呢,我是不敢説;不过处处都想提点你,好等你知道些世情。”
- 5.
搭醮释义:在别人延请道士设坛打醮时附搭一份。清 孔尚任《桃花扇·入道》:“今乃乙酉年七月十五日,广延道众,大建经坛,要与先帝修斋追荐;恰好 南京 一个老赞礼,约些村中父老,也来搭醮。”
- 6.
衆怒难犯释义:众人的愤怒不可触犯。《左传·襄公十年》:“子产 曰:‘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晋书·赵王伦传》:“秀(孙秀)知众怒难犯,不敢出省。”《资治通鉴·晋惠帝永宁元年》:“弱而不可轻者民也,今趣之不以理,众怒难犯,恐为祸不浅。”清 毛祥麟《对山馀墨·黑白传》:“郡守以众怒难犯,姑受其词。”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七章:“狗腿子到了知道众怒难犯的时候,就是再怎么胆大的也变成胆小了。”
- 7.
道众释义:僧道们。宋 洪迈《夷坚丙志·赵士遏》:“道众恐雨作不能焚词,既而至五鼓,醮事毕,雨乃大至。”《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徒弟又问:‘请问那日,延请多少道众?’”清 孔尚任《桃花扇·入道》:“今乃乙酉年七月十五日,广延道众,大建经坛,要与先帝修斋追荐。”
- 8.
食跖释义:⒈比喻善学而知识渊博。语出《吕氏春秋·用众》:“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鷄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高诱注:“跖,鷄足踵。喻学者取道众多,然后优也。”唐骆宾王《上梁明府启》:“若乃博闻强记,辨晋国之黄熊;将圣多能,识吴门之白马。言泉漱迥,惊瀑布以飞澜;文江澹虚,涵濯锦而翻浪。於是功超食跖,位典烹鲜。”⒉比喻广泛搜求,点滴积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