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成语 成语的意思
chéng

成语

简体成语
繁体成語
拼音chéng yǔ
注音ㄔㄥˊ ㄩ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éng,(1) 做好,做完。【组词】: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组词】: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3) 变为。【组词】:长成。变成。(4) 可以,能行。【例句】:成,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例句】:他办事麻利,真成。(6) 够,达到一定数量。【例句】:成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组词】: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8) 十分之一。【组词】:增产三成。(9) 平定,讲和。【例句】:“会于稷,以成宋乱”。(10) 姓。

yǔ yù,(1) 告诉。【组词】:不以语人。

基本含义

成语是中国语言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由固定的词语组合而成,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形象。它们通常是由历史、文化、故事等背景衍生出来的,用来传递深刻的思想、道德或哲理。

成语的意思

成语 [chéng yǔ]

1. 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名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的。

[idiom; set phrase;]

成语 引证解释

⒈ 习用的古语。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二:“古文不宜蹈袭前人成语,当以奇异自强;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復不宜生涩求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凡作倔彊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当引用成语。”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不节烈( 中国 称不守节作‘失节’,不烈却并无成语,所以只能合称他‘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

⒉ 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组成。

清 任泰学 《质疑·经义》:“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或是当时成语。”
赵树理 《金字》:“我想了一阵,想出个模棱两可的成语来,写了‘有口皆碑’四个大字。”


国语词典

成语 [chéng yǔ]

⒈ 一种语言中简短有力的固定词组,可作为句子的成分。形式不一,以四言为主。一般而言都有出处来源,与引申的比喻义,而非单纯使用字面上意思。如「矛盾」、「绵里针」、「势如破竹」、「筚路蓝缕」等。

针言


成语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谚语释义:熟语的一种。群众中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多数是人民群众长期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用简单通俗的话表达出深刻的道理。如“众人拾柴火焰高”“春雨贵如油”。

成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盆糨糊释义:四字成语。
    • 2.
      一言华衮释义:四字成语。
    • 3.
      一鸣释义:一鸣,就是对成语“一鸣惊人”的到简用或活用。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 4.
      七姑八姨释义:现代汉语成语,“姑”是对父亲的姐妹的称呼;“姨”是对母亲的姐妹的称呼。
    • 5.
      万中无一释义:一万个中找不出一两个。指某一类人或事物所占比例极少,相当于成语万里挑一。
    • 6.
      上行释义:⒈〈名〉上面的一行。 ⒉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的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叫做上行。⒊船从下游向上游行驶。⒋公文由下级送往上级。⒌用于成语“上行下效”。表示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坏事)。
    • 7.
      不善言辞释义:是汉语中的四字成语,通常表示不知道该如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 8.
      不弃不离释义:不弃不离,成语,指不离弃,不放弃。 形容关系紧密。
    • 9.
      不扶而直释义:中国汉语成语,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会得到健康成长。
    • 10.
      不鼓不成列释义:成语,这句成语现多用于形容人的迂腐。
    • 11.
      东家之女释义:“东家之女”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绝色的美女。
    • 12.
      主句释义:⒈即句子的主体,能单独使用或出现的句子。⒉指在转换生成语法中,包含有成分句的句子。与传统语法中的主要从句相吻合。
    • 13.
      举措必当释义:举措:举动,措置;当:适合,合宜。 指行动措施完全得当 成语。
    • 14.
      义正言辞释义:“义正言辞”是一个典型的错别词,正确的成语是“义正辞严”或“义正词严”。译为理由正当,言辞严肃。
    • 15.
      乘船走马三分命释义:比喻乘船骑马常有危险。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成语》:“乘船走马三分命。”又作“乘船走马,去死一分”。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古人云:‘乘船走马,去死一分。’是知跨御常宜介意也。”
    • 16.
      事得其反释义:比喻一个人本想做好一件事,可结果却往往不近人意,与本人想做的恰恰相反。 本成语应更正为适得其反。
    • 17.
      五色笔释义:⒈几种颜色的笔。 清 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安安先生》:“先生好读书,老而弥篤,案头尝置五色笔,见载籍中有人地事蹟年月先后可疑者,必釐而点乙之。”周祖谟《<世说新语笺疏>前言》:“本书经始于一九三七年,曾分五色笔以 唐 宋 类书和 唐 写本《世说》残卷校勘今本。”⒉五彩妙笔。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中:“淹 罢 宣城郡,遂宿 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 郭璞,谓 淹 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 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復成语,故世传 江淹 才尽。”《宋史·范质传》:“质 生之夕,母梦
    • 18.
      亡羊释义:“亡羊”源自“亡羊补牢”这一成语。比喻出了事情才想办法补救。
    • 19.
      以一击十释义:一个人抵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20.
      以水洗水释义:四字成语,比喻徒劳无益,于事无补。

成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盆糨糊释义:四字成语。
    • 2.
      一言华衮释义:四字成语。
    • 3.
      一鸣释义:一鸣,就是对成语“一鸣惊人”的到简用或活用。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 4.
      七姑八姨释义:现代汉语成语,“姑”是对父亲的姐妹的称呼;“姨”是对母亲的姐妹的称呼。
    • 5.
      万中无一释义:一万个中找不出一两个。指某一类人或事物所占比例极少,相当于成语万里挑一。
    • 6.
      上行释义:⒈〈名〉上面的一行。 ⒉我国铁路部门规定,列车在干线上朝着首都的方向行驶,在支线上朝着连接干线的车站行驶,叫做上行。⒊船从下游向上游行驶。⒋公文由下级送往上级。⒌用于成语“上行下效”。表示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就学着怎样做(多指坏事)。
    • 7.
      不善言辞释义:是汉语中的四字成语,通常表示不知道该如何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 8.
      不弃不离释义:不弃不离,成语,指不离弃,不放弃。 形容关系紧密。
    • 9.
      不扶而直释义:中国汉语成语,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会得到健康成长。
    • 10.
      不鼓不成列释义:成语,这句成语现多用于形容人的迂腐。
    • 11.
      东家之女释义:“东家之女”这一成语,用来形容绝色的美女。
    • 12.
      主句释义:⒈即句子的主体,能单独使用或出现的句子。⒉指在转换生成语法中,包含有成分句的句子。与传统语法中的主要从句相吻合。
    • 13.
      举措必当释义:举措:举动,措置;当:适合,合宜。 指行动措施完全得当 成语。
    • 14.
      义正言辞释义:“义正言辞”是一个典型的错别词,正确的成语是“义正辞严”或“义正词严”。译为理由正当,言辞严肃。
    • 15.
      乘船走马三分命释义:比喻乘船骑马常有危险。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成语》:“乘船走马三分命。”又作“乘船走马,去死一分”。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古人云:‘乘船走马,去死一分。’是知跨御常宜介意也。”
    • 16.
      事得其反释义:比喻一个人本想做好一件事,可结果却往往不近人意,与本人想做的恰恰相反。 本成语应更正为适得其反。
    • 17.
      五色笔释义:⒈几种颜色的笔。 清 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安安先生》:“先生好读书,老而弥篤,案头尝置五色笔,见载籍中有人地事蹟年月先后可疑者,必釐而点乙之。”周祖谟《<世说新语笺疏>前言》:“本书经始于一九三七年,曾分五色笔以 唐 宋 类书和 唐 写本《世说》残卷校勘今本。”⒉五彩妙笔。南朝 梁 锺嵘《诗品》卷中:“淹 罢 宣城郡,遂宿 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 郭璞,谓 淹 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 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復成语,故世传 江淹 才尽。”《宋史·范质传》:“质 生之夕,母梦
    • 18.
      亡羊释义:“亡羊”源自“亡羊补牢”这一成语。比喻出了事情才想办法补救。
    • 19.
      以一击十释义:一个人抵挡十个人。 形容军队英勇善战。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20.
      以水洗水释义:四字成语,比喻徒劳无益,于事无补。

成语造句

1.你明白成语“不教而诛”的意思吗?

2.有个成语叫“小肚鸡肠”,就是说度量狭小的人。

3.成语三令五申就是由孙武反复说明他的命令而来。

4.你要能多记些佳句成语,自然下笔成章。

5.妈妈给我讲了成语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的意思。

6.我们有个成语借刀杀人,就是指这个说的。

7.让孩子出口成章的经典成语故事。

8.恰当地使用成语可使文章简洁生动,但是叠床架屋地使用却有反效果。

9.现在人们用塞翁失马这个成语来安慰遭受不幸的人。

10.中国有句成语:多难兴邦。

11.公司复信给未录用的投考者,大都使用沧海遗珠这个成语

12.成语画饼充饥就来自于皇帝所说的话。

13.稗官野史这个成语,指的是小说野史。

14.虎踞龙盘是一个成语

15.要正确使用“触类旁通”这个成语

16.中文课上,教授要求把路不拾遗这个成语引申一下。

17.睹物思人,一般是指某某人因为思念某个特定的人而心情不是太好!这成语也可以符合你说的这种情况。

18.在汉语里有许多关于鼠的成语,如鼠肚鸡肠、过街老鼠、鼠目寸光等等彰明较著,无不带有极强的贬义。

19.根据语镜,仿照划线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0.狗肉朋友,指的一些不正经的朋友,也是农村指一些小偷小闹,偷鸡摸狗的坏人,实际这句成语是叫酒肉朋友。

成语(chengy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成语是什么意思 成语读音 怎么读 成语,拼音是chéng yǔ,成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成语造句子